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八百五十五章焚毁皇陵

第八百五十五章焚毁皇陵(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皇帝,但当地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反倒受到了种种额外的压迫和剥削,痛苦不堪。  

照此下场,谁他妈的愿意当皇帝的老乡?  

钱士升希望崇祯皇帝能够为凤阳百姓施行仁政,免去凤阳赋税,所减少的不过是太仓一粟。  

但是崇祯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各地争相效彷,以后收不上赋税来,秉承着再苦一苦朕的子民,将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思维。  

他便给钱士升的奏疏批上一句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  

意思是朕早就下过旨意,你甭管了,用空话搪塞了过去。  

此事不了了之。  

可以说高迎祥等人进入河南,大有直捣“龙兴之地”凤阳势头时,朝廷根本就没有重视的思路,只想着已经调拨了手段非凡的洪承畴剿匪,定然能一举功成!  

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感到事态的严重性,毕竟上一次谁都没想到高迎祥去京师:天街踏尽公卿骨的事。  

守卫不足,被贼寇当众打脸。  

如今谁敢保证,这些贼头不会去凤阳皇陵搞事情?  

他们连大明还活着的皇帝都敢当年搏杀,更不用说埋死人的皇陵了。  

吕维祺向兵部尚书张凤翼写信,凤阳皇陵防守单薄,应该早做准备。  

张凤翼以前还有这想法,但是随着内阁首辅温体仁的不重视,他也敷衍了事的向凤阳、山东两巡抚以及操江御史(专督长江瓜州、镇江)发文,要他们严备守害。  

下面这些人表示知道了,兵部尚书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那咱们就是打着灯笼照旧呗。  

张凤翼的敷衍塞责并非出于草率,而是出于无知,毕竟大明的明白人也有。  

给事中提请张凤翼预防凤阳皇陵时,被张凤翼振振有词的给予驳斥:  

“你是南方人,为何要忧虑贼寇?  

贼寇起于西北,不吃稻米,贼寇的战马也吃不惯江南的草料,勿忧。”  

这个回答直接给众多臣子整不会了。  

这他妈的是什么奇怪的言论?  

堂堂大明兵部尚书,对于农民起义军是这种评价,不知道崇祯是怎么把他给挑上这个职位的。  

上面的兵部尚书如此白痴,下面的凤阳巡抚杨一鹏,巡按御史吴振缨都是贪鄙昏庸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吴振缨是温体仁的同乡,又是姻亲,曾经担任温体仁的幕僚,后在督察院谋得官职,在院里七年一直规避外放出差。  

后来迫于公论不得不出任外差,本来应该前往贵州巡按,但他依仗内阁首辅温体仁的权势,以凤阳换贵州。  

因为凤阳近淮扬,素称膻地,油水颇丰,可大捞特捞。  

巡抚杨一鹏是当朝阁老王应熊的座主,仰仗这层师生关系常年借口年老多病优哉游哉,不理公事。  

守陵太监杨泽也是一丘之貉,贪婪暴虐,以割军民为能事。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官如此,底下的官吏只会更过分。  

去年太监杨泽手底下的小官侯定国狐假虎威,激起士卒哗变,被乱兵杀死。  

哗变士卒就投书官府扬言明年要勾结贼寇来此。  

杨一鹏、吴振缨二人都不是忧心公事之人,对于些许屁民的威胁,转手就扔了,一帮肮脏东西,也配威胁大老爷?  

至于说什么采取措施?  

抱歉,有这动脑子的时候,咱大老爷们听两次小曲不行吗?  

凤阳虽然是皇陵所在地,号称中都,但是其城防与南北二城都无法相比。  

据说当时因为风水考虑,根本就没有建造城墙,无险可守。  

因为守陵太监杨泽平日里贪虐商民,商民向巡抚衙门请愿,结果被乱棍打散,最终又跑到太监署衙鼓噪,被下令砍杀,一时间大乱。  

朝廷既然不肯开恩,贫苦人民只有把希望寄托在起义军身上。  

就在起义军围攻颍州的时候,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  

故而乱民很快就前去迎接高迎祥等人,指明某处富家,某处无兵。  

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惊喜万分,但内心觉得大明的皇陵,无论如何都会有重兵把守。  

对于这些乱民送上来的册子,心中也颇多怀疑,毕竟事情过于顺利,反倒是像个陷阱。  

高迎祥则是派遣三百精锐士卒,化妆成为商人、车夫、和尚、道士,先混入凤阳,分头侦查一番,做内应。  

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节。  

凤阳城内士女如云,笙歌灌耳,一片太平景象。  

尤其是早上大雾弥漫,张献忠装成官军,打着进香的旗号,骑卒在前,步卒在后,大摇大摆进入凤阳。  

待到张献忠发现当真没有官军,街道两旁还有人唱歌,一看就没有朝廷大军,他当即下令动手。  

城中忽然就四处起火,欢度佳节的士子妇女老爷们才大梦初醒,惊呼狂奔。  

张献忠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最爱看昔日高高在上的那种人,跪地求饶,哀嚎逃窜的画面了。  

等到有人前往留守署衙报信的时候,张献忠已经到了城中鼓楼。  

大明官僚醉眼朦胧,还被蒙在鼓里,差人把报信的人重加责治。  

直到义军出现在面前,才被吓得尿了裤子。  

留守府衙的署正朱国相、千户陈宏祖、陈其忠稍战即溃,死于战阵当中。  

昨夜他们一直与妇人在床上厮杀,今日已经成了软脚虾,昔日勇武全然不见,跑都跑不及。  

张献忠俘获了凤阳知府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