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 第14章 借刀杀人(下)

第14章 借刀杀人(下)(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只是长江里又多了几具尸骸罢了。  

地面的深红,等一阵雷雨便也会消失。  

只是墙上的数道划痕证明,证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血腥味传不到巷子内居住的人们,因为这里早已是一片废墟,也传不回正在表演筹款的剧院。  

还有最后三场表演就要结束,百万善款将用于筹建孤儿院。  

但沈复兴说杨子商行库房满盈的事情,还是让夫人传递给了孔宣与孔令侃。  

这次登台的,是从淞沪跑到重庆的歌手,成名曲竟然是《夜上海》。  

委员长心头不悦:“如今重庆人心不稳,你我皆知未来我国不会独立作战,但很多人看不清,戴雨农跟我说,有些人偷偷给金陵方面写信,想要投靠。”  

沈复兴摇头:“不若,委员长召集一下大家,开诚布公说明情况,三国同盟成立,也就代表着美苏必然不会加入,否则,战后听谁的呢?”  

“维安啊,你知,我知,他们不知不信,百姓不知不信啊。”委员长头疼。  

这时候,歌手已经下去,主持人看到了台下委员长脸色难看,也便没有再次鼓动捐款,只是开始介绍:“接下来登场的是少年歌手穆小白,演唱曲目《我的祖国》。”  

诶?!  

夫人愣了一下:“不是穆桂英点将吗?”  

委员长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维安,是你写的?”  

沈复兴眼眸深沉,似乎有什么情绪正在酝酿,但他很好的忍住,笑着开口:“正是!委员长勿忧,有维安在!”  

一身学童装扮,穿着白村衫、藏青中裤,梳着两条麻花辫的穆小白缓缓走到台前。  

由于个字太矮,还有人专门拿来阶梯台,让她可以够到话筒。  

清秀的面庞,坚定的眼神,丝毫不怯的气场,穆小白才一出来就让人眼前一亮。  

仿佛看到了这个民族少年该有的模样,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似乎就是这般。  

但大家还是在猜,这是哪个大佬家的孩子?  

竟然能够压轴出场?  

悠扬的笛声开始响起,回荡在整个剧场,也回荡在台下所有人的心中。  

一瞬间,所有人似乎回到了战前的那个年代,和平.  

这时,稚嫩而又有力的童声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轰——!  

全场寂静,但人们的心中如有洪钟炸响,久久不能平息。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时光的列车驶过剧场,人们仿佛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那条大河,河边渔夫还有嬉戏的孩童,还有.站在家门外等待他们回家的父母。  

这是故乡的歌。  

也是回不去的故乡。  

此刻,沈复兴的眼眶早已饱含泪水,顺着他的脸颊缓缓滴落。  

在场有多少黄陆浙一?  

不胜枚举!  

又有多少金陵权贵?  

湟湟一片!  

又有多少华北、东北的汉子?  

全场泪如雨下!  

故人,故乡,皆是令人怀念的过去。  

也是回不去的过去!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穆小白的歌声穿透人心,也穿透了时光,带着现场所有人回到了那个回不去的故乡。  

委员长想起了家乡的奉化江,想起了溪口老宅外面的河流,还有河边的杨柳树,那也是他生长的地方。  

委员长身旁的夫人也情不自禁地抹着眼泪,那种思乡之情再也难以抑制。  

好半晌,委员长扭头看向泪流满面的沈复兴:“维安,好,你很好!”  

这个时候,台上节奏一变,穆小白奋力唱出: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重庆警备司令刘峙双手紧紧攥着自己的衣角,此刻他恨不能率兵打回江西,直接跟小鬼子拼命。  

何应钦仰天长叹,想起了他离乡时的志向:救济苍生!  

一曲歌毕,穆小白在台上鞠躬致谢,但台下的人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歌曲中久久不能自己。  

最后一位演唱的歌手更是在那泣不成声,蹲在地上痛哭。  

歌声感染人心,英雄的歌曲,英雄的祖国,怎么不能激荡人心?  

困难?  

投降?  

此刻人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打回去,打回家乡去!  

去你妈的三国同盟!  

没有什么比回家更能凝聚人心!  

就连大奸商孔令侃都忍不住想要捐些钱,大不了以后残次品只卖给小鬼子。  

缓缓走上台的主持人早已哭花了妆容,好几次想说些募捐的话,却总是说不出口。  

沈复兴看见这一幕,却起身跃上台,来到唱完歌有些紧张的穆小白身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大女儿,穆小白。”  

瞬间,穆小白就红了眼睛,小小的她抬头看向沈复兴,似乎过往的委屈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救赎。  

“这首歌的作词是乔老爷子,作曲是刘zhi,好了,大家可以踊跃捐款了。”  

沈复兴就站在那里,骄傲地面对众人。  

“我俞家捐款10万!”  

俞飞鹏第一个站起来,说出了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数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也终于从思乡的情绪中走出来。  

“我也捐10万!”美丰银行康家立刻相应。  

“10万.”  

“10万.”  

有了俞飞鹏的带头,众人纷纷慷慨解囊,独独元老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