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克西安(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卢象升在调兵遣将,同样新官上任的熊文灿也在调兵。
他接到崇祯的诏令后,一边上书请求把左良玉的六千精兵归他管辖。
另一边则是在广东招募熟悉火器的两千人,作为自己的护卫,从广东北上赴任。
熊文灿还专门去问了大师此行前途吉凶,和尚非常直率说去了北方就错了。
你麾下是否有大将可以独当一面?皇帝赐给你如此名位,寄予厚望,若是定下期限,一旦没有成效,将会祸及自身。
熊文灿询问是否能招抚,和尚则是答流寇非海寇可比,你要慎重。
熊文灿祈求若是能逢凶化吉,余生愿意皈依佛门,带着忐忑的心情就上路了。
待到他赶到长江北岸重镇安庆时,皇帝派来的太监刘元斌、卢九德率勇卫营赶到此地会和。
左良玉早就掌握了大明将军的玩法,要么就跟吴国俊那种真能打的,要么就得告诉所有人自己桀骜不驯,不好惹。
特别是左良玉被调到熊文灿麾下,不愿意受他节制,故意制造部下与粤军不和,且趁机大骂,总理有亲军,何必用吾辈杀敌?
熊文灿被逼的只能借口水土不服,解散了从广东带来的二千亲军,只留下五十多人的护卫。
网址.9ique
但左良玉还是不服,寻找新的借口,你留五十多个人还是不信我。
兵部尚书杨嗣昌进行调节,崇祯调拨冯举、苗有才等边军五千人隶属于熊文灿,作为弥补。
左良玉如此闹腾,不仅没有达到目的,依旧归总理调遣围剿贼寇。
但是熊文灿仍然是每日恍惚,希望皇帝继续给他增兵,就这点人够干什么用的?
同时建议坚壁清野,说湖广等地野外有鸡鸭,也有稻田,沿江地区很是富饶,这不就是在招引贼寇?
莫不如把居民和粮食都搬到城里,封闭起来,让流寇抢无可抢,将会不战而退。
朝中官员得知后无不嘲笑熊文灿这种杀敌一人,自损一千的建议。
甚至连皇帝都在怒斥他,都给你调拨精锐的边军,还不主动出击,反倒想要固守,是不是想要纵寇?
兵部尚书杨嗣昌出来打圆场,暗戳戳的说朝廷不可能在派边军给你了。
我又把山西和真定的三千人马布置在黄河沿线,供你差遣。
如此才算布置妥当,又因流寇的优势在于流动作战,其得势阶段在夏秋两季。
而冬春两季天寒地冻不便流动,高迎祥便是如此被抓,所以决定要在十二月、正月、二月这三个月作为围剿之期。
把主战场放在河南,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绝不能让盘踞在山陕之地的锤匪进入河南。
也绝不能让河南、湖广等地的贼寇与贺今朝会和,搅起更大的风浪来。
杨嗣昌的主意打的很好,但是到了具体实施的阶段,能不能实行还是问题呢。
最重要入不入河南的主动权,完全在贺今朝手中,他控制了潼关以及汉中通往陕西等地的关隘。
别说是其余流寇,就算是官军想要通过,那也得掂量掂量自身有没有啃关的实力。
朝廷加派银的消息,在锤匪的宣扬下,自是捅到了陕西。
陕西加派银其实不多,也就是不到二十七万两银子,这么大的省,出这点银子根本就不算什么。
但问题是这银子是出在谁的身上。
有了朝廷加派银子的举动,更多的人开始顺从锤匪。
不是他们不想坚持效忠大明,实在是利益关系。
咱在前头抵御锤匪,结果大明朝廷不派来援军也就罢了,还要在背后捅刀子,给你加税。
放大部分人身上,心里都会有气!
当然也不缺乏死忠粉,为了自己的利益,摆出大明绝不可能加赋的口号,继续抵御锤匪。
但是这种情况依旧是少数,随着宁夏再次兵变,甘肃等地官军被锤匪针对,也稍微有些相持不住了。
再说曹变蛟的名头还是好使的,直接就逼降了一大波明军。
连小曹将军都降了锤匪,他们还有什么可抵抗的?
尤其是朝廷还没有把饷钱给发出来。
只不过陕西的地界实在是太大了,许多人都没有接到最新消息,一省顶三省。
待到十月,贺今朝才重新带着部队到达西安城外。
由于陕西的精锐士卒不是被杀就是降了,西安城中的守备力量十分孱弱。
贺今朝裹紧身上的衣服,这个时间就已经很冷了,说话都带哈气的。
不得不说,越往西走,天气越冷,就仿佛一下子从炎热的九月,突然就降温到零上几度。
高迎恩其实早就接受了他哥是不可能被救出来的事实,现在见到贺今朝带着人回来,终究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因为最后一丝的希望也没有了。
贺今朝对于高迎恩的观感一般,只是询问他以后是想单干,还是要加入锤匪。
因为加入锤匪就得守锤匪的规矩,一旦犯错,必定会受到惩罚。
要是想要单干,贺今朝也会资助他钱粮,然后去攻汉中。
高迎恩抹了抹眼泪,说要加入锤匪。
就以目前的形势,他相信他大哥生前的叮嘱。
对于高迎恩的选择,贺今朝感到极为奇怪,像他这种二把手,怎么就会如此心甘情愿?
莫不是他哥的兵败被俘让他认清楚了自己的实力?
