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从衡山名宿开始笑傲武侠 > 第二百四十五章君不君臣不臣

第二百四十五章君不君臣不臣(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原本欧藏华还想着今日督促一下属下,早点把事情做完,好早点下班回家躺尸。  

谁能想到,他连午餐都是在乾清宫吃的。  

也不知道正德皇帝是怎么想的,居然让光禄寺给他们做午餐,这玩意儿给猪吃都是虐待动物。  

然而更让欧藏华佩服的是,杨廷和跟费宏还能面不改色的吃下去。  

难怪人家年纪轻轻就能当阁臣,自己完全做不到。  

“欧卿,菜不胃口么?”正德皇帝看着欧藏华难以下咽的模样,关心的询问道。  

“回陛下,微臣只是不饿。”欧藏华果断拱手道。  

建言取消光禄寺?  

别开玩笑了,自己吃过的苦,后辈们也得吃上才行,不然自己这顿苦岂不是白吃了?  

两人刚刚对话完,就听到杨廷和开口道:“正好,臣也吃饱了。陛下,继续会议吧!”  

“臣也是。”费宏优雅的放下筷子,欧藏华瞄了一眼,好家伙,感情从头到尾你们两个都是浅尝即止,根本没吃两口。  

“好,那继续吧!”  

正德皇帝点了点头,立即有宦官弓着腰走出来,将几人的餐具收走,并奉上温度适中的毛巾。  

众人以袖遮脸,擦了擦嘴角的油渍,整理好仪容,才开始第二个议题。  

这一回,杨廷和神情严肃几分,费宏也认真了起来。  

“陛下,刘六刘七破邑百数,纵横数千里,所过若无人。许多殷实之家倒在了这场混乱之中,是以造就出大片的无主荒地。臣以为,中原数省应当招募流民耕种无主田地,并就地重编户口并入籍。”  

正德皇帝听后,觉得这条提议也不错,可是大片无主荒地发给流民耕种,好像有点可惜,要不都划到皇家田园之中来?  

想到这里,他便瞄了一眼候在一旁的张永。  

张永立马领悟,便微笑着说道:“杨阁老,正所谓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大片土地,应该由陛下来决定如何处理才妥当吧!”  

“张内相是要陛下要与民争利呼?”  

杨廷和皱了皱眉,直接怼回去道:“天下黎民有名有姓,非陛下一人之奴仆!陛下应洞悉世事、仁民爱物才是。”  

说起这事,身为户部尚书的费宏就来火,你正德还敢自己跳出来,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陛下,自永乐年间,仁寿官庄建立以来。只有宣德年间,陆续建立清宁、未央宫庄。这几处宫庄占地广表,自北直隶东北部丰润县起,向西南经宝坻、武清、静海,直至河间等府县。”  

“然而陛下登临大位仅仅一个月,就在大兴县境内十里铺等七处建立皇庄。自此之后,设立渐多,而皇庄之名始著。不到七年,增加到三百多处,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四十六亩!”  

“现在,张内相还要把手伸向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区,孰不可忍矣!”  

欧藏华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万万没想到,费老大的数据能精确到这种地步。  

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四十六亩多大呢?  

大概就是后世一个县的大小吧!  

正德皇帝神情呆了一下,才开口说道:“费卿,为何朕要如此,他人不知,你也不知么?”  

说着,正德皇帝站起身来,神情忧郁的说道:“朕到现在都记得!弘治十八年,父皇驾崩,丧葬用度浩繁,加之朕继位以及大婚等礼,需用金五千余两,而此时内库中总计不过一百五十万余两。”  

“因此朝廷将先年赏给皇亲驸马、功臣、内官、寺观的八万余顷庄田所得的二十万两子白银,量借一年。”  

“朕乃天子!竟然需要量借皇亲、寺观的所得,方可继位成亲,如此羞辱,朕岂能干休?!”  

欧藏华站在一旁,发现双方都有意思。  

费老大表面是在骂张永,实际是在骂皇帝贪得无厌。  

正德皇帝也不是吃素的,把指桑骂槐技能点满了,看似是咽不下借了皇亲、寺观所得的这口气,实则是骂文官们一毛不拔,连皇帝登基、成亲都不肯出钱。  

两人互不相让,今天这个地,正德怎么着也要挖一块下来。  

费宏态度也很强硬,伱皇帝不但不能挖,还得把之前攒的也吐出来些。  

杨廷和显然是跟费宏一边的,他也觉得皇帝不应该占这么多地,甚至隐晦的指出,刘六刘七之乱就是因为皇帝屯地而引起的,皇帝应该放出一些土地来平息民愤。  

这话一下子就惹毛了正德皇帝,他直接说道:“陆完还是杨卿推荐的,他剿匪不力,才导致刘六刘七势大,怎么不见杨卿提议满朝文臣放出一点土地来平息民愤?!”  

费宏反问道:“此乃陆完一人之过失,为何要全体文臣来承担?”  

“对啊!”  

正德皇帝点了点头,理直气壮的说道:“刘六刘七自供是被刘瑾逼反,刘瑾早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何还要朕放出一些土地来平息民愤?”  

杨廷和微微皱眉道:“陛下此言差矣!君臣父子,君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君者,民之父母。民者,君之子民。君当以慈爱之心,抚民如子,恤其疾苦,安其居业。而民亦以恭敬之心,尊君如父,奉其政令,守其法度。”  

“陛下若有失,宜自修正,而非推诿于他人。”  

欧藏华惊了,老杨这波有点猛啊!  

可以说是指着正德鼻子骂了。  

刘六刘七之乱,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