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子霖兄帮帮我(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黄台吉继承顺义王位,继续执行俺答汗的封贡政策。
大明和草原继续维持稳定,省下了北方军费。
大明和草原贸易日益繁荣,双方联系紧密。
蔗酒倾销、羊毛和草木灰贸易,带来了酗酒和草场沙化问题,为日后北疆治理带来严重问题。
国祚不变。
威望200。
剩余威望:1570。
苏泽看完结算报告,叹了一口气。
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经济上,他也不支持所谓“羊吃人运动”的。
超过土地承载上限的过度养殖,等于透支未来的发展潜力。
而蔗酒引起的酗酒问题,也是草原贸易下阴差阳错的结果。
没办法,草原的生存情况恶劣,越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酗酒问题越是严重。
苏泽抽出一封信,这是在秀荣担任群牧监的王三写给自己的信。
王三原本是养象所的锦衣卫,因为有养马的才能,被苏泽推荐到秀荣马场。
这半年来,秀荣马场成效显著,马群规模扩大。
前些日子京畿群牧监没有马的丑闻爆发,太仆寺狠狠丢了面子,就连太仆寺卿都被迫辞职。
后来太仆寺终于发现了秀荣马场的成效,他们连忙派遣官员前往查看,在确定了秀荣马场确实有了养马成效后,立刻将秀荣马场当做典型来宣传。
王三在养马上确实有一套。
简单的说,王三不仅仅养马,还种草。
王三在春天的时候,让马场的牧子种植苜蓿、大豆等豆科植物肥田,等收割之后再长草。
在喂马的时候,也是用干草和鲜草混合的方式,再加上豆粉来给马增膘。
王三还按照祖上传下来的养马经验,制定了两舍法来养马。
两舍法,就是在春夏的时候采取放养的方式养马,这样可以保持马的野性,维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但是到了秋季的时候牧子收割牧草,将马关进马舍之中,采用舍养的方法来养马。
这样可以减少秋冬牧草的消耗,同时也能降低马冻死的风险,让马安全过冬。
苏泽看完,又给王三写了回信,让他总结畜牧的经验。
日益增长的羊毛需求,和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绝对不是政策问题可以解决的。
牧民绝对不会因为简单粗暴的政策就放弃养羊,而大明这边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会让商人继续鼓动牧民养羊的。
政策不是万能的。
要解决环境问题,有时候还是要靠生产力发展。
苏泽穿越前的时候,牧民养殖密度可要比古代高多了。
可是当时北疆的自然环境却好了起来。
科学化养殖,就是能提高产出,又能保持生态环境。
现在北疆的养殖业太落后了,基本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上,对天灾没有任何抵御能力。
苏泽准备在九边附近那些内附大明的部落中,推广王三的“两舍”养殖技术。
同时苏泽还准备用家庭种植毯,培育更加高产的苜蓿和大豆品种。
这些九边附近的内附部落,本身也是接受汉化的草原人,等他们利用新的方法养殖赚到钱后,新技术自然就会向草原深处扩散。
能增产增收的技术,总有人愿意花力气学习的。
苏泽又抽出一封信,这是房山窑厂的张明远写给自己的信。
房山县令林秉正调任山西学政,负责山西吏科试,原本是要带张明远走的。
但是张明远还是选择留在房山县,继续负责玻璃窑厂。
继任的房山县令,自然也不会得罪张明远这个刷政绩的好下属,给了张明远最大的支持。
京畿周围的玻璃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玻璃窑厂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还在,反而拉大了差距,成为京畿最大的玻璃厂。
张明远也是被逼着没办法了,这才向苏泽写信求援。
原因也很简单,前些日子的草原贸易摩擦,影响了碱的贸易,房山玻璃窑厂的碱不够用了。
没有碱,就没有办法烧制玻璃,张明远到处求援要寻找碱,但是现在整个京师都缺碱。
没办法,羊毛脱脂要碱,制造肥皂要碱,烧制玻璃需要碱。
碱已经成为京师产业的必要原料,价格日益走高,这一次的草原贸易波动,更是让所有需要用碱的工坊人心惶惶。
果然到了时候推广制碱法了。
苏泽使用记忆香囊,回忆过历史书上的制碱法,最早的工业制碱法叫做路布兰制碱法。
这个制碱法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食盐和硫酸加热,得到盐酸和芒硝,芒硝混合石灰石和煤粉煅烧,就能得到纯碱。
如今这条制碱法上的原料也已经齐备。
硫酸是硫磺加热遇水生成的,大明的火药工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硫化物处理经验。
煤粉和石灰石,这都是采矿业的产品,正在蓬勃发展的水泥产业,就需要大量的石灰石。
房山就有煤矿和石灰矿,也有高温煅烧的技术。
不过这件事,还得是要让自己的好弟子小胖钧去做。
在制备盐酸酱油的时候,东宫的工坊积攒了化工经验,也拥有配套的设备。
苏泽将制碱法写下来,准备下次讲课的时候带去东宫,商议和太子合办制碱工坊的事情。
