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兴起江南大狱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兴起江南大狱(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绝,收上来的赋税,难免交不到京师里去。  

暂且寄存在南京,若是将来有机会见到崇祯,再说。  

此举成为锤匪正式收拾江南士绅的开端。  

贺今朝制定针对江南士绅的补缴税款,对下面锤匪官吏进行考核。  

若是考核不及格者,降职或者革职,胆敢为他们遮掩者,一律重惩。  

既然选择阵营,那就别跟前朝余孽藕断丝连。  

被贺今朝罢黜前朝功名的人,不知道怎么想的,有些人害怕的急忙将家里的八百亩祖田送人,而且是白送。  

当然几千亩也有送出去的。  

他们害怕贺今朝给他们加大罪责,趁着工作队没到位的时候,先把属于自己的良田送给别人,自己装成贫民百姓。  

即使被家中父辈咒骂不孝子,可是在自己的小命面前,不孝就不孝吧,至少还能听他爹骂他。  

要不然家里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贺今朝在江南改变前明的做法,什么优待士绅读书人,通通作废。  

这些人必须足额上缴田赋钱粮,严惩拖欠钱粮的士绅,并制定条例,推广到锤匪控制区域。  

江南的吏员们严格执行。  

杨轲任南直隶巡查,用法严峻,意在除强去暴,一时势恶土豪,剪除殆尽!  

直到锤匪的刀子砍下去,残存的江南士绅才进一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更加遵守法度,率先输纳。  

在大明统治的时候,各处士绅,仗势欺人,凌虐乡人,欺辱邻民,为地方之大害。  

如今各地士绅数量极大减少,残存的人皆是晓得遵守法度,不敢再横行霸道。  

一次因他们结社搞起来的株连,在刀子的迫使下,他们很快就学会如何低头活命的技巧。  

随着贺今朝统治江南的局势越发的稳定,在他的主导下,地方官吏对于士人的打击接二连三,大明自万历以来长期受到压制的“官气”逐渐膨胀。  

士绅的张扬之气迅速低落!  

毕竟万历不上朝之后,许多官员辞职,没有继任者,地方乡绅填补了这一空缺。  

以前他们出门都是要乘坐大轿子,前呼后拥。  

现在连个肩舆都不敢坐,更不用说衣着华丽,身边还有奴仆书童之类跟随。  

他们不但不敢与锤匪的官府结交,干预行政,对待普通乡人都极为有礼貌,生怕被针对。  

还要叮嘱家中子弟,今后切勿要宰当“士”。  

如此大桉对江南士绅在人身上、钱财上以及心理上的打击极为严重,严禁结社和惩戒朋党措施。  

什么复社以及那个社,通通取缔,还得是钱谦益宣布主动宣布解散,并且告知大家今后勿要再结社。  

空谈误国之类的。  

当然了贺今朝也并没有选择一杆子打死,对于主动投靠,能够认清现实处境的读书人,还是加以任用的。  

这些人当不了吏员,去村镇当中的孩童教授识字,还是可以的。  

还有一些人不甘心给贺今朝做事,就不出仕。  

他们选择在家自己个作诗写书,也不结社,你能拿我怎么办?  

这种善于运用阿q精神的士人,贺今朝也不屑的去理会。  

这些人闲下来也多是去做考据事业上了,就如同顾继坤屡次不第之后,遍查周遭县志。  

许多读书人无不怀念我大明宽松的政治环境!  

明儒之学用以应试,锤儒之学用以保身。  

明儒直且愚,锤儒智且谲。  

因为没脑子的都死了。  

儒学很会主动适应执政者,就算是衍圣公也会给李自成送上降表一样。  

什么大明才是正统?  

能保住他们爵位,保住他们特权的人,在他们眼中才是正统!  

所以别说什么誓死不降反贼,就算是关外的鞑子,他们也照降不误,甚至还得主动剃头。  

现在还有不死心的读书人,妄图用王朝更替来给贺今朝上赞歌,什么廉耻感早就没了。  

跪的快的那批大明读书人,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因为被罚做苦役的读书人,单单是上海一县,摩肩接踵被穿绳子而行的人便不绝于道,极为骇人。  

苏松常三府考取功名大府之地就更不用多说了。  

江南文风为之一断。  

因为锤匪只查拖欠,不管崔征,对于当地百姓都没有什么影响。  

甚至空出来的田地,还可以分给他们进行租赁耕种。  

短短两个月的整治,锤匪在江南官场便极为突出许多能臣廉吏,在任不畏当地强权,坚决予以打击。  

擒获巨盗,沿海周遭再无海盗。  

士绅没了谋私的土壤,胥吏也不敢玩弄律法,而自奉俭约,被誉为清廉江左第一。  

这些话当然是那些残存读书人吹捧出来的,但这些人再也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  

政治上没有了特权。  

锤匪又不允许豢养奴隶,全都释放为良民上户口,又没了爪牙。  

甚至连他们不辞辛苦兼并得来的土地也被重新分配,在经济上也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天天说着耕读传家,可让这些人真的去自己分得的田地里干活,还没那个吃饭的手艺。  

所以在一些士子曾经“保守本份同学”的嗤笑中,下等者,丧失了士子应有的风骨节操,成为锤匪政治和官员的附从,随波逐流。  

这些被耻笑的读书人们只能依附贺今朝开办的学校,前去教育童子识字,以及给当地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