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760章拨款二十亿宝钞

第760章拨款二十亿宝钞(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朱元璋大声训斥着百官,可语气里没有半点愤怒。  

主要是火车给他带来的惊喜太大了。  

百官全部跪倒,大喊着陛下恕罪。  

亲自坐了火车,这个时候哪能不明白火车的好处。  

这是真正的社稷神器。  

在港口这边没有停留多久,就再次坐上火车返回,这次百官们要安静多了。  

因为座位没有规定人员,有为了看风景的,不顾忌仪态,直接是相互拉扯起来。  

再次回到科研司的时候,这次的朝会就算是结束了。  

朱元璋和朱英也坐上了马车回去。  

百官当然是步行,不过这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多远,反正是边走边聊。  

“沈尚书,你可就没没意思啊,工部干出了这等大事,你还给我们藏着掖着,也不透露一些风声。”  

刑部尚书杨靖打趣着说道。  

旁边吏部尚书詹徽也在搭腔:“是极,是极,若不是亲自坐上这火车,我都难以想象如此钢铁巨兽,竟然真的能够动起来,还能如此之快。”  

“若是这铁轨铺设大明全国,岂不是去到哪里也就两三日的功夫,往后官员上任,都不用过于奔波劳累了。”  

户部尚书赵勉道:“官员上任那叫什么事情,有了这火车,全国各地的赋税可以轻松的收集起来,往前路上消耗大量的粮食,还需要发动徭役。”  

“这往后啊,运粮就变得轻松多了,各地的赋税装在这火车上,两三日就能运送到京师。”  

“哪个地方要是发生了灾祸,粮食也能很快的送过去,天下百姓有福矣。”  

兵部尚书茹瑺插嘴道:“我看呐,这火车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于运送士兵,士兵们就在火车上坐着歇息,都不用耗费体力。”  

“去那边关也就几日,随时可以调集大军,后勤保障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工部尚书沈溍笑着道:“所以啊,要快速的把整个火车轨道做出来,首先就是要跟驿站那般全国通行,到了那时候,诸位说的这些事情,自然都可完成。”  

几位尚书相互看了看,笑道:“善。”  

自从百官坐了火车后,朝廷的风向明显是变了。  

大家都明白,这火车通全国,绝对是在未来几年大明首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要给火车让道。  

一道道公文不断下发,不过火车的事情并没有登上大明京师邸报。  

各地的百姓们,尤其是京师这边,突然出现大量的招工消息。  

其实是有官员提出要大量实行徭役,这样可以为国库节约大量的钱粮,况且这铁轨修好了,对百姓也是有天大的好处。  

此奏一经提出,附议者众多,就连朱元璋都有些心动。  

但是被朱英一票否决了。  

他不想太过于消耗民力,况且国库现在的钱粮,也能支持住铁轨的建设。  

如今徭役已经是在大规模的消减,这种白嫖劳动力的行为,在皇权,官权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即便是百姓也觉得正常。  

但是朱英坚持不能这么做。  

庞大徭役会使得底层百姓的怨声载道,也会使得原本压制下的官权再次拔高。  

要知道就算是如今的大明,也不可能做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服穿。  

繁荣是以京师为中心,从南直隶向着周边慢慢的辐射。  

像是西北,西南,可就有些跟不上发展了。  

从京师去到这两个地方,就感觉从繁华到蛮荒。  

现在还没有gdp这个说法,如果有的话对比便能发现,京师附近的一个村子,可能gdp就要超过西北地区的某个府城。  

朱元璋有些迟疑,最终支持大孙。  

同时这也让国库拨款二十亿宝钞,用于全国铁轨的建设。  

“铁轨建成之后,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应予以民用。”  

“按站收费,计算出石炭,运行,损耗,保养等费用后,再定以票价,作为对火车的补贴。”  

“加强了民间交流的同时,也能让其更好的自行经营。”  

朱英提出的想法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  

其实也就跟现在的驿站差不多。  

以前亏损的驿站在大孙的改造下,现在都已经能够出现盈利了,这是朱元璋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而火车,也可以是驿站的更替。  

二十亿宝钞,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钢铁的铸造,人工的钱粮,都是极大的支出。  

没有徭役的情况下,单单是修建通向九边的火车轨道似乎都有些不够。  

这还需要同时制造大量的蒸汽机,火车车厢等一系列措施。  

朱英想了想,便决定搞承包制。  

比如某段铁路,就由临近的村,县,府进行负责。  

这一站的火车驿站,就由临近的村民负责。  

他们个人出的劳动力,甚至是出钱粮,都可以折算到火车驿站的铁路经营局作为股份。  

在往后的五年,十年,乃至于十五年里,都可以享受火车驿站带来的分红。  

这样的套路朱英已经在大明搞过很多次了,像是之前的卖干股,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在跟朱元璋说了这个想法后,朱元璋也觉得可行。  

大致走的就是国债的路子。  

“这样做的话,关于火车的建造事宜,首先就要在邸报上全国发行,否则百姓们连火车是什么都不知道,也就不好做了。”朱元璋说道。  

朱英道:“咱们也不怕被人知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