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大宋文豪 > 第5章 来自何聪的记恨

第5章 来自何聪的记恨(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何聪,丙下。”  

“陆北顾,甲中!”  

当学正高声宣布陆北顾的策论评分时,整个考场霎时鸦雀无声。  

“甲......甲中?”  

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在了脸上,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这不可能!”何聪猛地站起身,案几被他撞得摇晃不止,“县学多年以来,策论尚且未有人得过甲等!”  

学正冷冷扫了他一眼:“何生,注意仪态。”  

何聪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涨红着脸重新坐下,但眼中的震惊与不甘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确实,合江县学自庆历新政设立以来,策论考试的最高评分也不过是乙上,即便是那些家学渊源很深的士子,能在策论上拿个乙中就已经是出类拔萃了。  

甲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甲中。”方才搀扶陆北顾的那名士子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陆兄竟有如此大才?”  

他身旁的同伴同样震惊不已:“我本以为能得个乙上就是极限了,甲中,这简直......匪夷所思!”  

考场内渐渐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所有人都被这个前所未有的评分震撼得无以复加。  

而他们的心头,也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疑问。  

那就是......陆北顾究竟是写了一篇怎样的策论?  

“肃静!”  

学正一声厉喝,待考场重新安静下来后,继续宣布其他人的成绩。  

但此刻,已经没有人真正在意自己的评分了,所有人的心思,都还停留在那个震撼人心的“甲中”上。  

而宣读成绩完毕以后,何聪站起来大声喊道。  

“请学正允我等一观陆北顾的策论!”  

何聪的声音在考场内格外刺耳,他涨红着脸,身后几名富家子弟也跟着起哄:“是啊,让我们也见识见识这甲中之作!”  

学正皱眉正欲呵斥,知县李磐却已从内室踱步而出,手中正拿着陆北顾的答卷。  

“想看?”李磐沙哑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诮,“那便看个够。”  

他示意学录将策论原稿贴在县学一面屋檐下的张榜墙上。  

纸张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学子们顿时蜂拥围观。  

何聪挤在最前面,目光如刀般剜向那篇御夏策。  

他越看,脸色就越白,额头甚至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这......”  

“何兄,你怎么不说话了?”有人故意揶揄道,“方才不是说陆兄偷了谁的底稿吗?”  

何聪的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他自幼跟着在州衙任职的叔父耳濡目染,自然看得出这篇策论的分量,别的不说,光是引经据典的贴合程度,就根本不是寻常人能写出来的!  

“好一个‘披王袍而操市利,执干戈而算锱铢’!”一名学子忍不住击节赞叹,“这比喻绝了!”  

“你们看第三策,‘谋略以乱腹心’这段,把夏国内部矛盾分析得如此透彻......”  

议论声如潮水般涌来,何聪只觉得耳中嗡嗡作响,他写的那篇“效汉武故事”的策论,在这篇御夏策面前简直幼稚得可笑。  

他家境殷实,再加上一直以来都是县学第一,所以目中无人惯了。  

这次被人比了下去,又输得这般惨,心里又如何能不难受?  

而这时候何聪挤出人群,在外面正对上李磐的目光。  

“何生。”李磐慢条斯理地说,“听闻你家里酒楼生意做得好,想必家中藏书也颇丰,但策论一道,终究要靠自己的见识和思考。”  

知县身为百里侯,在一县之地内威权无二。  

所以,李磐对县学任何人说话,都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更何况,李磐说的这番话,其实也着实算不上有多令人难堪。  

可何聪听了这话,脸色却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跟变脸一般。  

“是,学生知道了。”  

何聪行礼过后埋首离去,周围的声音像无数根针扎在他身上,身边的人不管说的是什么,落在他的耳朵里,都自动变成了对他的嘲笑。  

“听说他刚才还嘲笑陆北顾......”  

“这下脸丢大了......”  

“平日里仗着家世耀武扬威,不过是个纨绔子弟罢了......”  

咬着牙的何聪,死死攥着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肉里。  

“陆北顾!光是策论好又如何?距离县试不过短短两月,你是不可能考得上州学的!”  

“我依旧会是第一!永远都是!”  

随后知县李磐回到了室内,此时县学掌谕将陆北顾之前的成绩资料拿了过来,正是李磐吩咐要看的。  

看着翻阅资料的李磐,掌谕斟酌了一番词句后说道。  

“陆北顾的墨义①成绩太差,帖经②、诗赋也只能说中规中矩,如今距离县试日子可不远了。”  

言下之意便是告诉知县,哪怕策论足够优秀,可陆北顾其他的成绩还是拖后腿了,这样的话就很难通过县试。  

而这,也是陆北顾的致命缺陷。  

实际上,在大宋科类复杂的科举制度③里,正常士人,只要不到自觉科场前途无望,考的其实大多都是进士科。  

而进士科自太平兴国三年开始,考试内容固定为诗、赋、策论、墨义、帖经五项,庆历四年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但随后又改回去不少。  

在如今的嘉祐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