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 第九十八章人心浮动,三王的选择,生,还是死?

第九十八章人心浮动,三王的选择,生,还是死?(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戌时四刻,夜幕笼罩着整个长安城,魏王府中灯火通明。  

李泰坐在上首,眼神黯淡无光,下方站着长史杜楚客、御史大夫韦挺、黄门侍郎刘洎、司马苏勖、太仆少卿柴令武、太府卿房遗爱、尚书左丞卢承庆、秘书少监萧德言。  

定襄大捷让原本因为魏王长子李欣被封河东郡王的欣喜彻底被冲散,太子嫡子封长安郡王,这一信号给了魏王党羽们泰山崩于前的警示。  

“薛延陀损兵折将二十万,实力大削。”  

“铁勒九姓必然会不服真珠夷男,郁督军山下的薛延陀王庭可用之兵不多。”  

“太子本就辖制丰、胜、朔、代、云五州府兵,加之有东突厥四万骑兵在手,偏师自居延海出,此行很大可能会立下不世之功,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御史大夫韦挺曾经是李建成的亲信,比任何人都清楚政治斗争的残酷与血腥。  

“魏王殿下难道就这么认输了吗?”  

“同为文德皇后所出,太子暴虐无道,殿下自幼贤名远播。”  

“这天下交到太子手里,必将生灵涂炭,为万民计,殿下怎可如此颓唐?”  

尚书左丞卢承庆大声怒斥道。  

杜楚客等人无不瞩目李泰。  

“本王还有什么办法?”  

微微摇头,李泰苦笑道:“他是太子,如今更借助定襄大捷赢得了天下人心。”  

“就算父皇不看好他,满朝文武百官多半都支持他,储君之位日渐牢固。”  

“殿下错矣!”  

没等李泰说完,杜楚客沉声喝道:“武德年间,当今陛下只是秦王。”  

“天策府一干将领、谋士都被高祖太武皇帝调出,只剩下八百卫士。”  

“隐太子手中何止三千长林军,左右亲信把持着皇城内外,更有剌王为臂膀。”  

“难道当时的陛下不比现在的殿下更加处境艰难吗?”  

轰隆!  

这话宛如晨钟暮鼓敲击在李泰心中,让他不禁眼中再度点燃了火焰。  

“诸位有何教本王?”  

环视众人,李泰礼贤下士道。  

“不管太子此行能否破薛延陀,您都必须提前做准备。”  

“居延都督秦怀玉、云中都督赵节都出自东宫,英国公已经被调回了长安,延边军州必然会被太子收服。”  

“边军悍勇,再加上太子手中还有东宫八百卫士,兵权在手,无所顾忌。”  

尚书左丞卢承庆掷地有声的说道。  

‘什么?’  

闻言,李泰瞳孔狠狠一缩,再看向其它人,每个人脸上都升腾着杀意,显然大家都做了心理准备。  

“丹阳萧氏献十万贯予殿下。”  

秘书少监萧德言直接开口。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各出十万贯支持殿下。”  

尚书左丞卢承庆表态道:“我们已经在蓝田采买了庄园,隐蔽且不为人知。”  

“殿下如若起事。”  

“太仆寺司掌车辂、厩牧之令,在京马匹必为殿下所用。”  

太仆少卿柴令武正色道。  

“太府寺掌管国家财货、廪藏和贸易,长安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皆可为殿下所用。”  

太府卿房遗爱瞪着一双铜锣般的大眼睛,瓮声瓮气道。  

“呼!!!”  

听到这里,李泰心中滋生了许多不该有的念头,蠢蠢欲动。  

“潞国公薛万均因罪获狱,如若您能向陛下求情,救下他。”  

“潞国公必定为您所用,他与右卫将军情深义重,兄弟二人都是不世出的猛将。”  

“更重要的是他们熟悉东宫,一旦起事,必是如虎添翼。”  

“右威卫负责宫禁宿卫,管理五府及外府。”  

接着,韦挺又抛下了一个诱饵。  

“还有一人或可为殿下所用。”  

黄门侍郎刘洎眼眸深邃的补充道:“陈国公因贪取金宝下狱,旋被释,心怀不满。”  

‘侯君集?’  

眉头皱起,李泰有些怀疑道:“他的女婿贺兰楚石如今是太子的亲信。”  

“他可信吗?”  

“殿下有所不知。”  

刘洎解释道:“侯君集此人自誉为秦王府旧将,恃功自傲、难思己过。”  

“贺兰楚石虽是他女婿,实则对其并非言听计从,自其入狱以来,更是不曾踏入陈国公府一步。”  

“陈国公对太子非但没有半点亲近之情,反而有不少怨怼之言。”  

“殿下若能以金玉收买,礼贤下士,许之高官厚禄,他必然会为殿下所用。”  

“好。”  

魏王李泰心中有了思量,认真道:“诸位不负本王,本王必不负诸位。”  

“明日一早,本王亲自去见父皇,为潞国公求情。”  

“拉拢陈国公之事,交由司马负责,一应支应皆由王府所出。”  

“是。”  

司马苏勖赶忙应道。  

卢承庆再度开口:“欲制太子,须得剪除其羽翼。”  

“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远在边塞,不足为虑。”  

“河西郡王手中有军兵在手,三位亲近东宫的驸马掌鄯州、沙州、肃州。”  

“河东郡王如能掌握河东府兵,殿下自然又多了几分把握。”  

‘唰!!!’  

李泰眼前一亮,郑重道:“左丞所言甚是。”  

“河西苦寒,本王体恤南平、遂安、豫章夫妻离别之苦,自当为其谋划。”  

“至于本王那个侄儿如今不过11岁,哪里经受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