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580章十八亿大明宝钞

第580章十八亿大明宝钞(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十万已然是个门槛线了,再超出的话,极有可能达不到现在这样的程度。  

跟着太孙殿下从事商道如此多年,张伯觉得自己已经说超越了很多人,然而太孙殿下随便出手,就是彻底的体现出了巨大差别。  

不仅是于商业经济上,最主要的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项目,并且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解决了很大的麻烦。  

越是懂得商业的人,就越是明白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到底有多难了。  

这几乎是相当于一次对于大明的变革。  

其实不管是哪个朝代,变革常常是要遭遇到太多的反对,不仅仅是皇帝本人,而是朝野上下,都会下意识的排斥。  

对于皇权来说,最讲究的是什么。  

并非是开疆扩土,也并非是能人辈出,而是安定,安稳。  

而变革,往往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往往这些利益的即得者,最后总是要牵扯到皇权之上去。  

变革相当于把这块天下的蛋糕给打散了,消灭掉之前占据了多数蛋糕的人,让更多的人吃到,从而慢慢的积累,换了一批新的人。  

这样的行为,对于社会的动荡,显然是不可避免。  

是以各朝各代,古往今来的每次变革,都是充斥着血腥争夺。  

但是吧,偏偏就是朱英这么特殊的情况,在如此独特的时间段里,在这个历史上最有意思的朝代初期。  

相遇到一起了。  

假若现在的皇帝是朱英本人,还真就干不成这么一个事情。  

能够怼着朱元章干的文臣,都已经全部被弄死了。  

武将们大字不识的多得很,对于这种变化,完全是感受不到,只要不少他们的吃穿用度,对于其他的可不会这般关心。  

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喝两口酒呢。  

朱英的人设非常之好,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曾经白手起家的群英商会东家,但凡出手都是要带着一批人发财的。  

不管是先前的水泥建设,造纸,印刷等各类开厂,在给予技术扶持的同时,无疑是带富了很多人。  

京师的百货促销,其中获利者不计其数。  

倭国的开展,海禁的取消,对于江南地区的各项扶持,一波又一波的人,尤其是有些家底的,日子当真是蒸蒸日上。  

各项在官府,地方所产生的变革,润物无声的展开。  

短暂三年,或许有人会突然的发现,今日大明已经是完全的截然不同。  

就是这样的因素,才有了今日这般场面。  

数值在第三日的早上,就已经是快马加鞭的汇总了过来。  

当张伯拿到账目的时候,已经变成熊猫眼了。  

倒不是说张伯这么多年,没见过什么世界。  

在岁入不过两三千万的大明,十亿往上的宝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这相当于曾经大明五十年往上的收入。  

而今大明,总共才多少年?  

洪武二十八年。  

也就是说,从大明建国至今的这二十八年里,所有的赋税全部叠加起来,都没有这三天拍卖股份来得钱快。  

夸张吗?  

很夸张。  

但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当然,现在宝钞上面,也是因为海外财路的打开,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有钱人出现。  

宝钞其实是不够的。  

其中多数都是以黄金,白银,古董字画哪来冲抵。  

“十八万万贯!  

张伯捂住自己的胸口,感觉到一股很是强烈的窒息感。  

这个数目,即便有所想象,但是当真正的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还是让人感觉到这般的震撼。  

张伯是跳过了所有的名字,直接翻阅到了最后,看计算的总数。  

详细的数据自然是十八亿出头。  

可就现在来说,只看前面的数额,就已经是完全的足够了。  

“快,备马!  

!备马!  

张伯几乎是发出了所有的力气,没有丝毫顾及到自己的体面,失态的喊出这句话。  

具体的数目,是被封存的,除了做汇总的账房,也就只有是张伯知道的。  

按照规矩,此刻的负责统计的账房先生,已经被圈禁了起来,包括看守的人,都不允许跟其有任何的接触和交流。  

这里头牵扯到的东西,太大了。  

三大拍卖场,现在是被早就准备好的卫所军队全部给围了起来。  

这也是提前做好的准备。  

自江南出发,张伯上马之后,迅速到了码头上,坐上最快的船朝着京师码头过去。  

当张伯抵达京师的时候,已然是深夜。  

两天的时间里,张伯根本没有合眼,紧紧的守护着怀中的账目。  

奉天门外。  

“谁,胆敢深夜擅自闯宫!”  

负责值守的侍卫在城墙上大声呵斥。  

张伯旁边的锦衣卫立即掏出腰牌,回道:“来者是太孙殿下亲册封内帑大总管,有十万火集之事,需要立即入宫,禀告太孙殿下。”  

“速速开门,否则耽误了太孙殿下的要事,是尔等可以耽误得起的吗!”  

值守的禁卫朝着下方看去,果然是张伯。  

张伯进入宫中比较频繁,一般禁卫都是知晓的。  

稍稍迟疑之后,负责的禁卫总旗官吩咐道;“开城门。”  

在城门打开的时候,已经有一队禁卫准备好。  

张伯进入之后,就会一直于禁卫的看管之下,直到太孙殿下的坤宁宫中。  

这是宫里的规矩,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