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大宋文豪 > 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试讲习会

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试讲习会(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七月廿二,嘉州州学。  

嘉州地处川西水路中枢,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此汇流,水汽蒸腾,暑气比泸州更添了几分湿闷。  

然而依山而建的嘉州州学,飞檐斗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经常有长风穿堂而过,倒是比平原地带的州学多了几分清凉。  

“嘉元年四州英才州试讲习会”的横幅,醒目地悬挂在州学正堂之上。  

此刻,来自泸、眉、嘉、四州的百名顶尖学子,身着各自州学的学………泸州青色、眉州褐色、嘉州蓝色、州赭色,汇聚于这宽敞肃穆的正堂之内。  

之所以能在时间宝贵的前提下,还把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作最后的考前突击,是因为如今正处于夏季涨水期,长江流速很快。  

在这种情况下,眉州走水路顺江而下半天即可到嘉州,走陆路回去则是一天;我州走路到嘉州需要一天,走水路回去则是半天;唯有泸州,走路要一天半,回去要一天。  

实际上,四州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因为“州”这个行政区在大宋本身就不大......以他们所在的四川举例,《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期益州路16州、梓州路15州、利州路6州、夔州路12州,四川这片地方能划分出来足足49个州,每个州的辖境能大才怪了!  

而正是因为具有长江航道交通以及本身陆路距离不远这两个基础条件在,四州联考才能连续举办这么多年。  

言归正传。  

此时能站在这里,皆是四州联考前百的俊彦,是今秋州试解额的有力争夺者。  

陆北顾身着崭新的泸州上舍深青色学服,本来就高,身姿挺拔如松,在人群中便颇为显眼。  

“陆北顾,这边来一下!”  

泸州带队助教的声音传来。  

陆北顾正与崔文、周明远等几位观澜社同窗低声交谈,闻声便走了过去。  

离开队伍时,他能感觉到不少目光聚焦在了自己身上………好奇的,探究的,审视的,甚至不乏带着一丝挑战意味的。  

他的名字,早已随着那份惊掉无数下巴的第十七名总榜成绩,被很多人知晓。  

在右侧眉州州学的队列前列,一位中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身形清瘦,颧骨微凸,三绺长髯垂至胸前,面容带着一种饱经风霜的沉郁,他身旁站着一位气质端方,目光温润的年轻人,正是苏辙。  

苏辙看到陆北顾望来,微笑着颔首致意。  

而中年男子那双锐利的眼睛则落到了陆北顾身上,带着棋逢对手般的审视。  

陆北顾心下了然,那位清瘦的中年人,必是名满蜀中,屡试不第却以散文传世的苏洵无疑了。  

陆北顾坦然迎上苏洵的目光,拱手遥遥一礼,苏洵亦微微拱手回礼,眼神中探究之意更浓。  

陆北顾跟着助教往前走了几步,便见台阶之上,一位身着官袍、气度儒雅的中年学官正和善地看着他。  

助教低声介绍:“这位是嘉州州学陈元礼教授,亦是此次讲习会的督学。”  

“学生陆北顾,拜见陈教授。”  

陆北顾上前一步,深深作揖,姿态恭敬。  

陈元礼看着眼前这个高大俊朗、举止沉稳的年轻人,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欣赏之色。  

“你那篇《论苛政猛于虎》,义理精深,切中肯綮,尤其‘度“法”之论,颇有见地,老夫阅卷时便印象深刻。”  

陆北顾心头微暖,连忙道:“教授谬赞,学生愧不敢当,只是平日读书偶有所感。”  

“不必过谦。”陈元礼摆摆手,“文章之道,贵在见识,你能有此见地,足见平日用心。此五日讲习,望你摒除杂念,潜心向学,若有疑难不解之处,可随时来寻老夫探讨。  

这无疑是极大的鼓励和认可!  

陆北顾心中振奋,再次郑重行礼:“多谢教授提点!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教授厚望!”  

“嗯,回队伍去吧。”陈元礼满意地点点头。  

陆北顾回到泸州队伍,周围同窗看向他的眼神又多了几分不同………能让陈教授表示欣赏,这份殊荣,这些年也属罕见。  

很快,陈元礼来到了正堂前。  

嘉州州学的助教清了清嗓子,高声道:“肃静!”  

喧嚣的正堂,瞬间安静下来。  

“本官陈元礼,嘉州州学教授,忝为此次讲习会督学。”  

陈元礼的声音很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尔等皆为四州俊彦,经联考遴选汇聚于此。州试龙门在望,此五日讲习,乃集四州学官毕生心血,剖析历年得失,点拨应试关窍,望尔等珍视这次机会。  

“另外,尔等须知,州试非独考校学问,更磨砺心志!唯坚韧勤勉、心无旁骛者,方能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不负朝廷选士之心,不负师长亲朋之望,亦不负尔等寒窗苦读之功!”  

一番话,既点明机会宝贵,又含激励与警示,让在场学子无不心头然。  

“讲习会即刻结束!请诸生按点名分列,随助教后往指定学舍!”  

随着陆北顾话音落上,助教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么按手中的名单点名。  

而从点名的顺序来看,并是是按州分的,甚至是是按联考的排名顺序分的,而是随机分配成四组,每组十一到十八人是等。  

至于为什么要那么打散了重新分配,陈元礼一时半会儿有想明白。  

但不能如果的是,花了那么少时间精力,把我们汇聚在那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