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14章京师的万人血书

第614章京师的万人血书(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可这让朱元璋感觉很是受用。踸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这是对自家大孙的关心呐。  

且有这么大的反响,让朱元璋的心里很是畅快。  

“大孙可是知晓了此事。”朱元璋再行询问道。  

蒋瓛回道:“太孙殿下今日早间一直陪着锦妃作画,应当是并不知晓此事。”  

毕竟是皇宫,除开比较紧急的情报外,一般通传都是在于锦衣卫这边。  

而朱英最近得空闲时,要么就是陪着徐妙锦作画,要么就是听叶月清谈情,亦或者是到每个妃子那里去探望一番。  

原本一心想让大孙操劳起来的朱元璋,却发现如今的大孙,好像是直接过上了比自己还悠闲的生活。踸可偏偏就是如此,朝廷政务,军情要事都从来没有被耽误过,反而是更加良好的在循环。  

这也让朱元璋没得办法去说教,最后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朱元璋有些感慨:“咱这个大孙呐,什么都好,就是过于慵懒了一些。”  

“单看其日常行事,可真就跟历朝历代的那些庸君昏君还真没啥区别。”  

这话不管是蒋瓛还是身边伺候的太监刘和,可都没法去接,只能是沉默着不吭声。  

朱元璋突然有些好奇的对身边刘和问道:“咱最近都没怎么关注言官那块,那些个天天把礼教挂嘴边的家伙们,可是有过弹劾大孙。”  

这些个清官言官们,一个个最为头铁不过,哪怕是朱元璋本人要是有什么犯错的地方,也是直接上奏章弹劾。踸鉴于对元末腐败吏治和农民起义的亲身体会,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明代言官制度,并且是给予了很大的权力。  

建立之初朱元璋曾道:“臣不谏君,是不能尽臣职。君不受谏,是不能尽君道。臣有不幸,言不见听,而反受其责,是虽得罪于昏君,然有功于社稷人民也。若君上乐于听谏,而臣下善于进谏,则政事岂有不善,天下岂有不治?”  

这是因为担心后世子嗣作为皇帝权力过大而没有制约,所以特地设下言官制度。  

一来是起到净化吏治,二来也可作为规劝君德。  

当然,历史上的发展总是和朱元璋的想法相违背,亦如这言官制度,在明前百年倒还是不错。  

最后这言官制度,自然是跟朱元璋的反腐,禁黄,藩王,卫所的结果差不多。  

与朱元璋想象的美好大相庭径。踸从明孝宗的‘两京言官之狱’事件开始,言官们就可谓是进入堕落的深渊了,彻底成为大明毒瘤,以至于发生言官之祸。  

明中后期更是给朝廷造成了强大的破坏力。  

这言官制度简单点说,就是朱元璋搞了个衙门,给他们俸禄,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弹劾,所谓是以言代行,每天就是做风闻言事,直言规劝。  

曾经有一次朱元璋自己微服私访京师,或许是因为勾栏听曲所以耽搁了点时间,导致没赶上皇宫的宵禁。  

按理说皇帝本人来了,这宫廷禁卫军当然是直接放行。  

好巧不巧的恰好有个言官去面见朱元璋,没等到人后,只得是于宵禁前离开皇宫。  

这也正是碰到了朱元璋回来。踸好家伙,这言官在宫里头等了许久未得召见,以为是朱元璋不想见他,结果是跑外边玩去了。  

这个言官真就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冷嘲热讽,都算是把台阶都给掀飞了,以朱元璋自己定下的制度怼得其无话可说,大写的尴尬。  

因为是想着对后世子嗣的制约,所以即便是现在,那怼了朱元璋的言官依旧是活得好好的,也因为怼了朱元璋这件事从而名气大噪。  

任何权力在失去了制约后,终归是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  

因为先前的制度改革,加上朱元璋本就对于言官们很是避讳,所以也没怎么关注过。  

这才对刘和问道。  

刘和恭敬的回道:“回禀陛下,自从陛下让太孙殿下执政那次后,言官们就再也没有弹劾过太孙殿下了。”踸朱元璋微微皱眉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太孙暗中对言官们进行威胁了?”  

看似平日里温和的大孙,其实朱元璋很清楚,在真正触动到其利益之后,下手从来都是极为狠辣果断,从来也不会拖泥带水。  

慈不掌兵,在这一点上,朱元璋还是觉得很欣慰。  

不过这言官制度是自己定下来特意为规劝君德,肃清吏治所用,若被肆意威胁恐吓,导致失去了原本作用,便也是没了制约。  

大孙当然没有什么关系,可后世子嗣哪能个个都如太孙这般。  

能出一个大孙这样于朱元璋眼中的完美继承人,已经是大明之幸了。  

不说超越,那没有意义。踸能够出接近大孙这样的子嗣,他都要在黄泉里捧腹大笑了。  

而朱元璋清楚,大孙现在是有能力让言官们无法‘说话’的。  

刘和连忙解释道:“太孙殿下于言官之中定下和其他官员相同的规矩,禁风闻奏事,在弹劾其他官员时必要有充足的证据,若经都察院查实为空穴来风,则当以污蔑之罪论处。”  

“其奖惩俸禄,官职晋升,同样作为吏部之参考依据,太孙殿下曾说,言官不以言获罪,但以行获罪,无有特权,权力越大亦责任越大。”  

“在此之后,言官们许多事宜也就谨慎了许多,也没了随意弹劾太孙殿下的奏章。”  

这事因为涉及到俸禄改革,而且是对于所有官员一视同仁,朱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