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剑 > 第二百二十四章父亲的爱

第二百二十四章父亲的爱(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饮下一杯酒之后段思颖便讲述起了她与李庆隆的故事。  

那是在十几年前,那段时间的段思颖坐上灵鹫宫尊主的宝座不久。  

而那个时候的李庆隆与他的汉人部队暂时调到了敦煌驻扎,与当地的蒙古军团换防。作为治安部队暂时维持西域到中原门户的秩序。  

而当地的蒙古大军则被抽调到了欧洲攻打当时的基辅罗斯。当时蒙古大部分军队都被调往高加索,东欧等地参战。  

蒙古人在西域的兵力不足已维持对当地的统治秩序,如果任用本地的色目人的话,恐他们趁机生事。  

于是临时加封李庆隆为敦煌都督,率领中原洛阳的汉军来到西域,与兴庆府的蒙军,长安的汉军遥相呼应。维持整个关中,河西走廊到西域的秩序稳定。  

一来可以将汉军调离自己的故土可以防止他们趁机谋反,也可以用他们监视西域的色目人。  

本来那只是非常平常的一次换防任务,但是却误了段思颖十几年的青春。  

当时西域已经被蒙古人残酷的手段所征服,所以李庆隆手下的汉军们非常轻松的执行着维持秩序的任务,而且他们这些人只不过负责平乱以及治安维护,西域地区的行政管理不需要他们,有当地的宗教祭司,还有蒙古官吏们维持。  

而李庆隆虽然名义上是都督,但他头上还有个蒙古人行军道大总管,虽然行军大总管手下的兵都被抽调走了,但本地的军政要务依旧是他来节度。  

因此李庆隆的职责说白了就是带着他的兵来这里,然后他就老实在敦煌吃喝玩乐。  

出了问题,西域的地方官吏会直接报告蒙古人行军道大总管,然后大总管也直接绕过李庆隆,调动李庆隆带来的汉军去处理西域的问题。  

因此他这个都督基本上就是个摆设,用不着他做什么事情,自然人也就闲了下来。  

李庆隆为大蒙古帝国征战多年,虽然面对宋军,还有汉人义军的时候他总是消极避战,浑水摸鱼。  

但面对色目人在内的其他外族的时候,他手下的汉军则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尤其是对契丹与女真余孽的时候,更是直接出重拳。  

久而久之,蒙古大汗也看出了李庆隆的这些小心思,虽然洛阳距离宋境近在咫尺,但蒙古人很少让李庆隆手下的汉军去攻伐南宋,一来这些人容易浑水摸鱼浪费粮食军械,二来也怕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临阵倒戈。  

不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虽然李庆隆对战南宋的时候态度有些暧昧,但他的能力,还有对大蒙古帝国的忠诚还是有目共睹的。  

大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旷古绝今,李庆隆不想“手足相残”那么蒙古大汗也不去勉强。于是经常派他一些其他非汉族地区的镇压、平叛、驻防任务。而每一次李庆隆与他手下的“伪军”们也会出色的完成任务。  

这也是为什么李庆隆常年不在家中的原因。  

虽然李庆隆不在家,但他无时无刻不想着家里的家人,他最疼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  

他膝下五子,人未至中年却已丧其三,三次丧子之痛,让他更加的珍视剩下的两个儿子。  

虽然爱屋及乌他更宠小儿子李清微,但不代表他不心疼自幼患病的大儿子。  

他走遍天下,便求良医良药,只求未来有一天可以治愈大儿子。而他在敦煌闲游的时候,从市场的西域商人手里得到了一个药方。  

药方需要以天山冰泉辅以其他药材,然后配合雪莲为引,可以治疗先天性的肺病。  

虽然李庆隆不知真假,但也打算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  

毕竟当时天下能请到的名医,他都请到了,而所有大夫都是束手无策,只是开出了大同小异的药方,让李清安精心调养。  

久病成良医,李庆隆因为操心儿子的病情,这位老父亲也渐渐地懂了些医术,他看了看药方上的药,基本上都是温补之药,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治好李清安的病,但他知道这些药是吃不坏他的。  

而李庆隆走遍了整个西域的市场,其他的药物都好凑齐,但这天山雪莲十分的珍贵,并不是钱能买来的。  

而且天山冰泉更是要亲自到天山上去取。  

于是李庆隆向蒙古大总管报备之后,便带着一个小队的士兵们前往天山寻找雪莲与冰泉。  

天山山脉庞大,在本地向导的帮助下,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冰泉。趁着隆冬时节将冰泉送回了洛阳保存在了侯府的冰库之中。  

但是天山雪莲弥足珍贵,一颗雪莲运到中原销售的话价值百金。  

商人的性格是有一倍的利润他们就敢铤而走险,有十倍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律法,有百倍的利润的话,他们就算是杀头也会心存侥幸。  

更何况天山大部分地区是无主之地,因此数百年来有不少的商人们冒险深入天山深处采集雪莲。久而久之竭泽而渔,天山上的雪莲几乎绝迹了。  

但是在向导的告知下,有一个地方可能还有雪莲。  

那个地方便是天山缥缈峰。  

因为灵鹫宫盘踞在那里,又有一线天天堑,所以缥缈峰上没有被这些商人们下“绝户网”。  

虽然李庆隆是中原人,但是也听说过灵鹫宫的事迹。毕竟当年一线天天堑之战打的蒙古大军求和的事,在蒙古军界还是很轰动的。  

这也是战无不胜的蒙古军为数不多的失败战绩,所以被蒙古人铭记了下来。而且蒙古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