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七章洪承畴书生耳(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直都是明军占据优势,清军不利,他怎么就觉得洪承畴会败?
“若是还有不明白的,就看看这封信,看完后烧了就行。”
硕托掏出那封密信,叫唐通仔细看。
贺今朝给他写的亲笔信,跟硕托与他说的差不多。
若是洪承畴战败,你就投降清军,以待将来起事。
大帅对于辽东的消息来源过少。
这几年往辽东安插的谍子也有,不过多是能探听纸面上的事情。
就连硕托也是动了一些他自己的心腹,但多是下层军官,对于大清高层消息来源,几乎没有。
皇太极往锤匪地盘扔谍子,也有安稳下来的,只不过探听的消息多是没什么用,也不好往外传递。
贺今朝也往皇太极的地盘扔谍子,探听的也多是杂七杂八的一些消息。
唐通对这些都略过,仔细看了看贺大帅对于辽东战事的分析。
洪承畴虽然是个有本事的人,但大明朝廷的那些官员不给力,无法完全听从洪承畴的建议。
最后洪承畴大概率会背水一战,那就落入皇太极的圈套了。
看到这里,唐通变有些泄气,毕竟卢象升之流的战死,多是证明了大帅说的是正确的。
这种事在大明极为常见,我等将士在前方与敌浴血奋战,但是在朝廷掌握话语权的人,总会扯你后腿。
硕托也是进一步了解大明的堕落情况,十分庆幸自己当年想要投靠大明,结果因为顺道先投了锤匪。
要不然他跟着洪承畴回到辽东,兴许就没法再或者逃走了。
相比于其余明军将领的欢喜,唐通心里倒是多了许多忧愁。
毕竟自己可不想剃头啊!
“当然了,明军能打赢是最好的。”硕托又笑了笑道:“其实大帅是希望明军能够打赢的,这样皇太极就会遭到重创,实力越发的孱弱了。”
唐通也明白,谁敢保证战事没打之前,哪一方就一定能输?
光是口头上定输赢,那就别打了,战场上谁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呢?
大帅这样安排,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但辽东巡抚奏疏的汇报可是极为振奋人心。
“锦围三月未解,乃是二十年以来,未能与逆奴长久扑杀一阵。
所以数月间,多方鼓舞,先作其气,先壮其胆,今有此几番战胜。
军声已振,解围有望,目下唯有等待机缘。”
崇祯对此极为满意,洪承畴一出手,还是极为靠谱的。
明军这边胜利在握的模样,身在沉阳的皇太极倒是有些坐不住了。
在清廷看来,锦州的战争已经到了紧迫的截断,大明援军步步紧逼,清军已然是处于不利的地位。
面对如此局势,皇太极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众文臣武将叫来。
他说作战失利不怪你们,而且怪我爹!
努尔哈赤?
怪先帝这谁敢接茬!
因为皇太极又在皇宫里做梦了!
这次不是梦到朝鲜大明的宫殿,而且梦到了他的老父亲!
皇太极说他每次梦到他爹就战事失利,非常的晦气,所以现在大清战事失利不怪你们。
如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场面虽然在大清是比较常见吧,但这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事吗?
皇太极为了给底下的人减轻心理压力,可谓是直接“鞭尸”努尔哈赤了。
总之,一切责任都在努尔哈赤!
与你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朕不会因为战事失利就追责尔等。
在大清皇帝梦到先帝的情况下,汉军固山额真石延柱奋发图强,为主分忧,上书取锦州,破援军的策略。
“锦州乃是辽左首镇,蜂屯蚁聚,与我大清相持。
皇上发兵围困,凿重壕筑高垒,轮流更换,防御严密,誓必灭此叛贼。
乃可席卷中原,诚皇上之神机妙算也。
明国皇帝依仗祖大寿为保障,遭此围困之急,日夜发兵救援。
待到八、九月间,天气爽凉,我思索明军必与我大清全力一战。”
“乘此时现在围城者,不必更换撤回,仍将应换之兵,挑选精壮,分量各旗屯田之处,秣马驻防,一旦有警,乘夜潜进。
各营侦探虚实,如敌人驻定营寨,我大清士卒四面环列,用红衣炮攻击,明军纵有百万之众,安能当我四十炮位之威也。
(四十门红夷大炮,对于明军而言,还是碾压存在的)
敌营稍动,我军奋力突入,绕过锦州城,直抵松山、杏山等处,我料定敌兵不能阻挡。
况松杏环城有壕,明军一败,岂能遽入其城!
即使城上安设火器,但战场上敌我混杂,恐其误中己兵,明军必不敢施放。
我军纵横驰击,彼必零落逃窜,如此大创一番,敌兵寒心丧胆,锦州从此失恃,不能固守矣。
倘蒙上天垂念,锦州一破,则关外八城闻风震动,安知我当年沉阳得而辽阳随破!”
石延柱是有些高看明军了。
就算城外有明军,城上明军为了不被清军破城或者为自己的性命着想,他们也是敢放炮驱赶的。
什么自己人?
只有城内的才是自己人!
