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攻城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攻城(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范文程与洪承畴是两个极端的大明士大夫。  

一个是底层出身,又给努尔哈赤当了九年的奴才,才有机会入了老奴的法眼,受到重用。  

可洪承畴不一样,他在大明剿贼无力被推出来的时候,力挽狂澜后一路飙升,属实是一鸣惊人。  

他这么多年与流寇相互厮杀,又同清军进行厮杀,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且又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在农民军当中有着洪屠夫的美称。  

范文程他顶多就率领几百人同明军厮杀,然后压着明军打,展现自己的勇武。  

他拿什么与洪承畴相比较。  

在后金(清)这种政权中任职,尤其还是前期,都是马上打天下的时候,单纯的文官并不会受到多少的重视。  

范文程靠着效忠金(清)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而洪承畴不过是“投靠”,就比他在清庭的职位还要高出一级。  

说实在的,多尔衮对于洪承畴的待遇,范文程心里是不痛快的。  

毕竟他当狗这么多年兢兢业业,还不如洪承畴这种表现的想当又不完全当狗的,有统战价值呢。  

再加上洪承畴矜持的态度,让范文程在心中怀疑,洪承畴可能与贺今朝是有勾结的。  

这种人怎么会甘心同外族勾结,尤其是在贺今朝取得中原的情况下。  

可这种没有证据的事情,范文程不会公之于众,反倒会被认为是自己嫉妒洪承畴。  

可是根据贺今朝对于那些大明高官的处置,又让范文程认为洪承畴的选择没有错。  

如今还是要想方设法,击退锤匪方为重要之事。  

现在的满清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当中。  

就算阿巴泰带领的八旗士卒损失不少,但大多数还是那些外藩蒙古人,真正的精锐实力还是有的。  

多尔衮不肯往外派自己的人。  

支持顺治的两黄旗大将也不会轻易离开盛京。  

以免顺治小皇帝发生意外。  

所以现在两红两蓝是对外的主力。  

豪格作为统率单独领兵外出,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了。  

阿济格驻守在锦州,就是作为支援完颜叶臣的。  

清军面对锤匪虽然会有一些劣势,但是对地形的熟悉程度,都是远胜于锤匪的。  

尤其是在本土作战,就连投降锤匪的明军都没有他们熟悉。  

虽然八旗士卒对于锤匪会有谨慎的态度,不如蔑视明军那种战意,可终究是占据优势的。  

大清的唯一的劣势,便是贺今朝当了大夏皇帝,可以集中各省甚至海外力量来全力支撑战争。  

但大清不行。  

当年打松山之战皇太极就要举全国之力,又经历了锤匪搅乱本地奴仆叛乱,四处作乱平叛等,也几乎掏空了家底。  

破坏性极大。  

本想着通过劫掠大明赶紧回一口气,缓解一二,未曾想阿巴泰身死也就罢了,连带着大清损失较为惨重。  

那一战是自从立国以来,大清未曾经历过的大败。  

以至于锤匪大军兵出山海关,真正的大军压境,许多未曾经历战事的八旗士卒都十分恐惧。  

生怕被锤匪杀到盛京来,像宰杀他父兄一样杀了他们。  

也就是这一点,让范文程十分的忧心。  

辽东终究是地广人稀,产出不多之地。  

纵然是举全国之力,也丝毫无法与广袤的中原王朝相比较。  

就算河南、山东、北直隶依旧会受到干旱影响。  

只要贺今朝他不是一个昏君,慢慢救治,不会出现什么大的乱子,那也就无法为大清拖延贺今朝更多的时间。  

粮食短缺,工匠短缺,甚至连操炮手短缺。  

范文程左思右想,对于这种熟练工甚至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挽回颓势的法子。  

但锤匪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可以缓慢推进,硬生生地耗死大清。  

他是一丁点办法都没有。  

因为眼前的形势不等人。  

就算清军能征善战,可锤匪也不是好相与的。  

一方后勤充足,一方后勤供应不上,那还怎么打?  

倒是洪承畴捏着胡须摇摇头,大明要是能做到这个地步,何至于被一个小小的驿卒灭亡。  

贺今朝先前整了一出经济封锁,又接连砍去满清的左右臂膀(科尔沁和朝鲜)。  

现在又逼得多尔衮对八旗旗丁征召入伍和增加税收。  

别说那些被掳掠来的奴才,就连八旗家属那也是即将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就是不知道这群人能够隐忍多久。  

最近盛京总是各方消息都在流传,再加上有些满奸暗中散播谣言。  

诸多民众对于同锤匪发生战斗,实在是有些惧怕。  

锤匪的威名已经靠着刷人头,在八旗家卷当中刷出来了。  

满清前脚刚死了那么多人,后脚又开始同锤匪作战。  

再加上还要旗丁自备武器粮食,压力极大。  

但这么多年的治理,满清政权也不会轻易被外部压力给整垮。  

从上到下都在死死咬牙挺着。  

许多人认为,只要挺过锤匪最为勐烈的进攻,今后的日子便能好过了。  

多尔衮便是想要依靠宁锦防线来消耗锤匪,叫李定国像拔钉子一样的慢慢进攻,给他争取更多的时间,用来种粮食以及训练绿营兵。  

还要在盛京周遭留守,以防止那些蒙古人再次趁着内部空虚来搞破坏。  

破坏总比建设来的更加容易,清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