将来是没法仔独立支撑一方与朝廷
他接到崇祯的诏令后,一边上书请求把左良玉的六千精兵归他管辖。
另一边则是在广东招募熟悉火器的两千人,作为自己的护卫,从广东北上赴任。
熊文灿还专门去问了大师此行前途吉凶,和尚非常直率说去了北方就错了。
你麾下是否有大将可以独当一面?皇帝赐给你如此名位,寄予厚望,若是定下期限,一旦没有成效,将会祸及自身。
熊文灿询问是否能招抚,和尚则是答流寇非海寇可比,你要慎重。
熊文灿祈求若是能逢凶化吉,余生愿意皈依佛门,带着忐忑的心情就上路了。
待到他赶到长江北岸重镇安庆时,皇帝派来的太监刘元斌、卢九德率勇卫营赶到此地会和。
左良玉早就掌握了大明将军的玩法,要么就跟吴国俊那种真能打的,要么就得告诉所有人自己桀骜不驯,不好惹。
特别是左良玉被调到熊文灿麾下,不愿意受他节制,故意制造部下与粤军不和,且趁机大骂,总理有亲军,何必用吾辈杀敌?
熊文灿被逼的只能借口水土不服,解散了从广东带来的二千亲军,只留下五十多人的护卫。
网址.9ique
但左良玉还是不服,寻找新的借口,你留五十多个人还是不信我。
兵部尚书杨嗣昌进行调节,崇祯调拨冯举、苗有才等边军五千人隶属于熊文灿,作为弥补。
左良玉如此闹腾,不仅没有达到目的,依旧归总理调遣围剿贼寇。
但是熊文灿仍然是每日恍惚,希望皇帝继续给他增兵,就这点人够干什么用的?
同时建议坚壁清野,说湖广等地野外有鸡鸭,也有稻田,沿江地区很是富饶,这不就是在招引贼寇?
莫不如把居民和粮食都搬到城里,封闭起来,让流寇抢无可抢,将会不战而退。
朝中官员得知后无不嘲笑熊文灿这种杀敌一人,自损一千的建议。
甚至连皇帝都在怒斥他,都给你调拨精锐的边军,还不主动出击,反倒想要固守,是不是想要纵寇?
兵部尚书杨嗣昌出来打圆场,暗戳戳的说朝廷不可能在派边军给你了。
我又把山西和真定的三千人马布置在黄河沿线,供你差遣。
如此才算布置妥当,又因流寇的优势在于流动作战,其得势阶段在夏秋两季。
而冬春两季天寒地冻不便流动,高迎祥便是如此被抓,所以决定要在十二月、正月、二月这三个月作为围剿之期。
把主战场放在河南,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绝不能让盘踞在山陕之地的锤匪进入河南。
也绝不能让河南、湖广等地的贼寇与贺今朝会和,搅起更大的风浪来。
杨嗣昌的主意打的很好,但是到了具体实施的阶段,能不能实行还是问题呢。
最重要入不入河南的主动权,完全在贺今朝手中,他控制了潼关以及汉中通往陕西等地的关隘。
别说是其余流寇,就算是官军想要通过,那也得掂量掂量自身有没有啃关的实力。
朝廷加派银的消息,在锤匪的宣扬下,自是捅到了陕西。
陕西加派银其实不多,也就是不到二十七万两银子,这么大的省,出这点银子根本就不算什么。
但问题是这银子是出在谁的身上。
有了朝廷加派银子的举动,更多的人开始顺从锤匪。
不是他们不想坚持效忠大明,实在是利益关系。
咱在前头抵御锤匪,结果大明朝廷不派来援军也就罢了,还要在背后捅刀子,给你加税。
放大部分人身上,心里都会有气!
当然也不缺乏死忠粉,为了自己的利益,摆出大明绝不可能加赋的口号,继续抵御锤匪。
但是这种情况依旧是少数,随着宁夏再次兵变,甘肃等地官军被锤匪针对,也稍微有些相持不住了。
再说曹变蛟的名头还是好使的,直接就逼降了一大波明军。
连小曹将军都降了锤匪,他们还有什么可抵抗的?
尤其是朝廷还没有把饷钱给发出来。
只不过陕西的地界实在是太大了,许多人都没有接到最新消息,一省顶三省。
待到十月,贺今朝才重新带着部队到达西安城外。
由于陕西的精锐士卒不是被杀就是降了,西安城中的守备力量十分孱弱。
贺今朝裹紧身上的衣服,这个时间就已经很冷了,说话都带哈气的。
不得不说,越往西走,天气越冷,就仿佛一下子从炎热的九月,突然就降温到零上几度。
高迎恩其实早就接受了他哥是不可能被救出来的事实,现在见到贺今朝带着人回来,终究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因为最后一丝的希望也没有了。
贺今朝对于高迎恩的观感一般,只是询问他以后是想单干,还是要加入锤匪。
因为加入锤匪就得守锤匪的规矩,一旦犯错,必定会受到惩罚。
要是想要单干,贺今朝也会资助他钱粮,然后去攻汉中。
高迎恩抹了抹眼泪,说要加入锤匪。
就以目前的形势,他相信他大哥生前的叮嘱。
对于高迎恩的选择,贺今朝感到极为奇怪,像他这种二把手,怎么就会如此心甘情愿?
莫不是他哥的兵败被俘让他认清楚了自己的实力?
将来是没法仔独立支撑一方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