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九百六十四章分锅大会

第九百六十四章分锅大会(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可是崇祯任命他们有什么用?  

纵然是洪承畴也是稳妥起见,并没有派兵厮杀掳掠的盆满钵满的清军。  

多尔衮率军经迁安县青山口出关,得胜返回沈阳。  

倒是靖辽侯吴国俊领兵进驻遵化虎视眈眈想要抢一抢清军臃肿的辎重,余者皆是不敢靠前。  

首辅刘宇亮听到卢象升阵亡的消息,连忙逃走,生怕自己也步入后尘。  

就在清军撤走之时,吴国俊向刘宇亮提出,清军已经向东北遁归,我军应该抄掠或者后截,以免再次遭到对方:「官兵免送」之羞辱。  

但是刘宇亮即使会和了洪承畴、傅宗龙等人也不敢邀击,反倒答复不必如此节外生枝,万一清军闻风复返,莫不如任其饱掠而去。  

可傅宗龙是一个想要干实事的人,他会和吴国俊在武清、蓟州、冷口关夹击清军,取得小胜,直到清军完全出塞,才停止军事行动。  

清军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且辗转如此之久,大明没有打过一场歼灭战,将领们也不敢正面迎击。  

一味的尾随跟踪,像个痴汉。  

再加上朝廷中枢调动不灵,前线飞报军情,兵部不敢擅自做主,要事事请示皇帝,坐误战机。  

待到清军走后,兵科给事中张缙彦第一个上书皇帝,陛下,咱们得追究诸臣工战败的责任。  

他从头到尾的数,第一便是从墙子岭入口,有罪者吴阿衡、吴国俊、邓希诏;  

第二是青山口再入的清军,有罪者巡抚陈祖苞,总兵陈国威、监军孙茂霖。  

第三是丢失城池,有罪者卢象升、总监高起潜,总兵王朴、杨国柱、虎大威、侯拱极,赞画杨延麟、巡抚张其平,总兵刘光祚、总监方正化。  

第四是失陷藩封,有罪者是督察刘宇亮、总督傅宗龙、总监高起潜,以及调发逗留诸将李绩、祖宽、郭进善,巡抚颜继祖、总兵倪宠。  

第五是坐视清军出关,有罪者刘宇亮、傅宗龙、陈新甲、高起潜、刘光祚、王朴、杨国柱、侯拱极、祖大寿。  

最重要的是兵部尚书杨嗣昌身负国防重任难辞其咎,诸臣之罪全都在他身上。  

内阁滚滚猪公也难辞其咎,尤其是以首辅刘宇亮最为严重,无安内攘外之功,致鲁莽之笑料。  

甭管你是活人还是死人,都不能避免被分锅。  

这个奏疏不仅是分锅大会,他还批评诸多臣工游谈浮论,不肯实心办事,不要以为敌军退去就可以安享太平了。  

崇祯批阅之后,接受了他的意见,要杨嗣昌主持失事诸臣的查核工作。  

当杨嗣昌给出了相同的意见,崇祯思索半天,改为边防、城守、入援、调度四个方面,分别核查,按律处理。  

杨嗣昌得到回复之后,再次上书。  

崇祯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单,开始为底下几个官员主动开开脱。  

总督傅宗龙,担着残局,自然不可能有所建树,因此被斩,属实是罪责过大。  

总督陈新甲,麾下的精兵都归了卢象升,后面的则是归了傅宗龙,新收的皆是零散败兵,勿要苛求。  

督察刘宇亮,未成师以出,未终局以定,勿要苛求。  

赞画杨延麟,书生入幕,怎能擅长军事,勿要苛求。  

总督卢象升,以丁忧之身,忽做卷甲勤王之事,捐躯报国,勿要苛求,相比较吴阿衡不同,一个是失火之人,一个是救火之人。  

这些人崇祯都给减轻罪责,他认为失职严重的有副将祖宽,违期不进,粉饰他词,难逃大法。  

其中关宁军重将总兵祖宽救援济南不力,迟滞不前,被崇祯下来夺职,以「失陷籓封罪」处死。  

卢象升领军镇压起义军时,曾夸耀军中唯有祖大乐、祖宽等人最猛,且杀敌最多。  

祖宽是祖大寿家仆,后被收为养子,性骄横,兵马所过之处焚毁民宅,女干银妇女,比清军有过而不及。  

崇祯第一个处置祖宽,也是在敲打祖大寿。  

总兵李重镇,弃总督卢象升而逃,应当重处。(当时在高起潜麾下听令)  

总兵王朴,先行撤走,后提兵满万,坐视不救,削职。  

最终崇祯审批后,定下五等罪证,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纵敌出塞,并且开出一张惩治清单。  

太监有蓟辽总监邓希诏、分监孙茂霖,巡抚有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  

总兵有蓟辽总兵吴国俊、陈国威、山东总兵倪宠、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以及副将下至州县官,一共三十七人。  

因吴国俊是受到邓希诏以及吴阿衡等人的邀请,后续又主动袭扰清军,功过相抵,不以追究。  

所以一共有三十六人被抓,直接被崇祯下令在西市同日处斩。  

这是崇祯自从登基以来,惩处封疆失事最为严厉的一次。  

愿不得卢象升宁愿战死,也不愿意逃跑,运气不好的话,结局不过是在西市口一起被处斩。  

从三十六人变成三十七。  

唯一的幸运儿吴国俊站在人群当中,看着一波波大明忠臣被皇帝下令处死,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反正皇帝真要敢杀了他,以他的战绩,就是自掘坟墓。  

吴国俊可是崇祯剿灭锤匪,灭杀皇太极的希望。  

所以崇祯也是轻拿轻放。  

帝国的无双上将,皇帝真正信任的靖辽侯则是在思索着贺大帅什么时候能够入主中原?  

他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