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1972章 共沐皇恩

第1972章 共沐皇恩(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眼见着九阿哥跟十二阿哥交头接耳,十三阿哥跟四阿哥说话,十四阿哥就带了不自在。  

好么?  

大家都是好哥哥、好弟弟,就自己是孤家寡人?  

十四阿哥想要找八阿哥,看了一圈,没找到人。  

幸好他身边也有人,倒不显得尴尬。  

他左边是平郡王,右边是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与十七阿哥。  

几位小阿哥还是孩子模样,平郡王已经十四,不算小了。  

不过因还在上书房读书,平郡王也很少排班。  

十四阿哥盼着平郡王入朝。  

两人辈分是祖孙,实际上差了两岁,跟兄弟也不差什么。  

平郡王承的是功王爵位,排班在郡王中为次位,仅次于信郡王。  

他又是少年丧父,养育宫中,当差后肯定会重用,跟雅尔江阿似的。  

平郡王能感觉到十四阿哥对自己的亲近,也真心亲近他,道:“叔祖在户部当差忙不忙?”  

十四阿哥挺着胸脯道:“还好吧,就是学着细碎的差事,我还是盼着往兵部去,等你出了上书房,咱们一起兵部就好了。”  

平郡王眼睛发亮,道:“孙儿也盼着如此,若有一日叔祖为大将军王,孙儿愿为副将!”  

十四阿哥笑道:“那说定了,到时候咱们一起建功立业攒功劳去!”  

箭亭,恭亲王翻身下马,八阿哥在旁,越过几位堂兄弟,上前搀扶。  

恭亲王摆手,从马鞍旁拿了拐杖,道:“我自己来就行…”  

八阿哥面上带了担心,道:“王叔…”  

从这走到乾清宫不远,可是一会儿众人还要随圣驾往宁寿宫去。  

恭亲王道:“不碍的,总共也没有几步路。”  

从元宵节后,恭亲王还是头一次在人前露面。  

他到了乾清宫广场,立时引得众人侧目。  

皇子们都上前请安,宗室王公也都上前。  

庄亲王瞪大了眼睛,看着恭亲王道:“这…不是说伤风了?怎么瘦了这么多?”  

恭亲王笑道:“有钱难买老来瘦…”  

苏努也近前道:“这天气渐暖了,王叔的病症也该消了,还盼着跟王叔一起钓鱼呢。”  

恭亲王点头道:“嗯,嗯,等过阵子,咱们爷们去什刹海钓鱼去。”  

众皇子们在旁,因为是小辈,并不插嘴说话。  

只九阿哥、四阿哥、十三阿哥,前几日刚探望过恭亲王,晓得他是消渴症,心中有些担心。  

九阿哥的视线,望向恭亲王的脚下。  

恭亲王穿着新靴子,看不出什么。  

他退出人群,十阿哥也跟了出来。  

九阿哥小声跟十阿哥道:“瞧见没有,兄弟当皇上跟阿玛当皇上不一样。”  

即便身子不舒坦,还是要露面贺寿。  

十阿哥点头道:“是啊。”  

不怪恭亲王谨慎。  

这是五旬整寿,即便御前再三下旨要简办,可谁敢懈怠呢?  

十阿哥想着恭亲王脸色,应该是涂了粉的,并无黑黄之色。  

东方见白。  

卯正。  

原本三三两两说话的众人,都在各自位置站了,等着圣驾出来。  

乾清宫阶梯下,是御辇。  

随着乾清宫门推开,康熙穿着朝服出了乾清宫。  

众人跪迎圣驾。  

等到康熙上了御辇,叫起,众人才呼啦啦起身。  

随着响鞭声起了,众人簇拥着圣驾,浩浩荡荡前往宁寿宫。  

宁寿宫里,太后依旧是穿了朝服朝冠。  

平日康熙过来请安,今日却是要过来行礼。  

这天下能让康熙大礼参见的,除了太庙里的牌位,就只有这位嫡母了。  

“儿臣给额涅请安,今日儿臣生日,谢额涅抚育教养之恩…”  

康熙行跪拜之礼。  

太后受了礼,起身扶了康熙起身,道:“只盼着十年、二十年后,皇帝依旧如今日康健,来给额涅请安…”  

康熙扶了太后道:“那儿臣就承额涅吉言,七老八十时,也能彩衣娱亲。”  

母子两人落座,想着相依为命这四十余年,都是感触颇深。  

如今看着天下承平,可是康熙初年的惊心动魄,仿佛就在昨日。  

一步一步走过来,何其艰难。  

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亡国灭种。  

母子两人,也算是共危难、同富贵。  

康熙想着恭亲王脉案,对太后的身体也担心起来,跟旁边的白嬷嬷,道:“往后额涅这边的饮食,都要经了太医,新食单也是如此,都要太医看过。”  

皇家长辈,凋零无几。  

有太后在,康熙心里有底。  

白嬷嬷恭敬应了。  

太后看着康熙,道:“你也别只想着管我,自己也要多保重自己个儿…如今皇家不缺子嗣,还是龙体大安为要…”  

平日里太后绝对不会说这些话,也不会插手后宫事儿,这也是被裕亲王的病状吓到,才叮嘱着了一句。  

这上了年岁,就要服老。  

尤其是女色上,放纵了,就要损伤身体。  

康熙点头道:“儿臣晓得,乾清宫的大宫人,没有承御的,儿子打算放出去。”  

大清后宫跟前朝不一样,宫女的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妇差。  

这宫女,有四分之一,都分在乾清宫。  

这其中,没有承御的占大半。  

其中年岁大的,康熙打算给个低位份安置在东西六宫,年轻的也放出去一些。  

太后巴不得如此,点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