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债票(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借二十万两!如果侯爷有需要,我们王家还能再凑十万两!”  

对于杨正山,王振泽是信任万分,而且王家能有今天,也亏了杨正山的扶持。  

当年王家损失了五千两银子的棉布,王振泽就有种天塌了的感觉,可如今他们王家可以轻轻松松的拿出二十万两现银,这都是因为当初王家搭上了腾龙卫的顺风车。  

一直以来,王振泽对杨正山都是心怀感激,现在杨正山需要银子,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想将手中的现银给杨正山。  

他这样的表态,着实把杨正山感动到了。  

如果罗裳做出这样的举动,杨正山会觉得理所应当,可是王振泽如此,杨正山还是有些诧异和感动的。  

其实以前杨正山也没有特意扶持王家,只是因为王振泽愿意在腾龙卫投入,所以他的收益也是最大的。  

“那本侯就先谢过王家主了!”杨正山拱拱手,赞赏的看了王振泽一眼。  

其他人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时辽安张家家主张青松开口说道:“我张家愿出借三十万两银子!还望侯爷不要嫌少!”  

辽安张家上代家主是张茂盛,不过张茂盛两年前已经过世了,现在张家由张青松当家作主。  

虽然五年前因为受到了辽东盐运司贪污案的牵连,张家损失不小,但如今辽安张家依然是辽东的首富。  

张家的钱庄遍布整个辽东,甚至在京都、江南等地都有很多分号。  

张青松愿意出借三十万两银子,与王振泽出借二十万两银子是不一样的。  

王振泽只有二十万两的现银,他几乎把所有的现银借给杨正山,这份情谊自然值得杨正山感动。  

张青松虽然多出了十万两,但张家绝对不止这么点现银。  

杨正山可记得当初张家那摆满院子的现银。  

不过能张家给他面子,他也不能不知好歹,人家确实给了真金白银,虽然情谊不到位,但行动还是表明了对他的支持。  

三十万两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本侯谢过张家主!”杨正山拱拱手道谢。  

“侯爷,我林家愿意出十五万两,那个,林某人比不上王兄,还望侯爷不要嫌弃!”靖安林家家主林琦憨憨的笑道。  

“哪里哪里,本侯还要感谢林家主对总兵府,对本侯的支持!”杨正山呵呵笑道。  

靖安府林家的财力比王家要差一点,能拿出十五万两,也算是尽力了。  

“那平远甄家愿出借五万两!”  

“绥安李家愿出借三万两!”  

“怀宁齐家愿出借七万两!”  

随后,堂内的商户纷纷表态。  

虽然他们对杨正山手中的债票还心怀疑虑,但杨正山的面子不得不给。  

太多的话,他们舍不得,可三万两万的,他们咬咬牙还是拿得出来的。  

“诸位,若愿出借银钱,可在旁边的厢房登记,银钱在一个月内运到重山关即可!”陆文华见众人纷纷开口表态,连忙趁热打铁,引领众人前去登记。  

登记在册之后,虽然这银子还没运过来,债票也没有给他们,但是已经签字画押了,以后这些人想要再反悔可就不行了。  

有王振泽、林琦和张青松领头,其他人都表现的还算积极。  

大约过去半个多时辰,众人就完成了登记。  

杨正山站在侯府大门前,将这群商户送走,这才回到书房中。  

“一共多少?”他向陆文华问道。  

“总计一百八十三万两!”陆文华将册子递到杨正山面前,说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  

一百八十三万两!  

距离三百万两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不过也符合他之前的预期。  

八十多人,每人差不多两万三千两,除去几家比较支持他的,大部分人其实就出了一万两银子而已。  

也就是卖杨正山一份面子。  

杨正山打开册子看了起来,不过当他看到靖安张家只出了一万两银子之后,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靖安王、林、张三家,可是借着腾龙卫的东风才崛起的。  

王家和林家对杨正山都尽心尽力,唯独这张家居然跟他玩这一套。  

不过杨正山也不会跟张家计较,因为掉价。  

他堂堂靖安侯岂能将一个商户放在心上?  

当然,以后张家也别想再在他这里拿到大生意了。  

这次发行债票,也不仅仅是为总兵府筹备银钱,同时杨正山也有为总兵府挑选合作伙伴的想法。  

靖安王家,林家,怀宁齐家,平远甄家,还有辽安张家,这几家都还算不错。  

愿意借多少银子不是关键,关键是心意诚不诚。  

怀宁齐家和平远甄家虽然也算是富商,但财力远不如王家和林家,他们愿意拿出五万两和七万两,也算是尽心了。  

对于以诚相待的人,杨正山向来不会亏待。  

合上册子,杨正山说道:“明日你去城内各家走动一下,看看他们愿不愿意购买债票。”  

“给侯府留五万两的债票,若是还有剩余,就放在重山钱庄中售卖!”  

重山钱庄,全名为重山镇发展钱庄,为总兵府开办的钱庄,目前主要业务就是销售总兵府的债票。  

至于以后会不会开放其他业务,还要看杨正山需不需要。  

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杨正山不介意开办一家银行,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等三年后兑换了债票之后,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