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朱英的大善(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令。”  

朱英到坤宁宫的时候,张伯已经在了。  

“殿下。”  

张伯行礼道。  

“你我之间,就不用太在意礼节了,我还是喜欢你称我为东家,这样比较习惯。”朱英笑着说道。  

张伯这次,却并没有称东家,虽然心中有些暖暖的。  

毕竟这里是皇宫,而且周边还有许多宫女官宦,言辞上需要多多注意。  

看到张伯没有接下来的反应,朱英并没有多说,他知道这是张伯在维护自己,虽然他并不需要。  

“是商会出了什么事情吗,让你在这个时辰过来。”  

朱英直接问道。  

张伯闻言,随即将身上的册子递给朱英,笑道:“锦衣卫那边还算是靠谱,老奴昨日下午去的,今天便就已经把临时场所,往后建址的场所,都给看好了。”  

朱英面色有些疑惑,接过册子。  

什么时候朝廷的事情,有这么高的效率了。  

昨日自己才提出,要办厂,今天场地就已经选好了?  

这怕是在后世,都没这么高的效率吧。  

犹记得,前世租房子的时候,哪怕是找了中介,都不是两天能搞定的事情,更别提是在大明这年代。  

朱英这个事情吩咐给张伯的时候,感觉一个月能搞好,都已经算是不错了。  

有些不信的,朱英翻看着册子里的内容。  

在册子上,有一个简单绘制的地图,旁边还有标识。  

下面是关于各个场子的临时选址,还有固定选址的情况,介绍,说明。  

甚至于,这里面的数据非常详细,一眼就能看出,不仅仅是选址,而且是经过了分析和调查。  

“这是锦衣卫谁负责的此事,差事办得相当不错,是个人才。”  

朱英看着看着,就有异常熟悉的感觉,仔细想去,这册子上记载,竟是和后世PPT有异曲同工之妙。  

换而言之,这简直就是一个简易版本的PPT呀。  

对于PPT,朱英可是熟悉得很,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都没少接触。  

大明还能有这样的人才,朱英便感兴趣的问道。  

张伯闻言回道:“说起这人,殿下可能还有些印象,此人名叫陈知,正是当初带着宋忠等人,第一次到茶楼里,来见殿下的。”  

朱英听到这话,下意识的回忆了一下,一个身影顿时在脑海中出现。  

不由失笑道:“原来是他,倒是有些缘分,现在他情况如何了,还是当初的小旗官吗。”  

张伯道;“陈知托殿下洪福,如今已经是千户了。”  

朱英点点头,说道;“不错,你到时候找个时间,让其来一趟皇宫,我亲自见见此人。”  

说道这里,朱英微微一笑,道:“或许,此人当是你往后的帮手,也不见得。”  

能够有这么快的办事效率,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到的。  

目前商业这块,也是个重点项目,而锦衣卫的职责,正在逐步的被治安司所替代,很大程度上,大明治安司,其实就跟朱英新创立的锦衣卫差不多。  

往后的锦衣卫,朱英更加倾向于作为皇帝的私人保镖类型,关键是现在的锦衣卫,在名声上并不是很好。  

而陈知的才能,在对这些工厂的管理上,显然是有很大的优势,稍稍点播,就能够独挡一方。  

“殿下,这里对于纺织厂的问题,在最后方,还请殿下示下,老奴当要如何行事。”  

张伯提醒说道。  

听到张伯的提醒,朱英继续往下看去,这才看到关于纺织厂固定选址所遇到的问题。  

微微沉吟,朱英说道:“自然是离西城越近越好,纺织厂不是说建立几年就不干了,这一旦建立,便就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场所。”  

“对于京师的百姓来说,当然距离是越近越好。”  

“有关于那些住户的迁移,倒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唯一稍微麻烦点的,便就是那些户籍没在的。”  

不就是拆迁嘛,这事还能不熟么。  

只是这两万人呢,有一万多人没有户籍在册,确实是个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这一万多人属于是流民的身份。  

其中的构成,有逃难的灾民,也有破产的百姓,或是从外地才过来的流动人口。  

对于他们的安置问题,要有妥善解决的方式。  

虽然哪怕是强拆,也没多大的关系,可以说几乎没有影响。  

但在朱英心中,有些来自于前世的原则,从来没有被打破过。  

这也是对于前世,仅存的尊重了。  

况且这对于朱英来说,也不是很大的事情,钱财方面,也没有太多的花费。  

想了想,朱英问道:“住在这里的百姓,生活中应该不会过于富裕,这般吧,让锦衣卫先去做个登记,对于有房屋的,给予补偿,至少要安排新的住所,并且要带地契。”  

“对于那些租户来说,就由商会出钱财,把租金退给他们,多弥补一个月的。”  

“场所的学徒,亦或是固定选址的建造,都是需要不少人的,在招工方面,给予这些人优先的权力。”  

张伯听到,微微有些诧异。  

包括旁边的叶月清,面色都有些变化。  

长孙殿下的这般做法,是真正的将百姓放在了心中,在此之前,像是长孙殿下这样的人,谁听说过?  

这是真正的大善。  

其实感动得最深的,还不是叶月清和张伯,而是旁边伺候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