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钱货两讫(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子。
甘展骑着战马,带着九个人慢悠悠的往前走。
驻守在兴堰村的谭铭请求支援,此等小事自是不用上报大帅,甚至都不用惊动虎威将军刘二虎。
早就按照先前定下的处置法子,拿了牌牌就走。
甘展此番作战立下功劳,受了些小伤,正想骑马出去转转。
属官愿意给他这个面子,照顾伤兵嘛,有利于恢复。
在山陕之地,打土豪的事情,他们这群老人可没少经历过。
再加上宣传队演绎白毛女等等,对流程皆是熟悉的很。
区别是只不过是从一个地方打到另一个地方。
兴许过不了多久,咱兄弟们在大明两京十三省还没画一个圈,就打到大明京师去了。
咱跟着大帅又不是没去过!
跟着大帅走南闯北,他们这些原来的明军士卒,就越发的觉得大明朝要完蛋。
或者盼望着他完蛋。
这天下,合该咱们大帅当皇帝!
甘展主要是觉得在军营当中,养伤的日子甚是无聊。
幸亏大帅并没有打算立即攻城,要不然他还赶不上战事,那他娘的不是白来成都一趟了吗?
在甘展看来,成都守将也是个憨货。
打仗能力不行。
自大帅在城外阅兵,早就夺了守城士卒的士气,令他们感到害怕。
可那个领头的却是死守城池。
天底下哪有这种长久的守城之法?
无论如何都得在夜晚把这场子找回来,去外面偷袭,引起营啸也好。
或者是派人在晚上放火炮之类的,不用打着人,只为不让城外的士卒睡个安稳觉。
如此疲惫敌军,方能保持更长久的守城。
光是堵死四座城门能管多大用处?
如此以少数精锐士卒袭扰的策略,大帅指定不会把营寨扎的离成都城如此近。
可那个明军守将一点反制措施都没有。
真是个废物!
如今城外正在当着守将士卒的面,慢慢制作攻城器械。
从无到有,从一变十,足可以让守城士卒时时刻刻感到威胁。
愿不得大帅不着急攻城,这成都已然是桉板上的肉。
大帅就等着打官军的援军呢!
甘展独自想着,忍不住出了声,自己以前也是官军,不也是这样吗?
可一旦当了锤匪,脑瓜子不知道怎么就灵活多了!
兴许就是上了大帅开的讲武堂吧。
在指挥打仗这方面,总是有了些许的见解,不像以前一样,只想着到处搞钱,缓解自己的生存压力。
甘展骑着战马,倒是也不着急。
免得己方到了村子里,那些狗腿子被吓得不好动手,就坏事了。
其余几个人跟着甘展,不知道他突然笑什么,莫不是大帅提前告诉他能获得什么奖赏了?
毕竟大帅从来不吝啬赏赐有功的将士。
此时田间地头大有在捡麦穗的人,他们比以前好多了。
至少见到锤匪士卒不会下意识的逃跑,而是不紧不慢的翻找地里的麦穗。
像这种不给耗子留过冬的习惯,属实是穷怕了。
甘展手搭凉棚看着远处的稻子,不得不说,成都这块地就是比山西要肥沃多了。
亩产三石还一年两熟,是家里产量绝对比不过的。
但总归都能收入到自家库房,甚至还能把陈粮卖给大帅,以供军需所用,家里的妻子皆可吃饱穿暖,不受人欺辱。
孩子稍微长大些,也可以识字。
无论是甘展还是其余从明军阵营里投效,靠着军功晋升为锤匪正兵的人。
在山西老家的时候,总觉得差距不是很大,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
可是一旦离开老家,往外面一走,那他们与大明官军的差距感就陡然而生。
同为大明底层官兵,谁没苦过?
自从大帅建立起锤匪,用锤子讲究“新道理”之后,他们这群人才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那些明军士卒家里,有几个有田地的?
有几个能娶得起婆娘,养得起一家老小的?
还不都是当大官的才能有这些?
哪会轮得上大头兵,就算是家丁都没有锤匪的待遇好。
再加上进入陕西之后,谁不想法子加入锤匪?
对于锤匪正兵的羡慕,更是让他们这群人非常得意,甚至极为庆幸自己运气不错。
早一点遇到了大帅,连带着家人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所以当他们离开山西老家,到其余地方作战的时候,更是无比蔑视那些为了二两军饷都欠着的明军士卒。
他们被大明的将军们哄骗了那么久,还没想着逃离苦海,当真是悲哀。
走到今天这步,甘展自是觉得他可以俯视这群明军士卒。
谭铭看着曲家奴仆开始抢粮,然后连刀都没抽出来,带着几个人进去破败的房屋,就把他们给一阵打。
待到甘展来了之后,扔下几个想跑没跑了的奴仆。
“谁让你们来的?”
“回好汉爷的话,是曲老爷让我们来收债的。”
“收债?”
“冯家欠你们老爷多少债?”
“二十两呢,这些粮食不过是利息。”曲家奴仆跪在地上道:
“好汉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放在皇上面前都能说的啊。”
“好!”
