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13章:皇子守国门,藩王死社稷

第313章:皇子守国门,藩王死社稷(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可诸位叔叔知晓,那里的水稻,一年可至三熟,甚至四熟。”  

“可惜,安南的土著,空有宝山不自知,很多土著部族,还是以打猎为生,若是咱们大明的百姓去了那里,别说温饱,那可是吃不完的大米。”  

“好好整治个十年八载的,怕是整个安南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粮食,甚至还可以把大量的粮食,直接运到咱们大明来。”  

“你说这个地方,他富庶不富庶,像安南这样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安南,他周边的国家,也都差不多的情况。”  

朱英这话,听得朱桢那叫一个热血沸腾。  

众多藩王,也是顿时来了很高的性质,就连朱棣都不由眼神中带着思索的意味。  

吃不完的粮食,就这个词哪个藩王不清楚其中的含义,一年三四熟的大米,按照朱英的这个说法,还真就不夸张。  

“皇侄前段时间,抽调了五万精锐去安南,便就是为了此事吗。”朱橚突然开口问道。  

他倒不是为了安南封国,而是对一年三四熟的水稻起了兴趣,这跟他目前的研究,很是搭边。  

朱英自然明白朱橚话里的意思,笑着回道:“五叔莫急,关于这稻米的取种,侄儿早就已经吩咐好了,只等他们到了安南之后,便就带回来。”  

朱橚轻轻点头,表示自己没有其他话要说了。  

现在的朱橚,全程就是吃饭品酒,对于朱英说的这些,基本上是左耳朵进,由耳朵出。  

还是因为听到一年四叔的水稻,这才想要研究一下。  

“不知安南那边,可还能过去。”朱桢不由开口问道,显然是对安南来了兴趣。  

朱英摇摇头道;“安南已经去了五万精锐,并且那里作了安排,暂时是不太可能的,不过除了安南,周边也很是不错,还可以跟安南遥相呼应。”  

“相对来说,要稳上许多。”  

“像是占城、柬埔寨、老挝这些地方,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时候,蜀王朱椿开口了,问道:“皇侄说的这些小国,均是我大明属国,都有上贡,若是这番至于藩国,夺取王位,怕是容易惹来非议。”  

在众多藩王之中,朱椿算是一个另类。  

他没有继承朱元璋的军事天赋,反而是继承了文学天赋。  

本身喜好读书和做学问,‘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  

这辈子,就没带兵打仗过,不过朱元璋也不介意,毕竟现在大明已立,并不是说要所有儿子,个个都是能文能武。  

相对来说,能文目前更受朱元璋的看重。  

想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朱椿,显然对于属国这样的事情比较在意。  

朱英有些诧异的看向朱椿,他没想到藩王之中,还有这等人,去真正的考虑属国的利益。  

朱英笑着解释道:“十一叔误会了,属国和藩国,不都是大明的臣子吗,这其中的关系,在侄儿看来,相差也不是很大。”  

“再者说了,若是众位叔叔过去,还有农民,工匠,肯定会让当地土著的日子过得更好,十一叔不知道,在西域那边,很多小国想要并入到大明来,都没有机会呢。”  

“诚然,这样的情况,对于这些小国的王室,自然会有一定的冲突,或许有部分的王室,甚至有反对的意见。”  

“可对于整个国的百姓来说,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自然是想过温饱的日子,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同意,就把多数人给否决掉吧。”  

“再说了,那些王室也并不是说撤销,到时候可以将其接到京师来,王位还是可以保留的,还能在朝堂这边,领取一份丰厚的俸禄。”  

“甚至于他们的俸禄,还可以跟藩国的岁入联系起来,若是藩国发展得越好,他们的俸禄自然可以更多,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听着朱英的诡辩,朱椿下意识的就想要争论。  

不过稍稍沉默后,他还是放弃了。  

虽然目前只有朱英在刚刚提起这个事情,但你谁都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有所改变了的。  

像是朱棣,朱棡,朱樉,这三位带头的哥哥们,对于这个方案已经确认。  

自然这些当弟弟的,就不好去反驳了。  

朱椿感觉有些可惜,自己好不容易建起来的蜀王宫殿,这才刚过十年,就只能含泪离去。  

其实论起关系来,朱椿和朱英的关系,还算是非常紧密的。  

朱椿的正妃,就是蓝玉的女儿。  

“皇侄,现在倭国那边,暂且只有三弟和四弟过去,刚才皇侄也说过,倭国完全拿下后,按三国划分,不知这第三藩国,可有人选。”  

朱樉问道。  

安南拿不到,朱樉对于倭国还是比较上心的。  

毕竟攻打倭国,属于目前大明势在必行的一路,征征起来有大军相护,自然要轻松许多。  

听到这话,朱英当然明白秦王朱樉的意思,不过朱英并不是很想让朱樉过去。  

朱樉和朱棡的关系,相对于朱棣来说,自然要好上许多,若是时间长了,肯定会对朱棣有很大的压力,朱英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朱英想看到的,是另外加入一个比较弱小一点的第三方,形成在倭国朱棣和朱棡两虎相争的局面。  

相对来说这样的局面,更加能够稳住倭国的情况,这个平衡点,并非那么容易被打破掉。  

而且对于朱英来说,也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