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五钱银子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五钱银子(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遭的威胁。  

其中以吏部给事中吴麟征争辩的最为激烈,大明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还想着鱼和熊掌都要兼得,简直是痴想妄想。  

光是残存的京营能抵挡的住闯贼的攻势吗?  

莫不如先把洪承畴等人调集回来,方能有更多的实力,进行反制,也会让闯贼李自成心生胆怯。  

要知道李自成已经开始尝试向北直隶进发了。  

但是内阁首辅周延儒仍旧是消极态度,他认为皇帝的话不可信。  

便提出了许多刁难的问题,比如放弃关外之后,该怎么个守法?  

撤退的军民怎么安顿?  

并且一定要辽东的总督、巡抚、总兵商议出来个一二三具体实施细则来,朝廷方可以同意行动。  

吴麟征听到这话都气笑了。  

关外这些人正在与皇太极带领的鞑子厮杀,上哪里去静下心来相商这种事?  

况且不都是朝廷制定政策下发,让底下的人执行?  

如今怎么还颠倒过来了!  

总之周延儒就是不往下推动,顺便说朝廷没钱了!  

大明户部能够直接支配的银两所剩无几。  

但不论朝中还是地方上的文武官员们却丝毫也没有表现出要振作起来复兴图强的意向。  

文官们一如既往地贪污纳贿、榨取钱财,而且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排挤、咬噬,把朝廷搅得天翻地覆。  

各地握有重兵的大将们则把军队当成了自己的私人财产,常常为了保存实力而临阵脱逃或是根本不听调遣。  

崇祯当皇帝后他真可谓殚精竭虑,朝干夕惕。  

如今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悲愤、沮丧,甚至非常委屈。  

他在无人的时候哀嚎时运不济,痛恨朝臣的腐败无能,但身为大明的皇帝,他却不能不独自挑起挽救危亡的重担。  

他再一次下定了奋发图强的决心,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改变命运,改变大明的面貌。  

可实话实说,没什么屁用!  

但还是要维持一个皇帝的体面,所谓的死要面子,在朱由检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明朝廷吵吵闹闹,不干正事,也没有人想要干正事了。  

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楚,大明药丸!  

那咱们还干什么差事啊,能混一天是一天,待到锤匪或者闯贼来了,直接投降保住性命。  

最好投降闯贼。  

因为贺今朝他杀人太狠!  

他还不优待前朝的高官,不说官职给往上调调,还要进入什么战俘监狱去,那谁愿意投降贺今朝啊?  

故而,京城的这些京官都背地里达成了共识,咱们要投也都投闯。  

被驱赶走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得不到朝廷的军饷,又失去了原有地盘,只能纵兵抢掠,就当给自己麾下士卒发军饷了。  

当然了,他名义上还是勤王军呢,被放在东边,用来防备闯贼的。  

当年京师第一次戒严的时候,袁崇焕率部千里驰援,兵力雄厚,却不能不时时处处震慑于朝廷的威严,生死予夺听凭天子之命。  

而现在,一个只有七千人马的总兵就如此骄横跋扈。  

崇祯真是不胜感慨。  

但事急从权,因为还要用武将,也就无可奈何。  

他只希望洪承畴能够取得大胜,返回关内,给他一丁点美好的向往。  

现如今大明的情况越发的糜烂了。  

随即靖辽侯吴国俊会同蓟辽总督王永吉,作为负责蓟门辽东军事方面的大臣出来表态,请撤关外之军,支持陛下收守关之卒,成就荡寇之功的决策。  

崇祯要首辅周延儒决议,但他仍旧不决议。  

还请皇帝下旨要辽东巡抚邱仰民表明态度在定夺。  

王永吉则是抓住吴国俊的手臂感叹,陛下依赖蓟门的军队,但是能有多少人可以御敌的?  

现在唯一的计策就是主动放弃关外的土地,朝廷再也支撑不住洪承畴等人的战事。  

吴国俊目前也没有接到洪承畴是否安全返回的消息,只晓得洪承畴依照约定行事。  

毕竟杏山等地已经有明军跑回来报信。  

在吴国俊看来,宁锦防线已经被破开,在守着宁远等地又有什么屁用?  

他可不愿意闯贼李自成杀进京师来。  

那大明的皇帝可是他吴国俊一早就打定主意,送给贺大帅的见面礼,同时也是自己的进身之阶。  

王永吉再次联合吴国俊上书表态,崇祯拿着二人的奏疏叫周延儒等人看。  

二人不敢言语,待到退下之后,窃窃私语,皇帝想要行此事,待到事情敲定,必以弃地之事杀了我们,该当如何?  

结果被吴麟征听到了,立即批评他们,今日这个坎都不一定过去,还想着明天?  

你们的脑子被驴踢了吧?  

面对崇祯制定的策略,手下的臣子,特别是内阁成员,第一条想的都是要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掉进漩涡里,而不是帮助崇祯查漏补缺,看看能不能顺利实行下去。  

大部分臣子都不赞成弃地,除非皇帝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此事由他来承担责任。  

要不然皇帝的旨意,内阁有权力给退回去。  

就在众人扯皮当中,吴国俊终于联系上了在蒙古境内横行的洪承畴部。  

他们这伙人官军的形象,可谓是极为成功。  

纵然被清军围困了许久,稍微碰上牧民,都立即把抢掠的事给回忆起来了,尤其还是洪承畴允许他们出手抢掠的。  

因为他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