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九百八十五章 新一步

第九百八十五章 新一步(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人找我了…”  

九阿哥诧异道:“你是个还读书的小阿哥,找你做什么?”  

十四阿哥冷哼道:“心虚呗!之前贪墨多了,现在补了账,也怕被清算,过来抱十三哥的大腿…”  

说到这里,他气鼓鼓道:“怎么好意思?嫔母都没搭理过他们,他们在外还充大瓣蒜…”  

捅出篓子了,想着来烧香了。  

“美出他们鼻涕泡了,就该好好收拾!”十四阿哥义愤填膺道。  

宫里惯例,主位的娘家多有贴补送进宫的,毕竟宫里开销的地方大。  

而且因为出了娘娘,外头的娘家不说鸡犬升天,也的确受益。  

只有章家是例外,敏嫔早年不肯收,章家就停了这份孝敬。  

九阿哥看着十四阿哥一眼,道:“别这个时候拱火,怎么待章家那边,十三听嫔母吩咐就是了…”  

十三阿哥的垂下眼睛道:“额娘早就告诉我,让我离他们远些…”  

十四阿哥点头道:“就是就是,十三哥小时候怎么没见他们送孝敬?等到上书房了,开始送了,也是轻飘飘的,反正他们家没多少人情味儿。”  

九阿哥道:“那还烦什么,往后不搭理就是了。”  

十四阿哥点头附和,道:“就是,就是,不能太抬举了,要不真当自己是半个国舅爷了!”  

十三阿哥也不是爱纠结的人,点头道:“往后我也不搭理他们。”  

十四阿哥挑眉道:“这就对了,多跟九哥学,九哥他们家的日子多清净。”  

九阿哥道:“亲戚就是那回事儿,远着些好相处。”  

十四阿哥想着明天九阿哥他们能出去玩,心痒痒了,看着十三阿哥道:“要不咱们跟汗阿玛说说,全当咱们是避一避,要不然明天他们再上门,咱们也闹心…”  

十三阿哥一愣,道:“应该不会再来了吧?”  

十四阿哥挤眉弄眼,道:“谁知道呢,也许他们会再来呢!”  

十三阿哥晓得,这是要打着这个旗号明天不上课。  

十四阿哥都顾不得蹭饭了,拉着十三阿哥就走道:“现在就过去,汗阿玛正得空…”  

两人来得匆匆,去得匆匆。  

九阿哥好奇两人能不能请下假来,也好奇内务府到底牵扯进来多少人。  

这会儿功夫,舒舒带了核桃跟小松从北花园回来了。  

九阿哥打发核桃跟小松下去,跟舒舒道:“好悬啊,幸好不是爷揭开此事,居然连带着御膳房的事也跟着揭开了!”  

想想也不意外。  

会计司连着裕丰楼,裕丰楼连着御膳房,这就扩散开来。  

即便内务府还没有开始查御膳房,可是牵扯进去的几家自己也心虚。  

舒舒想了想道:“都闹到皇子身边了,应该要结了,再拖下去,谁晓得还有什么其他衙门搅合进来。”  

会计司是窝桉不假,御膳房的说起来也是窝桉。  

只是如今这几家子弟都清退了,加上这次明面上也没有动御膳房,就不显了。  

九阿哥吐了口气道:“有这一回,汗阿玛心里也当有数了,御史衙门那边说不得还要加人…”  

回头等到会计司的事情了了,大家没了戒心,再一个衙门一个衙门查下去,  

舒舒则是想到了三大织造。  

如此清查内务府,账目逐渐公开透明,这对三大织造说不得是好事。  

曹寅就无法挪用织造的银子迎驾了,也不会将亏空弄得越来越多,后来成了罪名。  

舒舒道:“等到爷回内务府,就不好再接着查人,总要张弛有度,到时候爷就多想着开源的法子,把内务府中的小姓多提拔些,这权力分散开来,害处就少了…”  

九阿哥点头,摆着手指头道:“汤泉行宫是一处,皇家烧锅场是一处…”  

这两年羊毛源源不断地运到京城,可只有上好的羊毛跟羊绒才运到江宁,通州码头的官仓,还装着半仓的寻常羊毛。  

“在京城弄个毡场,可是那个卖不上价啊!”  

九阿哥道。  

舒舒道:“江宁织造不是弄出了清洗羊毛的工艺了么?那就用羊毛纺线织布好了,做出的呢子,比不得羊绒呢软和,可是保暖不差的,估摸着可以二八月的时候穿,中等人家也能穿得起…”  

九阿哥点头道:“这个好,爷回头就给曹寅写信,让他安排几个匠人进京当师傅…”  

清溪书屋外,十四阿哥拉着十三阿哥进值房等着了。  

现下御前有人,三阿哥在见驾。  

想着这两日的动静,外头不少说三阿哥,各种猜测。  

有说三阿哥雷厉风行的,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向会计司了。  

接下来的两把,还不知盯着哪里。  

反正这个姿态,是震慑住内务府的包衣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三阿哥不仅文武双全,还知晓经济,看了会计司的册子就察觉不对…  

反正,说的三阿哥都不像三阿哥了。  

十四阿哥小声滴咕道:“要我说,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要不然三哥的秉性,说不得会直接找到会计司的郎中,将其中的官铺勒索几个…”  

十三阿哥觉得三阿哥有些利欲熏心,说不得还真的会如此。  

他道:“错有错着,现在这样挺好了,往后内库每年的银子还能多些,汗阿玛出行开销也宽裕…”  

这些年国库不丰,所以这些年康熙北巡也好、南巡也好,都是内库掏银子,十分的节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