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剑 > 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次商定

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次商定(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李清微此时望向了诸葛青云,他问道:“丞相,我大唐境内的寺庙有多少?”  

诸葛青云说道:“如今我大唐版图横跨雍,豫,益三地,虽是贫瘠之地,但算上大寺,小寺,家庙,共计寺庙八千余所。其中在籍的僧人二十余万。眼下天下初定,仍有部分僧人不再籍中。”  

“因常年战乱,百姓们自觉朝不保夕,纷纷前往祈福。因此导致寺庙圈占土地聚敛民财甚巨,其中的神像多为纯铜铸打。甚至我们刚刚发行下去的‘建安通宝’也被他们打制成新的神像。百姓们无钱可用。”  

“而且根据段大人的调查,不少的寺庙甚至豢养女子。尤其是以我们夺得的蒙古旧土之中为甚。他们甚至还保留着当年蒙古人‘初夜权’的规则,周围佃农们的民女必须由‘大师开光’之后才可出嫁。”  

“而且还有......”说到这里诸葛青云停顿了一下。  

李清微听的已经血压有点高了,他继续颤抖着问道:“说下去。”虽然他在史书上看到过这些和尚们干的破事,但是如今亲耳听到自己的朝廷大员的报告,他也不由得血压飙升。  

诸葛青云看着李清微气的瑟瑟发抖的样子,心中暗喜,他继续说道:“而且有些寺庙还私自豢养僧兵,不接受朝廷的管辖。其中私藏了不少的盔甲,刀兵。而且他们除了豢养女子外,还经常以‘神明求子’为名,欺骗良家女子,将她们骗到寺中留宿,与其苟合。”  

听完之后李清微攥紧了自己的拳头。  

自己的小徒弟是跟着自己长大的,若是论起来的话,尹志平这个师父说是他的“养父”都不为过。  

见到李清微的神情有变,他说道:“请陛下息怒!”  

听到师父的话,李清微才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怒火压了下去。  

难怪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灭僧,这些和尚们干的确实有点过火了。  

虽然全真教弟子也练习刀兵,但是全真道从未私藏甲胄。更不用说在“世外净土”“清修之地”豢养女子了。  

全真道虽然也收留坤道,但每个人都是以礼相守。  

即便马钰师爷和孙仙姑之前是夫妻,但两个人自从受重阳祖师点化入道后,他们二人也只是以“道友”相称,而不是夫妻。  

除了甄志丙这个败类以外,全真道其他人都是很守清规戒律的,哪怕是叛国投敌的赵志敬。  

赵志敬只是权欲熏心,不择手段。但是他的作风问题这个是没得黑的。  

至于李清微虽然“不守清规戒律”,但他虽未被逐出师门,但却也早早的还俗了。  

对于这种出家人作奸犯科的事情李清微是十分的排斥的。  

要是受不了清修的苦,就跟李清微一样早早的还俗回家,做个“大俗人”。  

要是执意出家的话,那么就老老实实的清修,去欲存理。  

但是打着出家人的旗号躲避税收,劳役,兵役。出家人该受的苦一点没受,俗家人该享的福一点没落下。  

然后当大地主鱼肉百姓,聚敛钱财。打着神的旗号去骗吃骗喝,愚弄百姓。这一点李清微就忍不了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就都老老实实的给他还俗,省的成天给他浪费国家的资源。  

李清微此时说道:“好了,朕知道了,之后的事情朕会安排的。师父,丞相你们先退下吧。”  

说完后,诸葛青云与尹志平纷纷退了出去。  

对于李清微的决断,尹志平没有给出什么意见,毕竟他是方外之人,是出家人,出家人的本分是不问俗世,专心修行的。  

而且他也十分的排斥兼并田土,让百姓们奉养宗教的行为。  

他是全真道家思想,尹志平的三观认识,让他没办法接受这种事情。  

在他的认知里,所有的道门弟子便应该“天生万物自养自足”。平日里餐风饮露,自力更生,适当的接受一些善男信女的布施便足够了。  

出家人若是太过的在意那些俗家的“黄白之物”岂不是与修道本心背道而驰?  

至于诸葛青云,虽然没有说谎,但他也是故意的激李清微。  

因为诸葛青云是个实干派,这些和尚们确实有些过分了。他们兼并了太多的土地,导致大部分的平民百姓无田可耕。  

而且他们寺庙的华丽,可是用了不少的民脂民膏去装点,最重要的是弄得朝廷没铜铸钱了。百姓们无钱可用。  

堂堂的大唐竟然有些地方是以“以物易物”,或者是以“布帛”代替钱币进行交易。这就很过分了,这件事是在打他这个“丞相”的脸。  

而他们得田的代价只是去给富户们做一场法会,然后便让富户们对他们这些“神仆”们“奉献”。  

这种不劳而获,靠着雕虫小技愚弄百姓的行为,诸葛青云这种儒道并修的人是嗤之以鼻的。  

儒家讲求“仁义礼智孝信忠”,而这些和尚们剥夺了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那便是“不仁”奴役百姓成为其佃农则是“不义”,豢养僧兵对抗朝廷便是“不忠”,欺骗地主阶层对寺庙奉献土地便是“不信”。  

勾引良家女子,诱骗与其苟合便是“无礼”。  

这种“不仁,不义,不信,不忠”的组织,早就应该被朝廷处理掉。  

而在巴蜀的时候,巴蜀的一些寺庙的香火还是很旺盛的。  

当年诸葛家作为世家大族,也曾经向寺庙布施过。  

但是这种奉养布施,得来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