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20章 请修长城并编练蓟辽兵马疏

第220章 请修长城并编练蓟辽兵马疏(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道:  

“大司马让我找苏子霖。”  

张居正罕见的露出笑容,他将奏疏还给谭纶说道:  

“那我也是这句话,子理兄去找苏子霖吧。”  

等到从张居正家出来,李成梁凑上来问道:  

“谭公,我们现在去哪里?”  

谭纶懒得多说,挥挥袖子说道:  

“跟我走。”  

等到苏泽接到门房的通告,看着谭纶的拜帖,疑惑的看向徐渭。  

举主之说,其实是官场的一种上下级人身依附关系。  

上级举荐了你,才算是举主,重要的是“主”,而不是举。  

所以苏泽虽然上书《平戎策》,但是谭纶可是兵部侍郎加蓟辽总督,妥妥的高品大员,怎么可能认苏泽这个正五品是举主。  

徐渭思考了一下说道:  

“东翁,谭子理今日急着拜访,应该是蓟辽军务有关,他定是有什么事情要东翁帮忙。”  

苏泽虽然疑惑为什么谭纶要找自己,但还是带着徐渭去门前迎接谭纶。  

“谭公,这是哪位阁老的宅子?”  

李成梁这次入京也是大开眼界,见识到了京师这个花花世界后,李成梁对权力充满了敬畏。  

谭纶是蓟辽总督,是在辽东军政一把抓,说一不二的存在。  

但是这样的大员,在京师也要小心翼翼,做低伏小。  

李成梁在兵部的时候,看到多少总兵级别的武将,小心翼翼的坐在兵部大门前的茶肆里,一脸热切的看着兵部进出的官员。  

他还见到了兵部尚书,又去了内阁三辅的府上。  

看到苏泽这座御赐的庞大宅邸,李成梁想到的这肯定这又是一座内阁阁老的宅子。  

“这是苏翰林的宅子,进宅后别说话!”  

这下子李成梁又是疑惑又是羡慕。  

京官就是好啊!一个翰林都能有这么好的宅子!这次回去一定要让儿子好好读书!  

但是疑惑谭纶这样的大员,为什么要这么晚亲自登门拜访一位翰林?  

不过李成梁也算是懂得察言观色,他也看出谭纶对自己的嫌弃,没敢多问,只是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  

谭纶更加后悔带着李成梁了,但事到如今也只能领着他进了苏府的大门,一进门见到了苏泽和徐渭后,谭纶立刻上前打招呼。  

苏泽笑吟吟的接待二人,有谭纶老友徐渭在场,气氛很快融洽起来。  

这时候谭纶才想起了李成梁,于是向苏泽说道:  

“苏翰林,这位是辽阳总兵李成梁,我带他一起来京师述职。”  

李成梁连忙向苏泽叉手,但是却一言不发。  

谭纶看向李成梁,只见到他又做出一个噤声的动作,气得谭纶踹了他一脚,李成梁这才发声说道:  

“末将李成梁,拜见苏阁,苏翰林!”  

徐渭本来就是旷达的人,他见到李成梁这副滑稽的样子,失声笑了出来。  

就连苏泽也有些压不住嘴角,这让谭纶更气了,发誓这次回去要让李成梁长驻辽阳!  

苏泽将两人迎接到了待客的花厅,这一路上李成梁又是好奇的左右张望,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等四人来到花厅,侍女又送上茶水。  

谭纶寒暄了一会儿,这才掏出自己的奏疏,递给苏泽说道:  

“苏翰林,这份奏疏张阁老和霍尚书都看了,两位都让我来找你。”  

苏泽疑惑的接过奏疏,《请修长城并编练蓟辽兵马疏》。  

苏泽翻开了谭纶的奏疏,这份奏疏分成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谭纶请求朝廷重新整修蓟辽的长城。  

说起万里长城,苏泽脑海中都是前世八达岭那样的砖砌长城,但实际上这都是明清才整修的。  

先秦长城用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和土。  

特别是西北一段的长城,其实主要就是夯土城墙,如果附近有采石场,才会使用石头堆砌。  

这主要还是制砖技术的发展。  

汉唐的时候,民间烧制的砖头不结实,砖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建材,主要用于宫殿和陵寝。  

秦汉就禁止庶民烧砖,西汉砖椁墓属列侯级特权。  

东汉砖墓才下放到了豪强地主阶层,这时候的城墙基本上都是夯土的。  

宋元时代,砖开始普及,但是也只用来佛塔和亭台,但是因为汉唐使用砖石作为墓葬的传统,让普通百姓还是忌讳用砖砌墙,最多也就是用砖铺地。  

一直到了明代,制砖技术成熟,朱元璋规定官府衙门必须要用砖来砌,算是破除阳宅不用砖头砌墙的传统,民居广泛的用砖后,制砖技术才进一步发展。  

到了嘉隆时期,制砖技术已经彻底成熟,民间也基本上都换上了砖瓦房。  

谭纶奏疏前半部分,就是请求朝廷重修蓟辽部分的古长城,在原本夯土的城墙前后加上砖石。  

而后半部分,就是谭纶奏请要求训练蓟辽兵马。  

谭纶在奏疏上说,他接任蓟辽总督后发现,整个蓟辽的兵马分散,每次敌人来攻打的时候都是集中过来,分散的兵马不利于防守。  

燕、赵的士卒一向骄惯,但是治军要用严令,蓟辽的老兵动不动就闹事,距离京师又近,容易造成动荡。  

谭纶提出,将整个蓟辽编练成三个营,分别委任总兵官来管理他们,每年春季与秋季两个防御期,三营的兵马各自调至边关附近。  

如果敌人来了就集中御敌,敌人不来就在边关秋训。  

然后谭纶还对大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