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488章大孙从未让咱失望过

第488章大孙从未让咱失望过(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地不说,还给免除赋税三年,这多好啊。”  

朱棡,朱棣,朱榑,在这个时候自然是抛出大量的优惠条件开始从大明召集百姓过去。  

谁都知道,人员才是关键。  

尤其是读书人,但凡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哪怕只是个童生,去了就包分配,给地,送老婆。  

丰厚的条件,确实是让许多人开始心动了。  

大明燕王府。  

徐仪华正在跟朱棣商议搬迁的问题,不过朱棣在思索一番后说道:“你们便就在暂且先在京师吧。”  

“如今倭国那边的条件并不怎么好,没必要跟着去受苦,等那边经营好了,再过去也不迟。”  

倭国的情况目前并不明朗,虽说倭国已经头像,但条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撕毁的。  

如若那天突然爆发战事,就极为危险了。  

显然徐仪华还是想跟着去的,不过朱棣的态度也很是明确,想要等那边都起步之后再说。  

只是对于建设,其实朱棣并不是很感兴趣。  

“父王,不若让我也跟着过去吧。”朱高炽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说道。  

这让朱棣有些意外。  

“你可知道现在倭国那边,可跟大明完全不能比。”朱棣开口道。  

朱高炽回道:“儿臣自然是明白,不过现在的倭国战争刚过,短时间内肯定是和平的状态,主要在于内政上的管理。”  

“儿臣不才,自幼跟诸位老师学习,在于内政上面虽有所差,但亦可慢慢践行。”  

听到这话,朱棣原本想要训斥的心思,逐渐的收回。  

这个时候他才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在燕王府中,若说学问这一块,好像还真就是自己平时看不惯的这个长子最为出色。  

老二老三什么情况,也就不用说了,基本上是跟自己一个德行。  

在倭国那边,朱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去晋王朱棡的城池时,他彷若是看到了在京师这里的震撼感。  

而自己想做,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从军事行动上来说,主导高丽,朱棡,朱榑一起攻打倭国三城的他,无疑是最为成功的。  

可是在这之后呢。  

战争不再是主旋律,才是。  

总不可能天天带兵去对倭国那边进行一个劫掠吧。  

额,这么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行。  

倭寇都能侵犯大明沿海,怎么自己就不能干呢。  

不过目前还是在于内政之上。  

迟疑了片刻后,最终朱棣还是点头道:“行,这番去倭国,你便随我一起去。”  

话是这么说,其实朱棣已经打定主意把城池的管理交给自己的儿子了。  

而自己就主要去负责军队的训练。  

就让长子给自己来干后勤。  

次日。  

朱英把朱棡,朱棣,朱棡都召到了自己的坤宁宫。  

“三皇叔,四皇叔,七皇叔。”  

朱英抬手作揖。  

三人也是赶忙回礼:“拜见太孙殿下。”  

朱英也是干脆,直接便就开门见山:“这次请三位皇叔过来,主要是商谈一下关于倭国三城的情况。”  

听到这么一个开头,首先皱眉的就是朱棣了。  

难道昨天说的话就不算数了?  

今天把我们召集起来想要改掉昨天的说法?  

朱英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后接着说道:“目前倭国三城对于大明极为重要,若是三城稳固,则大明之沿海,再也无忧倭寇之忧患。”  

“因此三位皇叔实在是身肩重任。”  

“是以在昨夜我左思右想过后,便想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三位皇叔能够迅速的。”  

听到这话,三人顿时放下心来。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边往后就是自己的藩国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可谓是无比的自由。  

现在太孙这个意思,还是要给予扶持。  

朱英接着道;“首先是粮食的问题,这边在跟倭国的海贸上,粮食是禁止出口海外的商品,但是城池的离不开百姓,最开始便是要解决温饱的问题,才能快速的在倭国收复倭国百姓的民心。”  

“在海贸之上,将会根据情况的不同,每个季度都会运送一定的粮食至三位皇叔的城池内。”  

“不过先说话,这些粮食自然不能是赠予,而是以大明这边的平等价格售卖。”  

“当然,若是在钱财不够的情况下,诸位皇叔也是可先行购粮,下季度归还。”  

这个提议一下子就得到了三人的认可,朱榑更是高兴的说道:“太孙的这个方案,我看行。”  

即便是朱棣也很是满意,倭国的水稻产量大概是不够的,尤其自己还想要扩军的情况下。  

现在有了大明的,顿时心里就踏实多了。  

朱英也不含湖,接下来继续讲述关于一些对海外藩国的扶持。  

比如通商。  

群英商会将会成立海上贸易的稳定航线,固定的向三城输送货物,并且保证除开相应的运费外,由藩王这边出资购买的价格,不会高于大明的市场行情。  

但是在货物的数量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便是工匠上的帮扶。  

现在群英商会的工匠团体很多,以商行的形式为主,可以为三城修建水泥道路,包括一些重要的建筑。  

包括在取得三位皇叔的同意下,于倭国三城开设各种工厂,以相应的价格雇佣工人开办工厂。  

朱英一边讲述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