老子打的明明是城外的狗鞑子,绝不是什么袍泽。
大清除了三顺王之外,石延柱是皇太极手下汉官第一马仔。
其本人也颇有军略,得到皇太极的信任。
“我大清兵马在大败锦州
“若是还有不明白的,就看看这封信,看完后烧了就行。”
硕托掏出那封密信,叫唐通仔细看。
贺今朝给他写的亲笔信,跟硕托与他说的差不多。
若是洪承畴战败,你就投降清军,以待将来起事。
大帅对于辽东的消息来源过少。
这几年往辽东安插的谍子也有,不过多是能探听纸面上的事情。
就连硕托也是动了一些他自己的心腹,但多是下层军官,对于大清高层消息来源,几乎没有。
皇太极往锤匪地盘扔谍子,也有安稳下来的,只不过探听的消息多是没什么用,也不好往外传递。
贺今朝也往皇太极的地盘扔谍子,探听的也多是杂七杂八的一些消息。
唐通对这些都略过,仔细看了看贺大帅对于辽东战事的分析。
洪承畴虽然是个有本事的人,但大明朝廷的那些官员不给力,无法完全听从洪承畴的建议。
最后洪承畴大概率会背水一战,那就落入皇太极的圈套了。
看到这里,唐通变有些泄气,毕竟卢象升之流的战死,多是证明了大帅说的是正确的。
这种事在大明极为常见,我等将士在前方与敌浴血奋战,但是在朝廷掌握话语权的人,总会扯你后腿。
硕托也是进一步了解大明的堕落情况,十分庆幸自己当年想要投靠大明,结果因为顺道先投了锤匪。
要不然他跟着洪承畴回到辽东,兴许就没法再或者逃走了。
相比于其余明军将领的欢喜,唐通心里倒是多了许多忧愁。
毕竟自己可不想剃头啊!
“当然了,明军能打赢是最好的。”硕托又笑了笑道:“其实大帅是希望明军能够打赢的,这样皇太极就会遭到重创,实力越发的孱弱了。”
唐通也明白,谁敢保证战事没打之前,哪一方就一定能输?
光是口头上定输赢,那就别打了,战场上谁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呢?
大帅这样安排,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但辽东巡抚奏疏的汇报可是极为振奋人心。
“锦围三月未解,乃是二十年以来,未能与逆奴长久扑杀一阵。
所以数月间,多方鼓舞,先作其气,先壮其胆,今有此几番战胜。
军声已振,解围有望,目下唯有等待机缘。”
崇祯对此极为满意,洪承畴一出手,还是极为靠谱的。
明军这边胜利在握的模样,身在沉阳的皇太极倒是有些坐不住了。
在清廷看来,锦州的战争已经到了紧迫的截断,大明援军步步紧逼,清军已然是处于不利的地位。
面对如此局势,皇太极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众文臣武将叫来。
他说作战失利不怪你们,而且怪我爹!
努尔哈赤?
怪先帝这谁敢接茬!
因为皇太极又在皇宫里做梦了!
这次不是梦到朝鲜大明的宫殿,而且梦到了他的老父亲!
皇太极说他每次梦到他爹就战事失利,非常的晦气,所以现在大清战事失利不怪你们。
如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场面虽然在大清是比较常见吧,但这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事吗?
皇太极为了给底下的人减轻心理压力,可谓是直接“鞭尸”努尔哈赤了。
总之,一切责任都在努尔哈赤!
与你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朕不会因为战事失利就追责尔等。
在大清皇帝梦到先帝的情况下,汉军固山额真石延柱奋发图强,为主分忧,上书取锦州,破援军的策略。
“锦州乃是辽左首镇,蜂屯蚁聚,与我大清相持。
皇上发兵围困,凿重壕筑高垒,轮流更换,防御严密,誓必灭此叛贼。
乃可席卷中原,诚皇上之神机妙算也。
明国皇帝依仗祖大寿为保障,遭此围困之急,日夜发兵救援。
待到八、九月间,天气爽凉,我思索明军必与我大清全力一战。”
“乘此时现在围城者,不必更换撤回,仍将应换之兵,挑选精壮,分量各旗屯田之处,秣马驻防,一旦有警,乘夜潜进。
各营侦探虚实,如敌人驻定营寨,我大清士卒四面环列,用红衣炮攻击,明军纵有百万之众,安能当我四十炮位之威也。
(四十门红夷大炮,对于明军而言,还是碾压存在的)
敌营稍动,我军奋力突入,绕过锦州城,直抵松山、杏山等处,我料定敌兵不能阻挡。
况松杏环城有壕,明军一败,岂能遽入其城!
即使城上安设火器,但战场上敌我混杂,恐其误中己兵,明军必不敢施放。
我军纵横驰击,彼必零落逃窜,如此大创一番,敌兵寒心丧胆,锦州从此失恃,不能固守矣。
倘蒙上天垂念,锦州一破,则关外八城闻风震动,安知我当年沉阳得而辽阳随破!”
石延柱是有些高看明军了。
就算城外有明军,城上明军为了不被清军破城或者为自己的性命着想,他们也是敢放炮驱赶的。
什么自己人?
只有城内的才是自己人!
老子打的明明是城外的狗鞑子,绝不是什么袍泽。
大清除了三顺王之外,石延柱是皇太极手下汉官第一马仔。
其本人也颇有军略,得到皇太极的信任。
“我大清兵马在大败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