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错失一鸟(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错身——两人全程都没有交流,但娄方辰传递的情报就到了杂货店老板身上。  

杂货店老板是伙计的上线?  

还是说他也不过是一个情报传递的身份?  

张安平不能确定,而麻烦的是杂货店作为一个经营体,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太多了,自己不能靠近侦查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对方将情报交给谁?  

这条线难道就这么断了?  

他不甘心,思虑再三后,张安平决意用最蠢且最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余光盯着杂货店,开始在脑海中记录每一个进入杂货店的客人,又将在其中逗留时间较长的对象剔除——因为如果对方只是取情报的话,绝对不会长时间逗留。  

这个取情报的人,绝对是‘独臂大盗’手下的核心人员!只要确定这个人,距离‘独臂大盗’就近在咫尺了!  

他像个混子一样在茶馆逗留了许久的时间,将三十多名嫌疑对象的容貌刻进了脑海,直到茶馆打烊他才慢吞吞的离开,直到从街道撤离离开后,他才加快了脚步,快速的赶到了秘密据点。  

才进去,郑翊就迎了过来:  

“区座,防空司令部的考察团在下午四点回来了。”  

张安平驻步:“没出什么纰漏吧?”  

“没有。”  

“盯紧考察团中的可疑对象,加大力度,这一次的监控日报要写的更详细些!”  

“是!”  

郑翊领命要走,张安平喊住她:“等等,去较场口那边招一些劳力——这个地址有个叫丁三石的人,想办法把他弄进劳力中,秘密转移到这边来,我有事找他!”  

“现在吗?”  

“嗯——找个合理些的借口。”  

“是!”  

郑翊走后,张安平将自己关在了屋子里,拿出纸笔快速的画了起来。  

三十四名疑似取情报之人的画像,被他一一画了出来。  

这些画张安平用了足足四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完成,画完后他长舒了一口气,将画像撂下后就来到了外面。  

他要郑翊找的丁三石已经被郑翊送来了,这个在茶馆中说起军国大事、鸡毛蒜皮口若悬河中年人,此时却跟个鹌鹑一样在瑟瑟发抖。  

张安平示意看押他的特务离开,随后掏出一叠法币在丁三石眼前晃了晃:  

“替我认几个人,完事后这钱都是你的!”  

丁三石忍不住恢复原貌的张安平,根本不晓得下午在茶馆中,眼前这个神秘人用一口流利的重庆话没少拍他的马屁。  

他盯着法币咽口水:“真的吗?”  

“真的——先给你吧!跟我来!”  

攥着这一叠法币,丁三石胆子大了不少:“军爷,你们到底是干嘛的?”  

“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大头兵?”  

“正常人哪能像你们这样雷厉风行啊!”  

“眼力不错——进来。”张安平将其带入屋子里,一张素描画拍在了丁三石眼前:“认识不?”  

看着惟妙惟肖的画像,丁三石拍马屁道:“您画的真像,比照相馆照的照片还要真。”  

“认识不?”张安平拉下脸来。  

“认识,认识,这是街口的唐家婶子,她是个苦命人啊,三个儿子都参军了,老大老二都没了。”  

张安平的神色稍缓,心中也暗暗叹息,随后将另一张人像拿出来:“他呢?”  

“这不是王家的老六嘛!”  

张安平暗喜,这家伙真不愧是地头蛇啊,周围人的全都认识。  

他开始将一张张画像一一拿出来由丁三石指认。  

丁三石对周围的人是真的熟,只要落地超过半个月,他就能说的头头是道,不愧是茶馆中的侃王。  

在丁三石的辨认下,张安平对画像进行了分类,本地原居民全部挑出后,就剩下十六个人,而这十六个人中,一年内到重庆的有七人,还有一人在重庆的时间超过三年被他剔除,剩下的八人便是他第一梯队的怀疑对象。  

因为丁三石是本地通,他便通过丁三石仔细询问这八人的情况。  

丁三石越说态度越卑微,很明显,他现在反应过来了,眼前的人是军爷没错,而且还要加个“统”字。  

这态度张安平看在眼里,心说民间有大才啊。  

“放心吧,我们军统找的是日谍,不会为难老百姓。”  

一番安慰后丁三石放下了担忧,开始侃侃而谈的为张安平讲述他认知中的这八人的信息。  

经过丁三石的一番讲述后,张安平将三张画像单独成组。  

很明显,这三人就是嫌疑最重的对象了。  

“接下来几天你就安心住在这——我们吃什么你吃什么,每天给你算薪水,明白吗?”  

“草民、小的明白。”  

张安平失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这笔钱别浪费了,我看养猪是个好营生,养些猪,说不准以后还能发家致富。”  

“养猪吗?”  

丁三石陷入了思考。  

张安平让人将丁三石带下去后,面对着这些画像仔细的思索了起来。  

一番思考后,他从三人组中拿出了一张,又从五人组中拿过来了一张交换——这三张画像的人,有九成可能是有一名日谍。  

但会是谁呢?  

看着自己画出来的三张画像,张安平思来想去,从中先拿出来了一张。  

这个人叫陈北山,是从东北过来的,为人仗义疏财,手里有几个院子以平价租给了为躲避战火而涌入重庆的苦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