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八百四十二章 美惨强

第八百四十二章 美惨强(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听说八旗要沿着城墙根儿盖新营房呢!”  

等到盖好了营房,肯定要分出人口过去。  

高斌带了期待道:“什么时候能在内城有个院子就好了”  

福松看着他笑道:“皇子府后头的院子还不少空着的,你要过去住,让九爷分价一套就是。”  

高斌摇头道:“不是那种,是置办下来,永为基业的,现在住着的到底是官房,)不自在。”  

主要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他父亲去做了皇子府的典仪,解了内务府郎中的职。  

要是内务府那边的郎中发话,随时都能收回院子。  

虽说内务府上头是九阿哥,暂时不用担心这个,可是也让人不安心。  

福松没有说旁的,高家到底不同。  

高家的根基在内务府。  

九爷之前私下里跟他提了,要给高衍中一个重赏。  

现在圣驾巡视永定河,不在京城,否则关于包衣孳生人口增加新佐领之事,就该拿到台面上来说。  

到时候高衍中佐领有份,得了世职,高家也就是内务府的中等人家了。  

以后子弟补缺,都比寻常包衣机会要多,前程要好。  

说话的功夫,两人到了张宅。  

两人翻身下马。  

高斌上前一步,道:“我们是九皇子府的,奉我们主子跟福晋之命,来给夫人送寿礼。”  

门房早得了吩咐,一边迎两人进花厅,一边使唤人往里头传话去了。  

这边茶水才上来,张廷瓒与张廷玉出来了。  

为了招待福松,张廷瓒今日告假,没有去皇子府。  

张廷玉原在书房读书,听到动静,带了好奇,跟了出来。  

等到看到两个亭亭玉立的少年,都是十七、八岁年纪,一个穿红,一个着蓝,相貌不俗,张廷玉就有些恍然。  

当年他跟妻子结发之时,也是翩翩少年郎。  

福松与高斌也看到了张廷玉。  

张廷玉落后兄长两步,相貌清俊。  

张廷瓒就带了儒雅之气,可是他这兄弟看着雍容不迫,只站在那里,就能让人心生好感,想到四个字“高人雅士”。  

“张大人·  

福松颔首。  

高斌跟在旁边,则是躬身为礼。  

张廷瓒拍了拍福松的肩膀,侧身道:“这是我二弟廷玉。”  

而后他对张廷玉道:“这是九皇子府的司仪长福大人·  

说到这里,他又指了高斌道:“这是我同僚高大人之子几人又见过。  

张廷瓒这才看着高斌道:“九爷怎么把你派来了不是说去了昌平么”  

原来庄亲王换了地以后,九阿哥还是有些不放心,打发高斌带人走了一趟,看看庄亲王那边的动静。  

总算没有闹出支帐篷的事,否则这上了年岁,着凉感冒的,也叫人跟着落不是。  

庄亲王那边开始往小汤山运石料了,瞧着样子,是为施工做准备。  

等再过些日子,就能开工盖别院了。  

高斌笑道:“九爷体恤我,才叫我陪阿哥过来,见见世面。”  

张廷玉在旁,并不插话,可也在留心打量福松。  

跟他想象中的宗室子弟完全不一样。  

气度更从容,神态更清雅,性子更稳重。  

怪不得长兄看上了。  

等到将礼单奉送,做完了差事,福松看了张廷瓒一眼,脸上有些红,道:“若是方便,可否给夫人请安”  

这个时候他该改口叫“伯母”,毕竟他跟张廷瓒同僚,既是过来,给长辈请安也是礼数。  

可是他还是没好意思改口。  

总觉得张廷瓒的年岁就像是长辈了,老夫人那里更像是祖辈。  

张廷瓒起身,笑道:“过去吧,家慈也早等着了。”  

一行人就进了内宅,去了正院上房。  

意外的是,屋子里不单有个老夫人,还有个老爷子。  

虽说老爷子穿着半新不旧的常服,看着也和和气气的,可是能在张家居中正坐的,除了当家人张大学士,再无旁人。)  

福松跟高斌本就带了小心,眼下更老实了。  

张廷瓒道:“父亲,母亲,这两位是福松阿哥与高斌,奉了九阿哥的吩咐,过来送寿礼的。”  

说着这里,他又对福松跟高斌道:“这是家严与家慈。”  

跟在花厅里不同,他没有提福松的官职,当了同僚友人来介绍。  

高斌有些不知该如何行礼,就看着福松,打算跟着福松行事。  

福松脑子里飞转,而后拱手为礼道:“晚辈福松见过夫人、大人·  

高斌在旁,很知趣的没有吭声,只是随福松做了个拱手礼就退在一边。  

张英看着福松,神色不变,心里却是挑剔着。  

虽说学了汉家礼仪,可是不大周全。  

哪有这样称呼的谁家不是“大人”排在前头姚夫人却是舍不得移开眼了,笑着招呼福松道:“阿哥过来坐福松欠了欠身,听了吩咐,在姚夫人下首坐了。  

“老身瞧着,阿哥看着有些腼腆姚夫人笑着说道。  

福松看了眼老夫人,道:“晚辈忐忑不安,失了平常心,让您见笑了。”  

姚夫人脸上笑意更盛,道:“不用紧张,你们都是同僚,到了这里,就跟自家一样,”  

福松乖巧地点头。  

姚夫人想到福松的身世,心中也生出怜惜来,可是少不得丑话要问在前头。  

她就道:“听说八旗规矩跟汉俗不同,年长的儿子男子成丁就要分户,家里只留幼子,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