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大宋文豪 > 第100章 剑走偏锋

第100章 剑走偏锋(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苏洵在今年写下《六国论》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第一次宋夏战争对于大宋士大夫所造成的深刻触动。  

还是那句话,史论并非单纯写史,大多都是以史喻今。  

苏洵所作《六国论》的核心观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批判六国统治者通过割地求和苟安的政策,借古讽今抨击大宋对辽、夏的岁币政策,警示勿要重蹈六国覆辙。  

当然了,道理肯定是对的,但是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夏国是喂不熟的狼崽子不假,但辽国收了钱是真不搞事啊!  

一方面是因为辽国这种“南北面官制”的缝合体制,是显著区别于此前譬如匈奴、鲜卑、柔然等等任何一个游牧王朝的,辽国不仅自认正朔,而且对契丹、渤海、汉人混杂组成的军队约束力度都很强。  

另一方面这种和平也是宋辽拉锯数十年的结果,从北汉灭国到澶渊之盟打了这么多年,双方都认识到......在力量基本均等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做不到大范围开疆扩土这种事,打仗只是空耗钱粮兵马,干脆就不打了,做生意而《六国论》是这个时代非常常见的史论题目,很多人都写过,三苏的《六国论》各自切入点都不同,苏洵批判“赂秦”,苏轼强调“养士”,苏辙主张“团结抗秦”。  

历史上没记载苏轼和苏辙是在哪个具体时间点写的六国论,但毫无疑问,既然其父苏洵在今年写的《六国论》并被收录于《嘉集权书》,公认为其史论代表作,那么苏轼和苏辙,对于这个题目肯定不可能是没有过思考果然,苏辙在听到这个题目后,眼神一亮。  

程建用与苏氏兄弟同龄,又同在眉山,平素便交往密切,自然知晓苏洵刚写下不久的《六国论》,于是低声问道。  

“子由,你可曾准备过这个题目”  

“没准备过,但观家父所作,心中自然是有些思量的。”  

杨尧咨闻言笑道:“那你可得拿个第一,不然回家不好交代。”  

“杨兄莫取笑我。”苏辙苦笑,“在座的县试第一多了去了,如何就能稳拿第一”  

杨尧咨不以为然,只道:“县试第一算的了什么,哪个州学十来年堆不出几十个县试第一可能考上进士的又有几个州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早就是天渊之别了。譬如你兄长,也是州学生,可跟我们是一回事吗”  

“是啊。”程建用也是感慨,“若是我们有你这般好父兄,能时时教导,怕是也有机会中个进士。”  

苏辙连连摆手,他们父子三人还没中进士呢,就算有天大的才华,这时候若是自觉进士是囊中之物就这么应了,那将来要是落榜了岂不尴尬“还是好好写吧。”  

两人也不再与他说笑,各自在案几前沉思,随后开始写自己的《六国论》。  

一时之间,现场开始变得寂寂无声了起来。  

白沙先生李畋岁数大了,腿脚也不太好,就没有走动巡看。  

但江子成作为州学教授却并没有闲着,在现场的数十张案几中不断踱步,很会给人制造心理压力。  

来到梅树这边,周明远因为是老生不能参与,所以正坐着发呆,见教授过来了,连忙想要起身行礼,却被江子成按下。  

江子成驻足看了看这边的几人,发现陆北顾正在沉思,只字未动,便也就走开了。  

“这一届新生水平如何”  

走了一圈,江子成到了李所坐之处,李畋问道。  

“还行,眉州的普遍比往年强些,我州的也是如此,反倒是嘉州除了董家的小子没其他出挑的人才。”  

“泸州这边呢”  

“不好说。”江子成摇了摇头,“都写完再看吧。”  

陆北顾这边,对于《六国论》这个题目该怎么切入和展开,也确实是有些拿捏不定。  

这个题目他事先并未想过,而这个时代写过《六国论》的人又实在是太多,绝大多数人都是基于西汉贾谊《过秦论》“贿秦”的观点来写的,要想别出心裁并不容易。  

但如果仅仅是写一篇平庸不出错的史论,并非陆北顾的目的。  

毕竟,这不是考试,考试的要求是稳拿分不出错,而这种场合,要的是出彩!  

在陆北顾的计划里,他必须在这次迎新雅集上拿到前五名,获得老师选择权,才有可能凭借着自己县试第一身份的特殊加持,在接下来的分舍考试里考进中舍,最终选到白沙先生作为老师。  

如此一来,才能做到在两个多月内,科举实力突飞猛进到能考中举人的地步。  

………这么完美的计划,不能第一步就出岔子。  

“赂秦抗秦养士经济外交”  

一个又一个的切入口,在陆北顾的脑海中逐个浮现,又被逐个排除。  

终于,在沉思片刻之后,他想到了一个有些剑走偏锋的切入口。  

“终究是要以史喻今啊!”  

陆北顾开始动笔,写属于自己的《六国论》。  

因为陆北顾构思的时间有点久,而迎新雅集这种场合也不是正式考试,所以在他动笔开始写后不久,就已经有人陆续交卷了。  

那也是奇怪。  

后七的惩罚固然是错,但许少新生是没自知之明………哪怕坐在那外构思一天,最前写出来的史论怕是也是太可能拿到后七名,所以还是如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完了早点交卷早点紧张。  

当然了,其中也没对那个题目早没准备,所以上笔如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