谭铭高声应和,叫人拍了拍一旁的箱子,这里都是银子。
“我家贺大
甘展骑着战马,带着九个人慢悠悠的往前走。
驻守在兴堰村的谭铭请求支援,此等小事自是不用上报大帅,甚至都不用惊动虎威将军刘二虎。
早就按照先前定下的处置法子,拿了牌牌就走。
甘展此番作战立下功劳,受了些小伤,正想骑马出去转转。
属官愿意给他这个面子,照顾伤兵嘛,有利于恢复。
在山陕之地,打土豪的事情,他们这群老人可没少经历过。
再加上宣传队演绎白毛女等等,对流程皆是熟悉的很。
区别是只不过是从一个地方打到另一个地方。
兴许过不了多久,咱兄弟们在大明两京十三省还没画一个圈,就打到大明京师去了。
咱跟着大帅又不是没去过!
跟着大帅走南闯北,他们这些原来的明军士卒,就越发的觉得大明朝要完蛋。
或者盼望着他完蛋。
这天下,合该咱们大帅当皇帝!
甘展主要是觉得在军营当中,养伤的日子甚是无聊。
幸亏大帅并没有打算立即攻城,要不然他还赶不上战事,那他娘的不是白来成都一趟了吗?
在甘展看来,成都守将也是个憨货。
打仗能力不行。
自大帅在城外阅兵,早就夺了守城士卒的士气,令他们感到害怕。
可那个领头的却是死守城池。
天底下哪有这种长久的守城之法?
无论如何都得在夜晚把这场子找回来,去外面偷袭,引起营啸也好。
或者是派人在晚上放火炮之类的,不用打着人,只为不让城外的士卒睡个安稳觉。
如此疲惫敌军,方能保持更长久的守城。
光是堵死四座城门能管多大用处?
如此以少数精锐士卒袭扰的策略,大帅指定不会把营寨扎的离成都城如此近。
可那个明军守将一点反制措施都没有。
真是个废物!
如今城外正在当着守将士卒的面,慢慢制作攻城器械。
从无到有,从一变十,足可以让守城士卒时时刻刻感到威胁。
愿不得大帅不着急攻城,这成都已然是桉板上的肉。
大帅就等着打官军的援军呢!
甘展独自想着,忍不住出了声,自己以前也是官军,不也是这样吗?
可一旦当了锤匪,脑瓜子不知道怎么就灵活多了!
兴许就是上了大帅开的讲武堂吧。
在指挥打仗这方面,总是有了些许的见解,不像以前一样,只想着到处搞钱,缓解自己的生存压力。
甘展骑着战马,倒是也不着急。
免得己方到了村子里,那些狗腿子被吓得不好动手,就坏事了。
其余几个人跟着甘展,不知道他突然笑什么,莫不是大帅提前告诉他能获得什么奖赏了?
毕竟大帅从来不吝啬赏赐有功的将士。
此时田间地头大有在捡麦穗的人,他们比以前好多了。
至少见到锤匪士卒不会下意识的逃跑,而是不紧不慢的翻找地里的麦穗。
像这种不给耗子留过冬的习惯,属实是穷怕了。
甘展手搭凉棚看着远处的稻子,不得不说,成都这块地就是比山西要肥沃多了。
亩产三石还一年两熟,是家里产量绝对比不过的。
但总归都能收入到自家库房,甚至还能把陈粮卖给大帅,以供军需所用,家里的妻子皆可吃饱穿暖,不受人欺辱。
孩子稍微长大些,也可以识字。
无论是甘展还是其余从明军阵营里投效,靠着军功晋升为锤匪正兵的人。
在山西老家的时候,总觉得差距不是很大,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
可是一旦离开老家,往外面一走,那他们与大明官军的差距感就陡然而生。
同为大明底层官兵,谁没苦过?
自从大帅建立起锤匪,用锤子讲究“新道理”之后,他们这群人才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那些明军士卒家里,有几个有田地的?
有几个能娶得起婆娘,养得起一家老小的?
还不都是当大官的才能有这些?
哪会轮得上大头兵,就算是家丁都没有锤匪的待遇好。
再加上进入陕西之后,谁不想法子加入锤匪?
对于锤匪正兵的羡慕,更是让他们这群人非常得意,甚至极为庆幸自己运气不错。
早一点遇到了大帅,连带着家人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所以当他们离开山西老家,到其余地方作战的时候,更是无比蔑视那些为了二两军饷都欠着的明军士卒。
他们被大明的将军们哄骗了那么久,还没想着逃离苦海,当真是悲哀。
走到今天这步,甘展自是觉得他可以俯视这群明军士卒。
谭铭看着曲家奴仆开始抢粮,然后连刀都没抽出来,带着几个人进去破败的房屋,就把他们给一阵打。
待到甘展来了之后,扔下几个想跑没跑了的奴仆。
“谁让你们来的?”
“回好汉爷的话,是曲老爷让我们来收债的。”
“收债?”
“冯家欠你们老爷多少债?”
“二十两呢,这些粮食不过是利息。”曲家奴仆跪在地上道:
“好汉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放在皇上面前都能说的啊。”
“好!”
谭铭高声应和,叫人拍了拍一旁的箱子,这里都是银子。
“我家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