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 第五百八十九章官衙、商号、水师

第五百八十九章官衙、商号、水师(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初来乍到,杨正山也没有急着安排岛上的事情,而是先熟悉了一下岛上的情况。  

一夜无话。  

第二日,杨正山在罗劲松的陪同下,骑马在岛上转悠起来。  

东边山林,西边田地,这只是星月岛的大体地形,整座岛屿,东西长三十多里,南北宽也有二十多里,其中山林占了一大半。  

“岛上有多少耕地?”  

杨正山骑马走在田间小路上,随口问道。  

“总计有三万八千六百亩,其中两万四千多亩是水田,一万三千多亩是旱田!”罗劲松道。  

水田就是适合种植水稻的,旱田不是没有水,只是无法蓄水,中间的山坡上。  

岛上有三条小河,或者说是三条小溪,都是山上的泉水。  

淡水资源很丰富。  

“人口呢?”杨正山继续问道。  

“现在有一千八百户,十二岁以上的人口有六千八百多人,不包含昨日新来的人口!”罗劲松回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七千多人,其中一半是从大荣搬迁过来的,主要以杨家的奴户、佃户和护卫的家人为主,另外还有杨氏一族、罗家、甄家等几家的族人。  

“那岛上的居民能耕种这么多田地吗?”  

“耕种不了,东边的旱田现在基本上没有人耕种!”  

“如果要所有人都有田地耕种,那还需要多少人?”杨正山继续问道。  

“大概还需要一千户!一户最多能耕种三十亩!”罗劲松说道。  

以前星月岛上有四万多人,不过只靠岛上的田地根本无法养活四万人,所以星月岛每年都需要从外面购买大量的粮食。  

而以岛上的田地,最多能养活一万多人。  

养活一万多人不是说让这一万多人吃饱,还要满足这一万多人的其他生活需求,衣食住行都要满足。  

杨正山可不希望岛上的居民都是一群穷逼,最少也要保证岛上居民的温饱没有问题。  

“过几天跟余通海联系一下,问问腾龙卫那边有没有人愿意搬过来!”杨正山说道。  

杨家的奴户基本上都搬过来了,至于佃户,也没有剩下多少。  

再来星月岛之前,杨正山已经将杨家的田庄处理了七七八八,只留下京都附近的两三个庄子,那些庄子的佃户也都是新招的。  

罗劲松点点头,将这件事记下了。  

杨正山骑马来到山脚下,看了看山脚下的药田和三条小河。  

其实星月门在岛上的建设也是很不错的,水渠池塘都非常完善,水田灌溉都不是问题,旱田之所以是旱田,主要是因为这边的地势比较高,引水不是很方便。  

“这里的药田大概有三百多亩,种植的药材有十八种,其中宝药有四种,总计有八十多株!”  

“为了照顾这些药田,我找了十几户药农!”  

罗劲松指着药田说道。  

这片药田是星月门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  

山上的三道溪流从药田中穿过,然后在有向西延伸七八里汇成一处流入海中。  

杨正山抬头看了看山林。  

山坡很平缓,南边的山坡有一大片竹林,北边的山坡还有一片茶树,另外还有很多果树,这些都是星月门种植的。  

山中还有不少亭台楼阁,飞檐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  

“山上可有水潭?”杨正山问道。  

“有,上面足有十几个水潭,那几座凉亭处都有水潭!”  

“山顶上还有一座别院,中间这条小溪的源头就在那座别院中!”  

罗劲松指着上面的亭台说道。  

山上的景色很美,但其实并不适合人居住,偶尔上去玩玩还行,真要是住在上面,反而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杨正山在山上转了一番,看了看山上的水潭。  

很不错,三条小溪,每一条在山上都有两三个水潭。  

这里的景色很美,不过杨正山看的不是景色,他想做的是在这些水潭中添加灵泉水。  

只需要在这些水潭中添加灵泉水,那就可以惠及岛上大部分岛民。  

来到山顶,山顶别院也不大,但是一处很不错的观景之地。  

“这座别院给老夫留着,老夫可以偶尔过来玩玩!”  

杨正山很不要脸的把别院给抢占了。  

好吧,也不算是抢占。  

岛上的一切都是他的,岛上的居民都是他的人,可以说是他的百姓,也可以说是他的奴仆。  

如罗劲松、罗裳、甄杨氏等等,这些人以后就是他的家臣。  

虽然杨正山没打算建立一个小王国,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杨正山花费了一天将星月岛转了一遍,还跟岛上的很多居民聊了聊,询问了一下他们的情况。  

总体来说,岛上的居民过得还不错,拥有足够的多的田地,而杨正山制定的佃租并不高,一亩水田只需要上缴六斗稻米,旱田只需上缴四斗,差不多是亩产的两成。  

只缴佃租,没有其他的任何苛捐杂税,这对岛上的农民来说已经很幸福了。  

相比之下,大荣的百姓日子过得是真的苦,佃户就不用多说,哪怕是自耕农和小地主,也被贪官污吏折腾的不轻。  

杨正山也没有打算靠这些百姓养活杨家,杨家吃不了那多粮食,而星月岛的主要财政收入也不是田赋,而是海贸。  

随后几天,杨正山对星月岛做了一些规划,主要是针对码头和城池做出的规划,另外他还星月岛的管理层做出了规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