写完流程后,苏泽又想起了路布兰制碱法的历史。
路布兰是人名,这位法国化学家刚发明了制
大明和草原继续维持稳定,省下了北方军费。
大明和草原贸易日益繁荣,双方联系紧密。
蔗酒倾销、羊毛和草木灰贸易,带来了酗酒和草场沙化问题,为日后北疆治理带来严重问题。
国祚不变。
威望200。
剩余威望:1570。
苏泽看完结算报告,叹了一口气。
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经济上,他也不支持所谓“羊吃人运动”的。
超过土地承载上限的过度养殖,等于透支未来的发展潜力。
而蔗酒引起的酗酒问题,也是草原贸易下阴差阳错的结果。
没办法,草原的生存情况恶劣,越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酗酒问题越是严重。
苏泽抽出一封信,这是在秀荣担任群牧监的王三写给自己的信。
王三原本是养象所的锦衣卫,因为有养马的才能,被苏泽推荐到秀荣马场。
这半年来,秀荣马场成效显著,马群规模扩大。
前些日子京畿群牧监没有马的丑闻爆发,太仆寺狠狠丢了面子,就连太仆寺卿都被迫辞职。
后来太仆寺终于发现了秀荣马场的成效,他们连忙派遣官员前往查看,在确定了秀荣马场确实有了养马成效后,立刻将秀荣马场当做典型来宣传。
王三在养马上确实有一套。
简单的说,王三不仅仅养马,还种草。
王三在春天的时候,让马场的牧子种植苜蓿、大豆等豆科植物肥田,等收割之后再长草。
在喂马的时候,也是用干草和鲜草混合的方式,再加上豆粉来给马增膘。
王三还按照祖上传下来的养马经验,制定了两舍法来养马。
两舍法,就是在春夏的时候采取放养的方式养马,这样可以保持马的野性,维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但是到了秋季的时候牧子收割牧草,将马关进马舍之中,采用舍养的方法来养马。
这样可以减少秋冬牧草的消耗,同时也能降低马冻死的风险,让马安全过冬。
苏泽看完,又给王三写了回信,让他总结畜牧的经验。
日益增长的羊毛需求,和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绝对不是政策问题可以解决的。
牧民绝对不会因为简单粗暴的政策就放弃养羊,而大明这边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会让商人继续鼓动牧民养羊的。
政策不是万能的。
要解决环境问题,有时候还是要靠生产力发展。
苏泽穿越前的时候,牧民养殖密度可要比古代高多了。
可是当时北疆的自然环境却好了起来。
科学化养殖,就是能提高产出,又能保持生态环境。
现在北疆的养殖业太落后了,基本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上,对天灾没有任何抵御能力。
苏泽准备在九边附近那些内附大明的部落中,推广王三的“两舍”养殖技术。
同时苏泽还准备用家庭种植毯,培育更加高产的苜蓿和大豆品种。
这些九边附近的内附部落,本身也是接受汉化的草原人,等他们利用新的方法养殖赚到钱后,新技术自然就会向草原深处扩散。
能增产增收的技术,总有人愿意花力气学习的。
苏泽又抽出一封信,这是房山窑厂的张明远写给自己的信。
房山县令林秉正调任山西学政,负责山西吏科试,原本是要带张明远走的。
但是张明远还是选择留在房山县,继续负责玻璃窑厂。
继任的房山县令,自然也不会得罪张明远这个刷政绩的好下属,给了张明远最大的支持。
京畿周围的玻璃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玻璃窑厂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还在,反而拉大了差距,成为京畿最大的玻璃厂。
张明远也是被逼着没办法了,这才向苏泽写信求援。
原因也很简单,前些日子的草原贸易摩擦,影响了碱的贸易,房山玻璃窑厂的碱不够用了。
没有碱,就没有办法烧制玻璃,张明远到处求援要寻找碱,但是现在整个京师都缺碱。
没办法,羊毛脱脂要碱,制造肥皂要碱,烧制玻璃需要碱。
碱已经成为京师产业的必要原料,价格日益走高,这一次的草原贸易波动,更是让所有需要用碱的工坊人心惶惶。
果然到了时候推广制碱法了。
苏泽使用记忆香囊,回忆过历史书上的制碱法,最早的工业制碱法叫做路布兰制碱法。
这个制碱法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食盐和硫酸加热,得到盐酸和芒硝,芒硝混合石灰石和煤粉煅烧,就能得到纯碱。
如今这条制碱法上的原料也已经齐备。
硫酸是硫磺加热遇水生成的,大明的火药工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硫化物处理经验。
煤粉和石灰石,这都是采矿业的产品,正在蓬勃发展的水泥产业,就需要大量的石灰石。
房山就有煤矿和石灰矿,也有高温煅烧的技术。
不过这件事,还得是要让自己的好弟子小胖钧去做。
在制备盐酸酱油的时候,东宫的工坊积攒了化工经验,也拥有配套的设备。
苏泽将制碱法写下来,准备下次讲课的时候带去东宫,商议和太子合办制碱工坊的事情。
写完流程后,苏泽又想起了路布兰制碱法的历史。
路布兰是人名,这位法国化学家刚发明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