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投名状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投名状(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他们可没有接受什么英雄不问出处之类的,学中国文化也只是学了一部分。  

总而言之便是贱民永远是贱民。  

只有血统高贵的,出身才会好,才能办大事,值得他信任。  

可是李倧听着大臣们打探出来的消息,又十分惊诧。  

贺今朝他怎么就从一个小驿卒走到了皇帝的位置?  

这种人在天朝上国那么多吗?  

李倧也听过中原许多皇帝的故事。  

比如汉高祖刘邦那也是个亭长之类的,朱元章是乞丐。  

这种事在他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怎么偏偏就在天朝上国发生了呐?  

如今又有一个贺今朝,着实是让他费解!  

朝鲜的吵闹自是传到了大清使者英俄尔岱的耳中,他对于这些事感到十分的忧心。  

因为阿巴泰的失败,导致朝鲜的风向开始向锤匪贺今朝转向。  

纵然是大清强迫朝鲜同大明断绝关系,可这群人也依旧是秉承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理念。  

如今大明被更加强横的大夏取代,英俄尔岱只能把洪承畴拉出来当幌子,意图立稳大明为正统的这块牌子。  

朝鲜也有许多辽人逃民,因为当年辽东半岛不战而降,导致辽人蜂拥逃亡。  

有的逃到近海处的列岛,远者渡海到山东登来等地,还有逃到朝鲜避难的足有两万多人,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  

再加上许多占山为王的头头脑脑,歃血为盟,都在等着明军反攻。  

对于这些逃难之人组成的小团体,纵然是朝鲜本地人也没辙。  

再加上毛文龙复攻镇江失败,又有三万多人逃入朝鲜避难。  

这些人听到大明被大夏覆灭,皆是感到十分的错愕。  

再加上许多人听到贺今朝是个驿卒,又干翻了整个大明。  

从击杀莽古尔泰、全歼阿巴泰的十万大军等等英勇事迹。  

他们这些逃难的辽民对于大夏的感觉是有些抵触加上又有些骄傲的。  

毕竟他们都是大明的遗民。  

也有消息说锤匪占据了皇城岛,下一步便是要攻打旅顺。  

真真假假的,让人摸不清楚头脑。  

毛文龙曾经献策从旅顺部署,沿着辽东半岛东南沿海各岛,直到鹿岛以东,一千余里分兵设防。  

旅顺南联登来,鹿岛东联皮岛,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退可守,进可攻,造成对后金背部的包围和进攻的态势,而山海关一线为正面战场,对后金进行腹背夹击,使其首位i不能相顾。  

后金兵力不足,经受不住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特别是后金不习水性,不备船只。  

图尔格等人拼了命的想要走水路,还没有成功。  

就在朝鲜各地陷入了大明为大夏所破,新皇贺今朝要覆灭大清的种种传言当中。  

锤匪登陆旅顺,炮轰清军,终于攻克旅顺。  

意图南北屯兵,让多尔衮不能把兵力集中。  

然后消息就通过“商人”的嘴里,传到了朝鲜。  

以新派为代表的朝鲜士大夫们,个个集体颅内高朝。  

他们恨不得立即迎接王师到来,把这些满清鞑子的人给干掉。  

有了商人们的提前铺垫,贺启同从蓬来出发,在仁川登陆,直接打出了大夏的旗号。  

现在哪还有海盗呐?  

全都是他妈的正经商人。  

早就被锤匪给收编了。  

不服的直接沉海底喂龙王爷,保佑走船顺利。  

得到消息的朝鲜往李倧立即派前使者前来拜见。  

作为对清主战,又是想要当大夏忠犬的新派领袖金尚宪便直接从京畿道汉城赶来仁川。  

没成想金尚宪见到这个使者,稍微有些眼熟。  

硕托早年间跟他爹阿敏攻入朝鲜,也算是在战场上见过面。  

“我是大夏天子的臣子,爱新觉罗硕托。”  

听到这个名字,金尚宪下意识的开始自爆身份。  

在满清的官方记录当中,硕托在于锤匪的交战当中战死了,属实是为国捐躯。  

他怎么就成了大夏天子的人?  

两个异族人就大明官话开始交谈如何对付满清。  

当金尚宪得知贺今朝覆灭满清鞑子的决心,直接攻克旅顺,作为前站,以此来试探清军,是否会分兵,并且要切断朝鲜同辽东的关联后。  

他激动的站起身来,手舞足蹈的道:  

“苍天有眼,大夏万岁!”  

至于作为正使的贺启同,只是端坐在一旁,想着怎么把朝鲜全境的地图搞到手中,将来进兵的能方便一些。  

至于硕托同样也很得瑟,开口道:“清廷鞑子可是也派人来跟你们要东西了?”  

“来了,是他塔喇·英俄尔岱。”  

“哦,还是他这个奴才啊。”  

硕托了然,此人作战悍勇,长期出使朝鲜,擅长理财和外交,是满清政权内难得的外交人才。  

贺启同出声道:“此人很厉害吗?”  

“厉害。”硕托虽然看不上他,但不得不承认此人是有些才能的:“他是皇太极最信任的二将之一,最好把他搞死在朝鲜。”  

“他现在在汉城?”贺启同盯着金尚宪问道。  

金尚宪总觉得自己是被一头恶狼盯上了,忍不住点头道:  

“清廷的使者被安置在汉城,督促我们筹集粮食和人口一同返回辽东。”  

“看样子我们到来的消息,他是已经知道了。”  

贺启同并没有隐匿消息,而是大张旗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