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 第66章张主任这是想整死我啊(中)

第66章张主任这是想整死我啊(中)(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慈悲不度自绝的人。  

张安平是真的想救刘瑾。  

可刘瑾却不这么认为,当他发现自己的车后居然有车疾驰着追来后,他的唯一的反应是:  

草,张安平想灭我的口!  

做梦!  

刘瑾油门踩到底,疯狂的冲向了特高课,愣是没让后面的车撵到自己。  

抵达特高课后,刘瑾马上喊道:  

“我是特务委员会机要处长刘瑾!我要见南田课长!我有绝密情报汇报!”  

“后面有人要杀我灭口!”  

上海特高课是日本人设立的特务机构,作为专门针对国人的特务机构,大部分特务是懂汉语的,听到刘瑾的话后,立刻来了精神,马上带着哨兵将后面的追兵堵截。  

随后,他们将刘瑾和追兵带到了南田洋子面前。  

特务委员会。  

张安平听到没追到刘瑾让其跑进特高课后,立刻暴跳如雷的骂了起来。  

心里却在飞快的想着应对方案。  

自己肯定是安全的,可怎么让南田洋子改变对刘瑾的看法?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南田洋子认为刘瑾诬陷自己,是自己对刘瑾打压所致。  

他一边思索着措辞,一边气汹汹的喊人,要去特高课和刘瑾对质。  

特务委员会众人也都义愤填膺。  

诬陷张安平通共?  

你能不能整点其他罪名啊,贪生怕死、买官卖官、贪污受贿都比这个罪名有效有木有!  

一个三天摸鱼两天晒网一天睡觉三分钟管事的人,会通共?  

他们敢拿脑袋保证,张主任绝对是大大滴良民!  

但就在众人义愤填膺咒骂刘公瑾诬陷忠良的时候,梁仲春一拍大腿:“坏了!南田长官不会认为主任是要杀人灭口吧?”  

这话一出,众人皆惊,张安平也是一脸的惊容,随后道:  

“不行,不能让这王八蛋信口开河!”  

“我得找南田长官!”  

说着张安平就撇下特务委员会一众中高层,喊司机开车。  

陈默群暗中观察着张安平的举动。  

他一直认为,张安平的表现和特务委员会副主任这个身份很不匹配。  

所以他一直怀疑张安平这是故意装疯卖傻,套三十六计中的计策,这叫假痴不癫!  

毕竟特务机构,向来都是人精的聚集地,蠢的、笨的、脑子不好使的是没机会出头的,更别提问鼎掌权副主任的位置了。  

但张安平这个人呢?  

怎么说呢,他可谓是聚集了大部分无能官僚的特点——无能的官僚,在官僚体系中比比皆是,可特务机构中,这种人就不应该存在!  

因为这种人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的!  

但张安平呢?  

却偏偏成为了特务委员会掌权的副主任!  

所以,他冷眼旁观,想看看张安平究竟是真蠢还是假蠢。  

此时听到张安平二话不说上车就要往特高课走,陈默群难得露出一抹了然的笑意。  

装的!  

绝对是装的!  

但下一秒,他就改变了看法。  

因为张安平又让司机倒车回来了,脑袋从车窗伸了出来,吼道:  

“都愣着干什么?带着人保护我去特高课啊!他妈的,都想让我被燕双鹰弄死吗?”  

所以陈默群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张安平刚才不带人去特高课,这就说明这人其实很冷静,知道这时候带人去反而有种逼宫的意味。  

可看张安平的表现,明显刚才是忘了,现在特意让司机倒车回来,还在这时候呵斥手下——他这个情商偏低的人都知道这时候应该把手下供着!!  

不管陈默群怎么想,张安平反正就是极其高调的带着近百号人去了特高课。  

还别说,这气势汹汹的阵仗,不明就里的人第一反应是:  

嗯?特务委员会要去特高课找麻烦?  

传下去,特务委员会攻打特高课啦…  

特高课。  

“课长!”一名日本特务略带惊慌的冲进来:“打来了!他们打过来了!”  

正在耐着性子听刘瑾汇报的南田洋子瞪向手下:“八嘎!谁打过来了?说清楚!”  

“是特务委员会!特务委员会上百号人打过来了!”  

刘瑾闻言,立刻嚷嚷道:  

“南田课长,张安平造反了!”  

南田洋子无视刘瑾的嚷嚷,直接走到手下跟前,二话不说就是两个大逼斗。  

甩完后她黑脸训斥:  

“八嘎!你就是帝国军人的耻辱!去门口站着,告诉张安平,让他一个人进来见我!”  

手下懵逼的看着南田,心道:他们气势汹汹的打过来了你没听见吗?  

但面对南田冷冽的目光,手下犹豫了下没敢再嚷嚷,只好快步跑出去。  

此时的刘瑾,突然意识到了不妙。  

原因很简单,面对手下这样的汇报,南田洋子居然信都不信——这岂不是说南田洋子这娘们对张安平的信任是非常高的吗?  

而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刘瑾心中一个激灵,自己举报的这些事,能不能扳倒张安平?  

此时的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目前其实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  

不是刘瑾蠢,蠢的话也不可能将计就计,蠢的话不可能凭蛛丝马迹发现汪曼春和梁仲春的“阴谋”。  

而是他高估了一件事:  

高估了日本人对他的信任!  

决定性的条件算计错误,在此基础上岂能得出接近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