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军舰 > 第三百一十二章 用完字母表的轰炸机

第三百一十二章 用完字母表的轰炸机(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卖不出去,那他们就得喝西北风。  

现在的老毛子,是拿捏住了中国空军,认为苏27是唯一的选择,只要投向米格29的怀抱,苏霍伊那边就该着急了!  

“秦总,你说得太对了。”林老开口说道:“所以,我们想要请您去米高扬设计局那边跑一趟。”  

“啥?又是我?”  

“是啊,能者多劳嘛。”  

“难道不是能者多得吗?我有什么好处?”  

“好处?你们空中运输公司要飞哪条航线,咱们空军秒批!”  

“好吧。不过,我得先把国内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再去。”  

林老点头,这件事就这么商量妥当了,他绕着飞机,转了一圈,然后说道:“这三翼面布局,看起来是真霸气,对了,听说为了这两架飞机,你们把尼特卡基地给放了把火?”  

秦涛脸色一变:“林老,红口白牙,可不能乱说话。天干气燥,一个烟头都可能引发火灾,那边着火,和我有什么关系?就像是大兴安岭那一场火,都说是费翔唱歌引起来的,我现在,比费翔还冤枉呢。”  

林老哈哈大笑。  

第二天,停机坪。  

“安24?真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见到这么古老的飞机!”科瓦尔斯基有些感慨地说道。  

这是一架小型的运输机改装出来的客机,上单翼,两侧有一个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机身小巧,造型普通。  

“您可以这么说,这是我们国内生产的运七。”秦涛说道:“我们即将乘坐这架飞机,去国内的航空企业考察一下。各位,跟随我一起上来吧!”  

于是,科瓦尔斯基,以及他带来的四十多名技术人员,走进了机舱。  

这种小飞机,内部空间自然也很狭小,不过,好处就是随时能从两边的舷窗向外面张望。  

两边的螺旋桨开始旋转起来了。  

“不对,这架飞机的噪音,怎么这么小?我以前坐过安24,在机舱里,需要扯着嗓子大喊才行。”科瓦尔斯基突然发现了什么,向秦涛说道。  

安东诺夫设计局的产品,他几乎都坐过,印象也很深刻。  

“因为这款飞机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比如说,外面噪音最大的发动机,用的已经是加拿大进口的了,包括螺旋桨,都是低噪音的。”秦涛说道:“经过改进,老产品也能焕发出来新的活力。您说呢?”  

到现在为止,秦涛也没有说这次行程的目的,他怕说了之后,这些人就兴趣全无了,所以,还是先瞒着,带他们过去再说。  

这一路上,正好也做一下铺垫,现在这个机会就不错。  

听到秦涛这样说,科瓦尔斯基点头:“是的,你们东方,是一个神奇的国度,米格21这样落后的飞机,在你们这里,也能通过不断的改进而挖掘潜力,据说,你们还有一个叫做超七的大改计划,改成了两肋进气,性能大幅度提升。”  

超七的项目,虽然老巴已经放弃了,但是屠老没放弃,跑去米高扬设计局那边,联络了很久,所以,在老毛子的航空界也传开了。  

在老毛子那里,米格21就是个过渡,很快就有米格23这种可变后掠翼的战斗机了,而在东方,米格21被发展成了一个系列,不断的与时俱进。  

超七,更是从机头进气改成两肋进气,机头空出来安装雷达,声称要达到F16百分之七十的作战能力。  

“那是当然,各种各样的飞机到了莪们的手里,都会把潜力挖到极致,这次,我们去参观老区厂,也能让你们见识这种能力的,用我们这里的话说,叫做老树逢春。”  

在秦涛的忽悠之下,运七飞过了山川河流,越过了秦岭,在簸箕形状的渭河冲击平原降落了。  

“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我代表我们老区603所和172厂,欢迎你们的到来。”就在停机坪上,一大批人站在了那里,为首的那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  

郑老,虽然在航空工业系统里不怎么出名,但是他却是航空工业的一员老将。  

曾经,他和马凤山老前辈一起,参与了轰六的试制,他负责其中最关键的总体设计和结构强度计算,要知道,老毛子给的图16轰炸机的资料里面,结构强度资料是缺失的,经过这个项目,他把轰六吃透了,之后就搞起来了轰六的改型设计。  

再后来,运七的测绘仿制,飞豹的研制,他都发挥了突出作用,甚至,他还是飞豹的副总设计师。  

现在,听说秦涛带了一大批老毛子的技术人员过来,他是无比的兴奋,立刻就放下手头的工作,一起来迎接了。  

站在他后面的,则是新一代的技术人员,三十多岁的周正国和蒋建军,都在轰六的改型之中,孜孜不倦地研究着。  

秦总来了,带来了老毛子的设计师!他们也很期待。  

要说技术,祖国的人都不差,在一穷二白的时候,他们能把航空工业建立起来,能力是有的,但是,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测绘仿制,并没有自研过大型飞机,所以,老毛子设计师的到来,正好取长补短啊!  

(不知道会不会有读者骂,怎么总是搞老毛子的技术人员?我们的呢?这是不是在贬低我们自己的科研人员?)  

科瓦尔斯基走下了飞机,中午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扭头到一旁,然后,就惊讶起来了。  

“怎么,这种飞机,你们还在生产?”科瓦尔斯基指着旁边的一架轰六说道:“图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