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先谈招安(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朱英当然早就明白,而且之前跟老爷子也认真的讨论过。  

可这并不妨碍像是其他人,没有这个意识。  

可以说朝廷上大部分的官员,都没有想过这个事情。  

“殿下,草民最为佩服的是殿下只收三文钱,三文钱的邸报,绝对可以最快的让天下人了解到其中的信息,哪怕是农人,亦可明白国家大事。”  

“据草民估算,只是这成本,确实是一个大事,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弥补亏空,才能不断的维持邸报的发行。”  

说完后,袁佳驰躬身作揖。  

朱英满意的点点头,能够说到这一步上,已经很是难得。  

看似简单,实则已经隐约超出时代的见识。  

朱英心中沉思过后,道:“正阳大道,作为目前大明最大之工程,影响极大。”  

“这样的大事,在京师邸报发行的第一版自然要着重讲述。”  

“尤其是水泥的发明,对于大明道路建造之功效,也得是条理清楚。”  

“本宫跟爷爷聊过,在正阳大道建成后,将会把南京直达北平的官道,以水泥扩宽至四丈宽,计划于今年年底结束。”  

“在此道上,将会设立功德碑,以作捐献之用。同时,能够立于功德碑上者,在不耽误军国大事下,可享有官道行走之权。”  

“便这三点,作为京师邸报第一版,你与各编修,以最快的速度,写出论述,言明利害,而后交由本宫定夺。”  

“记住,邸报的文,不必用雅文,须得以大白话讲述,可是明白。”  

袁佳驰连忙作揖回道:“谨遵殿下令旨。”  

一个多月的时间。  

蓝玉率领的平反大军,抵达汉中。  

然而大军前来,看到的却是一片凄凉。  

田九成等人,在大军来临前十日,就裹挟所有青壮,全部逃进了深山之中。  

城池里的值钱货物,全部都被带走。  

粮食自然是一颗不剩。  

或许是觉得未来还有下山的机会,或许是因为这里是反贼们的家乡所在,军中大部分士卒,都是长期在这里生活。  

城池的建筑,并没有遭到大面积的破坏,只是有些凌乱。  

至于老弱病残,自然是留下来。  

他们知晓官军对他们也不会怎样。  

“果然不出太孙殿下所料,这些反贼不敢据城而守,逃入山中。”  

蓝玉冷哼一声。  

原本打算就是以最快速度消灭反贼,显然成了拉锯战。  

山林之中,变数颇多,人数上的优势变低,况且损失过大的话,蓝玉也难辞其咎。  

“凉国公,既然反贼跑了,那么我等首先要做的便是将所带来的各类作物,分发下去,迅速恢复耕种。”  

“早前有将士探查过,耕地那边并未遭到破坏,人员稀缺却也只能从周边调集了。”  

朱权开口说道。  

蓝玉点点头。  

春耕自然不可能耽误,只能加快民众的迁移。  

“既是如此,便就按照咱们先前制定的计策行事吧。”  

蓝玉淡淡说道。  

目前的情况,来前就有考虑到,对策也早就准备好了。  

发动大的代价到山林去追捕反贼,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目前在保护春耕的同时,绘制山林地图,探查山林情报。  

在各个路口,设下关卡值守,如瓮中捉鳖一般,逐步进行蚕食,将反贼的活动范围一步步的收紧。  

朱权闻言,稍作迟疑后道:“按照现在得到的消息,反贼们的粮食,大概可足二月,哪怕再是节省,顶多坚持三月,便就断粮。”  

“我等应迅速断其后路,将所有主干道尽皆封锁,而后徐徐图之。”  

气氛微微有些停滞。  

因为此前蓝玉说那话的意思,便就是可以散会了。  

而朱权却像是没有听到一般,继续述说。  

在军中,这是挑衅主将权威。  

众将纷纷向凉国公看去。  

目前来说,十个卫所,九个都是曾经跟随过蓝玉作战的,说是嫡系都不为过。  

只有一个卫所有所不同。  

这个卫所的大部分军官,都是由玄甲卫担任,指挥使则是曾经徐达麾下,如今算是跟随太孙。  

自然在倾向上,要更加亲近宁王朱权。  

蓝玉转头看向朱权稚嫩的面庞,现在的朱权,才堪堪十五岁。  

从朱权的眼神中,蓝玉看到的不是挑衅,对于兵权的争夺,而是极为认真的建议。  

蓝玉微微一笑,道:“宁王殿下说得在理,那便就按照殿下的指示,先行封锁所有主干道吧。”  

这话一出,众将皆是松了口气。  

若是凉国公和宁王两人因意见不和而对上,曹震这些人夹在其中,是最难受的。  

他们虽然可以说是凉国公嫡系,但宁王这边,几乎可以说是代表了太孙殿下。  

不管帮谁,都很难做。  

现在平和一气,才是最好。  

虽是二月,但山中依旧极为寒冷,甚至有些山顶,还有积雪未化。  

连绵大山,人迹罕至。  

在这个时代想要在山里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种野兽毒物,一不小心便要人性命。  

而且长期生活山中,湿气极重,水土不服是一方面,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田九成等三万余人入山,犹如沧海一粟,丝毫不起眼。  

“陛下,探子来报,明廷的大军来了,约莫有六七万之众,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