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九百九十六章 清醒的人最痛苦

第九百九十六章 清醒的人最痛苦(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左懋第中进士初任陕西韩城知县,在那里抵御流寇数次攻城,且还清剿流寇,保证当地百姓得以耕种。  

待到陕西灾旱频发,边组织救灾,一边组织反击贼寇。  

政绩斐然,被列为第一,当他从陕西那个漩涡调出来,入职户部。  

现在遇到金国凤之死的由头,上书四弊,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  

尤其是在他任职韩城最后几年,陕西许多百姓都被锤匪给蛊惑借走渡过黄河投锤。  

无非就是贺今朝那里没有对百姓强加赋税,组织百姓对抗天灾,对于敢于贪腐的吏员实施重惩,如此才能兵强马壮。  

反观大明如今三饷加派,对于百姓竭泽而渔,导致更多的人去投奔锤匪流寇,甚至主动投奔清廷。  

吏治腐败,民不聊生,这不利于尽快的恢复大明对西北的有效统治,以及抵御关外的清军。  

同时左懋第奏请纳监、出钱赎罪、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  

不仅如此,还严禁士卒抢掠,请散米钱,赈济灾民,把他们从流寇等其余势力往大明这边拉回来。  

如今天下大旱,纵然是想要收取赋税都没得多少。  

崇祯对于左懋第的奏疏十分认同,诏令上灾七十五州县所旧练三并停,中灾六十八州县止征练饷,下灾二十八州县等到秋后征饷,并令清理刑狱。  

但此时已经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关键是受灾的地方只是停止收取某一饷,其余两饷还得交。  

如此政策之下,怎么可能把百姓在往大明统治下拉呢?  

可以说在以前在山西周遭或者内部担任过大明官员的人,回到朝廷内部之后,都想要干出一番大事来。  

因为他们见识过或者听闻过,锤匪贺今朝在治理民生以及军事上的事情。  

那些优势都是大明所欠缺的,所以山陕之地的官员才会想要迫切的改变大明朝廷现状。  

正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太多,才会心生烦恼以及更想要急于求成,改变皇帝以及朝臣的做法。  

这些待在京师里的人过的太安逸了。  

漂没是他们的惯例,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外面怎么样了。  

甚至清军几次入塞抢劫,也抢不到他们的头上。  

所以,他们为什么要在乎呢?  

相比于自身积极融入大明官场黑暗当中的官员,或者是因为皇帝或者官场环境而选择摆烂的人。  

同样也有一大波诸如左懋第一类人想要拯救大明的人。  

这几种人在大明都不少见。  

但是越清醒的人,才会越觉得自己十分的痛苦。  

他们认为大明会被锤匪覆灭的可能性极大。  

虽然左懋第等人提出的建议是好建议,但无论是朱由检还是下面的官员都不可能停手的。  

饮鸩止渴,才能继续维持他们的统治。  

倒是贺今朝与崇祯之间达成秘密协议后,孙传庭在昌平混的极好。  

前期崇祯给的议和银子除了返点之外,还多与朝臣拉拢关系,送些润笔费。  

许多朝臣都愿与他高谈阔论,毕竟老孙的文学以及军事造诣上还是有点突出的,再加上出手大方。  

更何可京师大,居不易。  

咱们如今捞钱可不是为了去享受个肥差,而是关键时刻不能去“环境恶劣”的地方当差。  

那不仅没法捞钱,还容易被反贼“杀官”,成为主要目标。  

属实是风险大,收益小。  

现在新商品羊毛毯以及潞绸重新在京师附近集散,至于这些独有的货物来自山西,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更何况贺今朝说是占据三省,但陕西一省就囊括了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地盘大的很。  

万一贺大帅杀到京师来,总得给留个后路啊!  

这买的是潞绸以及羊毛毯吗?  

万一贺大帅当真杀到京师来了,咱们还可以摆出潞绸之类的表明身份。  

甚至连夜让家里的奴仆绣锤子在上面,也不是不可以。  

孙传庭不但与大明朝臣相互有联系,而且还极力的发展下层百姓,为他驱使。  

毕竟京师周遭被清军屡次抢掠,甚至连昌平城自家大帅都来掳掠过人口。  

此地还剩下的百姓生活困顿,也为他提供了可以收买的环境。  

孙传庭在京师附近站稳脚跟,不仅仅是要单项透明的搞情报,也想趁此机会,把触手伸到辽东去。  

为此硕托也被贺今朝派来到京师工作了,就是为了进一步构建有关辽东的情报网。  

孙传庭没想到他本来是因为搞谍报被派到贺今朝手上,结果现在又因为搞谍报被他派出来了。  

当真是天道好轮回。  

重庆。  

杨嗣昌日渐憔悴,他指挥不动左良玉,想要兵出重庆,前往湖广也被张献忠围困,根本就出不去。  

这才时不时的摆烂,或者生出不该有的绝望想法,暂且让洪承畴的风头慢慢在崇祯心里崛起。  

就在杨嗣昌急的挠头的时候,又一封信被塞进了他的窗户。  

几个亲兵追出去,没有发现踪迹。  

杨嗣昌命人点燃蜡烛,细细一看,发现是他爹给他写的信。  

他当真既有些欣喜又有些焦虑,因为锤匪虽然没有立即攻克重庆,但被锤匪给渗透成了筛子一样。  

即使杨嗣昌身边有几个亲兵给他守夜,他也时长在睡梦当中惊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