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九百八十一章累了,毁灭吧

第九百八十一章累了,毁灭吧(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不听你的话。  

毛文龙的旧事,让许多将领都有了防备。  

大不了,爷去投锤!  

反正在川中也离得近。  

可是“张献忠部”席卷川东,大明守军纷纷空城而遁,全蜀大震。  

杨嗣昌急忙带领人马进驻重庆,下令各路将领来此地会师。  

然后就算杨嗣昌杀鸡儆猴,可大明的各路将领依旧是按兵不动,虚与委蛇。  

左良玉对于杨嗣昌的不知死活,更是充满了不屑。  

当真是无知者无畏。  

他竟然还敢率领士卒进驻重庆?  

在左良玉看来,重庆早就成了锤匪的囊中之物,这个时候去重庆汇合,那指定是羊入虎口,被锤匪一锅端了。  

所以傻子才会去重庆聚集呢!  

李国奇则是怨恨杨嗣昌出尔反尔,还把他的顶头上司给罢免了,更是不想应约。  

只要左良玉的病没好,那我的病同样也没好。  

底线就是如此的灵活。  

杨嗣昌能调动的人不多,待到他进了重庆,接替陈士奇的防线后,大为震惊。  

因为重庆仓库里也没有多少粮食,川兵士卒虽多,可皆是面黄肌瘦,再也不见一丝可战之力。  

杨嗣昌甚至都觉得陈士奇是故意激怒他,想要被罢免然后离开这个地界。  

尽管局面如此严重,但他仍旧没有放弃。  

张献忠部与锤匪一西一东汇聚在重庆,杨嗣昌站在城头,觉得要分化他们之间一点都不牢靠的联盟,才是最为要紧的事。  

故而杨嗣昌宣布赦免罗汝才以及锤匪在川地领头人李定国的罪行,愿意投降者授予大明官职。  

但唯独张献忠罪不可恕,有能擒获张献忠者赏银万两。  

杨嗣昌派人到处张贴这个榜文,意图分化锤匪与张献忠之间的关系。  

“张献忠”看见杨嗣昌如此行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贺兰也在一旁笑道:“那杨鹤儿子也是个蠢笨之辈,被你给蒙在了鼓里,他不知道此时锤匪李定国与张献忠是同一个人吗?”  

李定国止住笑声:“既然他先出招了,那咱们也得出手。”  

“按照大帅的意思擒获他赏十亩地,贴在他床头?”  

“不不不。”李定国连忙摇头:  

“他既然认为张献忠和我是两个人,那就按照张献忠的口吻继续误导他。  

好歹也是个督师,我觉得他怎么也能叫来更多的明军士卒来助他。”  

杨嗣昌安排分化起义军的手段布置下去之后,第二天便在他的行军衙门房间外发现张献忠的传单。  

纸上的内容是:“有斩杨嗣昌来降者,赏银一钱。”  

杨嗣昌拿着这张纸瞠目结束。  

他万万没想到贼子竟然就在他身边,若是趁着晚上熟睡的时间要了他的命,那也是可能的。  

故而杨嗣昌怀疑左右都是张献忠的谍子!  

杨嗣昌大肆寻找谍子,不仅没有找到,反倒把所有人都给惊住了。  

重庆城当中竟然有张献忠的谍子?  

可是那些士绅认为不应该!  

要是有人时不时的在夜里喊西北锤王贺今朝来了。  

大家从最开始的惊疑害怕到能正常入睡,都有些习惯了。  

可是张献忠的谍子也入了城,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重庆的城防怎么跟筛子一样?  

除了明军的援军不能来,剩下的反贼都能进来!  

就算朝廷督师在此也不能杜绝!  

自此杨嗣昌就算是在重庆县衙当中睡觉,身边也要有亲兵帮他守夜,甚至连自己吃饭前都要有人先尝一尝。  

他作为督师,若是被贼子所害,那必然会导致前功尽弃,且朝廷颜面尽失。  

在锤匪军事攻势与心理攻势的双重失败,使杨嗣昌苦不堪言。  

他奏疏中向崇祯大倒苦水。  

“蜀兵之脆,蜀将之愚,无人能及!  

贼在绝地,无生之路有死之心,拼死恶斗。  

无论张献忠还是锤匪都是凶狡之中的凶狡,他们练成了宁死不降的贼种,臣不能躬亲与之争命,万死有余。”  

总之这伙积年老贼再也不会投降朝廷了,个顶个的坏透了。  

杨嗣昌对“张献忠”心存余季,原先的锐气早已荡然无存。  

毕竟出征前信心十足要搞死张献忠,可在实际操作当中呢?  

他这个督师受到自己麾下军将的处处掣肘。  

终于有幸体会到了卢象升的难处。  

最重要的是杨嗣昌觉得自己的小心脏有些受不住了,那张献忠未免有些过于厉害。  

竟然把反击的条子贴到了房子门口。  

这可比他的命值一钱银子要更有侮辱性,威慑也更大!  

崇祯见杨嗣昌如此泄气,只能选择给他一些担子压一压激励他,要他戴罪自赎。  

杨嗣昌一看皇帝要怪罪自己,他立即上书辩解,这个锅我可不能背:  

“嗣昌用兵许久,荡平未奏,此非谋虑之不长,正由操心之太苦。  

尤其是贼情瞬息万变,如今在数干里外征战,机宜尽出嗣昌一人。  

文牒往返动逾旬月,坐失时机,希望陛下不要怪我还没有立即剿灭张献忠,结束战事。”  

言外之意似乎下属将领个个都是酒囊饭袋,只有他一个人在苦苦操心。  

但他毕竟是一介书生,对于行军作战是外行。  

每天常与幕僚饮酒赋诗,见到蜀中风景还流连忘返。  

杨嗣昌从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如今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