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大宋文豪 > 第153章 陆北顾的项籍论

第153章 陆北顾的项籍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在苏洵看来,陆北顾的批驳,并非否定他“无取天下之虑”的核心观点,而是从更现实,更复杂的维度,论证了项籍即使选择了那条看似正确的道路,也因其自身的“硬伤”而难以走通。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剖析,将战略选择与个人特质、历史环境紧密联系了起来。  

所以,雄辩如苏洵,一时之间,竟然也无从反驳。  

苏辙则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他看向陆北顾的眼神,已然有了一丝………毕竟作为同龄人,这些问题,是他在看了苏洵所作《项籍论》之后根本没有想到过的。  

而崔文、韩子瑜、周明远等人更是心神剧震。  

他们原以为陆北顾能得到嘉州州学教授陈元礼的赏识已是殊荣,却万万没想到,他竟能在史论之道上,与名满蜀中的苏洵如此针锋相对,甚至提出了更为精微的见解!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对陆北顾的了解。  

良久,苏洵长长地,仿佛吐尽胸中块垒般舒了一口气。  

他的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情,既有棋逢对手的畅快,也有被后辈点醒的恍然,更有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无限潜力的惊叹。  

苏洵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激动:“此番论述,确实如醍醐灌顶,发我之未发!诚然,我只论其应然,而你直指其实然!项籍其人,刚自用,暴虐难改,纵有良策,恐亦难行其善。此论,深矣!切矣!”  

他站起身,走到陆北顾案前,郑重地拿起自己那篇《项籍论》,然后,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竟将其置于烛火之上!  

火焰瞬间舔舐了纸页一角。  

“父亲!”苏辙惊呼出声。  

苏洵却不为所动,任由火焰吞噬着自己精心写就的文章,眼神中只有新的期待。  

“此论未尽善矣,留之何益我回去之后,定当写出更好的《项籍论》!”  

火焰最终将稿纸吞噬殆尽,化作几片飞灰,飘散在带着燃尽香灰味道的空气中。  

他看向陆北顾,眼神炽热如火:“我愈发期待你的《项籍论》了!望你莫要藏拙,尽展胸中丘壑!”  

陆北顾迎着苏洵灼灼的目光,提起笔,饱蘸浓墨。  

砚台如深潭,墨汁似夜海。  

雪白的宣纸铺陈在案前,等待着惊雷炸响,等待着龙蛇起陆。  

与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论剑,此刻,才真正开始!  

陆北顾的笔锋,落了下来。  

“项籍之亡,非战之罪,亡于裂土也!  

当钜鹿一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膝行辕门而莫敢仰视。当此之时,籍若秉天人之势,握四海之枢,革暴秦之苛法,收天下之心,则帝业可立,何难之有然秦鼎方熔,籍竟欲补周彝裂,悖矣!  

观其裂土之制,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三降将于秦地,以塞沛公,此所谓“使执仇之刃而守户牖’也,其势岂能久安是故太史公讥其‘背关怀楚,犹见其囿于故楚之私。  

惜乎!其智蔽于贵胄之见,心惑于封建之私,不察时移世易之机,徒慕裂土分茅之旧。乃剖膏腴以饲遗簪,复宗祧而燃死灰,更裂千里赋田儋,犹蓄溃于肘腋而不悟!  

彼视神器为贵胄俎肉,裂土分羹若周礼当然,岂知氓隶厌兵戈之苦,寒鸷冀云霄之搏故封册未干,齐地举燧,赵壁生隙,天下汹汹!  

而沛公之智,在洞破其弊,知贵胄朽骨不足恃,黔首伟力乃可凭。故肯捐六国朽骨之虚名,以饲四海饥鹰之实腹,由是韩信下三秦如破竹,彭越扰楚地若溃堤。籍纵有拔山扛鼎之勇,焉能独挽狂澜,永制此崩析之天下耶且夫战国之世,贵族世卿,或能裂土而守。然秦之一统,郡县既行,黔首之力亦显。及天下苦秦,人心思定,非复春秋战国之旧。项籍欲逆大势而行,强以八百年前封建之规,绳墨新造之乾坤,此犹胶柱而鼓瑟,刻舟以求剑,其败也固宜。沛公承秦制之实,捐封建之名,聚草泽之雄,应黔首之望,故能成鼎革之功。  

故曰:项氏败于泥古,刘氏成于鼎革。  

嗟乎!楚汉兴亡之鉴,岂独人事乎实旧不堪载新天,泥古者终为时弃也!”  

当陆北顾落下最后一笔,缓缓搁下狼毫,斋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烛火“噼啪”的轻微爆响,此刻都显得格外清晰。  

苏洵的脸色,从最初的惊愕、凝重,到中段的深思、震动,最终化为一片近乎失神的苍白。  

他死死盯着那篇墨迹淋漓、字字如刀的文章。  

陆北顾的论述,跳出了对个人勇略,一时战略的纠缠,直刺历史变革的核心矛盾。  

新旧制度的冲突与更替!  

其观点之犀利,格局之宏大,论证之严密,尤其是那“泥古”与“鼎革”的终极论断,如同洪钟大吕,震得他这位以史论见长的大家都有些心神摇曳。  

而苏洵过往许多思考的片段,也仿佛被陆北顾的《项籍论》这道惊雷串联,照亮,豁然贯通,随后又感到一种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强烈冲击感。  

苏辙在旁边,低声反复咀嚼着“黔首伟力乃可凭”、“捐六国朽骨之虚名”、“泥古者终为时弃”这些句子,只觉得一股从未有过的历史洞察力扑面而来!  

周明远、韩子瑜等人更是目瞪口呆,如同泥塑木雕。  

我们能理解陆北顾论述的每一句话,却完全有法想象一个同龄人,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构思出那样一篇气势磅礴、直指本质的雄文那已远超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