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 第132章深藏功与名

第132章深藏功与名(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汪某人要“还都南京”、组建“新政府”的新闻,最近在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  

其实早在他叛逃的时候,人们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可这一天真要到来的时候,依然是举国沸腾。  

沦陷区这边尽管在鼓吹汪某人的合法性,在鼓吹所谓的日中友好、亲善,但眼睛雪亮的群众们,依然对此等汉奸的行为深恶痛绝。  

哪怕沦陷区的报纸上将汪某人吹嘘的如同圣人。  

至于国统区这边,更是各种猛烈的抨击,即便真有人想的是要不去“南京国民政府”发展,也得将念头架起来。  

可就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人民或激烈、或悄悄抨击汪某人的时候,国统区、沦陷区的一些报纸,在同一天刊发了同一条新闻。  

唯一不同的是标题。  

沦陷区这边用的是:  

喜大普奔,战争有望结束、日中即将迎来和平时光!  

而国统区这边,则用了痛彻心扉的标题:  

前方将士死战、后方国府跟日谈降!  

出卖!国民政府秘密与日谈判!  

惊雷!国民政府与日军在上海密议投降事宜!  

在无数报童清脆的呐喊声中,这则新闻犹如炸雷在整个世界上响起。  

在这则新闻中称,这则消息是一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国府高官提供的,对方除提供了谈判的参与人员外,还将双方谈判的条件都罗列出来了。  

其中有几条着实坐实了投降之意。  

1、谈判以国民政府承认“满洲国”为前提;  

2、国民政府放弃抗日容共政策;  

3、日华缔结防共协定,允许日军一定时期内在内蒙及华北地区驻兵;  

4、停战协定成立后,国民政府与汪某人一派协力合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  

类似的条款一共八条之多,惊的沦陷区和非沦陷区的人民合不拢嘴——若是签了这个,这几年的仗打了个什么?  

这个新闻,不仅中国人不满意,日本军界也极不满意,他们明明是占领者,凭什么该死的政客就能将他们占领的地方拱手相让?  

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反应,都可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此时日本人表现出的侵略之心,已经引起了列强的警惕,再加上英法的对德宣而不战,使列强重新审视了中国在远东的重要性。  

中国坚决的抗日,能让日本人的注意力放在中国,而不会危及到他们在中国以外的利益,不管是英法也好,还是美苏也好,这时候都需要中国来挡住日本,需要中国遏制日本的扩张。  

正是因为如此,在武汉会战后、在长沙会战后,意识到国民政府能挡住日本人的列强们,这时候开始了对华的支援。  

这也是他们当前的亚洲的战略核心。  

这个关键节点,国民政府居然跟日本人谈降?  

新闻出来的第一时间,侍从室这边便收到了消息。  

知情者全都不敢吭气,等待着审查。  

因为从报纸上披露的信息来看,泄密的人,大概率就在他们中间。  

没想到这时候却传来了得意之大笑:  

“背刺我!哼,想得美!”  

得意之后,声音便变得略恼火起来:  

“查!给我仔仔细细的查!能曝出这么多的信息,此人的身份绝对不低,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人背刺我!”  

“校长,”候在侍从室的老戴向侍从官小心翼翼道:  

“我怀疑这是日本人的阴谋!”  

“日本人的阴谋?哦?细细说来!”  

“过年的时候,我收到了可靠情报,情报中详细解释了日本内阁和军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偏偏这一次的和谈,是影佐这个狂热的侵略份子牵头的——根据情报,日本军界的人会故意在谈判的时候将消息泄露出去,以达成破坏谈判的目的。”  

老戴这时候道出了结论:  

“所以我敢肯定,这一次的泄密,压根就不是我们的人干的!”  

侍从官若有所思:  

“难怪你当初一定要干预代表的人选,非要让你的人冒充我的使者,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校长明鉴!日本人这一次还有一个小算盘——”老戴这时候自然得“夸”自己的外甥:“若是咱们查下去,一定会查出来这一次所谓的泄密者十有七八就是京沪区区长张晓。”  

“这便是日本人的另一重算计,想要借机将脏水泼到张晓身上,从而让我将他调离上海!”  

“张晓?哦,是张安平那个小家伙吧!这个小家伙倒是能折腾,日本人拿他没招,就想出这种方式?想来他挺让日本人头疼的吧!”  

老戴抓住机会,以嘲弄日本人的口吻道出了几件张安平做的事,侍从官听后喜笑颜开:  

“这小家伙倒是真的能折腾,不愧是我之虎贲啊!”  

夸过之后,他道:“不过日本人肯定是没想到,我早就防着他们这一手呢!”  

“雨农啊,这一次你是首功!你是首功啊!”  

轻飘飘的一句夸奖让老戴的骨头都轻了不少。  

侍从官这时候也感慨不已,若不是戴春风阻拦,他若是真的派出了谈判代表,那这一次就不好过关了啊!  

这一次的新闻令全国人民沸腾,侍从室这边冷眼旁观,待气氛酝酿的差不多的时候,侍从室终于发声了。  

“宋子良,国民政府中压根就没有这么一号人物!”(宋子文胞弟,时任西南运输公司董事长。)  

“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