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78章 节省威望点的新用法

第278章 节省威望点的新用法(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命令阁部大臣共议。  

朝臣争论不休,内阁中高拱、雷礼支持你的奏疏,赵贞吉部分反对。  

皇帝又命令大臣再议,虽然民间请下南洋的气氛高涨,但是部院大臣依然反对。  

因为缺乏必要的航线资料,担心舰队的损失。  

皇帝通过了你奏疏的部分内容,要求南洋通政署继续搜集南洋资料,不派遣水师下南洋。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234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这样重大的国策,只用1000点威望值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了。  

苏泽果断选择了“是”,接下来就要看系统给自己什么惊喜了。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点:1340点。  

“质夫(黄文彬字)兄,下衙了。”黄文彬的同僚徐叔礼喊了一声,黄文彬愣了一下才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衙。  

徐叔礼是前阵子和黄文彬一同调回通政司的,两人如今共同租住在城西的杂院中。  

这层关系,让两人成了好友。  

徐叔礼看到黄文彬心事重重的样子,连忙问道:  

“质夫兄,这几日你心事重重,是有什么棘手的公务吗?”  

黄文彬等到离开了通政司衙门,这才小声说道:  

“明达(徐叔礼字)兄,如果有机会离开通政司,你会怎么做?”  

徐叔礼吓了一跳问道:  

“质夫兄,你有路子?!”  

黄文彬说道:  

“不算是路子,但是可以试一试,明达兄,你会想要离开通政司吗?”  

徐叔礼想了想说道:  

“其实咱们通政司还是挺好的,就是外任这件事总是悬在头上,让人不得安心。”  

黄文彬连连点头说道: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徐叔礼真心的说道:  

“既然质夫兄有机会离开,那自然是另谋他处最好了,况且你这个位置的前任都外任了,万一再有新的通政署要设立,你可就跑不了了。”  

黄文彬下定决心说道:  

“那就要试上一试!”  

次日,黄文彬来到了杨思忠的公房。  

整理完了奏疏之后,黄文彬看向杨思忠。  

看到这位大银台似乎心情不错,他借机说道:  

“大银台,属下有书要献给朝廷。”  

杨思忠疑惑的看向黄文斌问道:  

“献书?”  

民间进献藏书,确实可以走通政司的路子。  

大明皇帝也会经常向民间征集藏书,如果是保存很好的孤本善本,朝廷还是给予奖励。  

黄文彬从袖子掏出一本旧书,放在杨思忠的案头说道:  

“这是黄某家传的《闽海针经》。”  

针经,听到这里,杨思忠就知道他要献什么书了。  

“针经”就是“海道针经”的简称,历史上,自三国以后,海道渐多,就像道路一样,人们可以循着海道来往,便开始将其称作“海道”。  

航海罗盘发明之后,将“海道”的指南针针位和里程等记录成册,可以用来导航,这种册子被称为“针经”,用“海道针经”总其称,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航海指南工具书。  

其实“海道”,就是成熟的航线,这些航线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每条海道对船家来说,都是生财之道,所以,针经一般都仅在家族内传承,轻易不会外传。  

“针经”不仅仅单纯的海图,更是有关航线上季风洋流、暗礁气象等重要水文资料的总结,是非常宝贵的航线资料。  

而黄文彬的这份《闽海针经》,就是黄家祖先从福建出发,前往南洋的航线总结。  

杨思忠翻开看了一下,这份《闽海针经》十分详细,还有很多精美的手绘海图。  

如果《闽海针经》记录的航线还能通航,就解决大明水师南下的问题!  

杨思忠看向黄文彬问道:  

“进献此书你就立下大功,某人也要欠你的人情,说说你想要什么?”  

黄文彬在心理斗争了半天说道:  

“大银台,属下想要离开通政司。”  

说到这里,杨思忠的眉头皱起来。  

黄文彬害怕的说道:  

“大银台,属下自从来通政司后,每日兢兢业业,却还是处理不好公务,实在有负大银台的重托。”  

“属下也不是有多大志向的人,请大银台成全。”  

杨思忠盯着黄文彬,确认他说的是真心话,于是说道:  

“也罢,你想要去哪里?”  

黄文彬本以为可以离开通政司就是喜事了,没想到杨思忠还愿意帮自己运作。  

他连忙说道:“属下想要去国子监。”  

“国子监?”  

杨思忠皱眉说道:“如今国子监也不是清闲去处,你确定要去国子监?”  

黄文彬自然知道,国子监的工作越来越多,司业沈鲤多次上书,请求朝廷扩充国子监的人手。  

国子监缺人,那当然更容易调入。  

而黄文彬选择国子监的原因也很简单,国子监不会外派。  

国子监就只有南北直隶有设,最多就是派往南京国子监,那也是个享福的闲差。  

黄文彬好不容易从地方上调入京师,再也不想要去地方受苦,所以选择了国子监。  

黄文彬坚定的说道:  

“属下从小就想要教书育人,请大银台成全!”  

看到黄文彬如此坚决,杨思忠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