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279章:真当陛下提不动刀了?

第279章:真当陛下提不动刀了?(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子,直接就朝着皇宫的方向过去。  

不管是张伯,亦或是张三,宋忠,叶月清等人,都有朱英的特殊签令,单独的腰牌,可以随时通行皇宫。  

毕竟都是自己比较亲近的人,在这方面,多少都是要有些优待的。  

而且张伯这边也同时负责商会的情报,有些紧急的事情不好耽误。  

此刻,朱英正在皇宫的演武场,看着禁卫军们操练。  

毕竟是皇宫的禁卫军,操练的时间比之其他京师卫所要更久,而且这些将士,是精锐中的精锐,身体素质更加强健。  

在年岁上,也有很大的优势,之前年岁比较大的,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朱英这次并没有站在高台上,而是在整个演武场里随意的走动观看,和将士们的距离,更加的接近。  

但凡朱英走到哪里,哪里的将士就跟打了鸡血一般,热气都在身上沸腾起来。  

其实作为宫廷禁卫军,他们需要经常巡逻,不管是对于大臣,亦或是陛下,都是可以经常看到的。  

不像是其他卫所的将士,就算见到,也只能是远远看上一眼,模糊不清。  

可朱英不同。  

现在的朱英,在宫廷禁卫军,尤其是目前在场的两万多人心中,已经是成了一种信仰,甚至可以说是盲目的崇拜。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整个禁卫军整体精气神的提高。  

更好的伙食,加上不间断的训练,优厚的退役条件。  

这样的待遇,可以说在整个历史王朝之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哪怕长孙殿下,并不是经常过来,可所有人的心中,已经发了巨大的变化。  

更别提,现在的宫廷禁卫军,已经加上了思想教育方面的课程,也就是和玄甲卫一般,在日落之后,还有一个时辰读书教育。  

这些教导的老师,都是从群英商会调度过来的,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朱英的弟子们。  

对于搞思想教育这块,朱英的这些弟子,可谓是轻车熟路。  

而且对于皇宫禁卫军,他们的热情程度,显热更高。  

朱英走在禁卫军的队列中,微微有些别扭,感受着全身从头到脚,那种强烈被注视的目光,稍微有点点发慌。  

这里,可是两万多个彪悍雄壮的大汉呢。  

没有一个瘦弱的,加上最近改善的伙食,大量的肉食供应下,更加强壮了。  

微微呼吸一口,朱英也知道自己应该说上两句。  

便就慢慢走向高台的方向。  

不过朱英并没有上高台,而是站在了高台的下面。  

当朱英站立好后,所有的将士彻底安静下来,目光看向长孙殿下。  

“对于你们最近的操练,本宫感到非常的满意,我很清楚的看到,在这里的将士们,没有一个人在偷懒,都是在刻苦的训练之中。”  

“或许你们其中有些消息比较灵通的,也应该是知道,对于大阅兵的奖赏。”  

“有关于这些奖赏的内容,应该你们的教练,都已经说过了,我就不在多提了。”  

“但是你们心中要清楚,在这一次的大阅兵中,观看的人员,不仅仅是本宫,陛下,还有所有的文武大臣。”  

“而且这次,将会有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也会共同观礼。”  

“初次之外,本宫亦是邀请了,所在正在京师的外臣,本宫想让那些表面上俯首称臣,暗地里却有着歪心思的他国使臣看清楚,大明的雄狮,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告诉本宫,你们会让本宫失望吗?”  

朱英扯起嗓子,大声的问道。  

“不会!不会!不会!”  

两万将士大声呐喊。  

朱英却皱着眉头,朗声呵斥道:“怎么一个个跟娘们似的,是没吃过饱饭吗,声音这么小,本宫听不清!!!”  

被这么一激,本就热血沸腾的将士们,哪里承受得住,一个个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大声的咆哮:“不会!!!不会!!!不会!!!”  

这股子气势,直冲整个皇宫,若是望向远方,甚至可以看到御花园的鸟儿,都被惊得飞起。  

几乎所有在皇宫的人,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将士们咆哮的声音。  

此刻的华盖殿中,朱元璋正在和几个尚书商议着关于高产作物的事情,还有和关于十月初一,大阅兵的安排。  

这次的大阅兵,有着三十六卫,二十万大军的调度,还有数十万百姓的观看,可以说是自大明立国后,最大的盛况了。  

就连上次朱英群英商会,举办的优惠大酬宾,都没有这般的气势。  

现在距离十月初一,也就五天不到的时间了,随着事情的传播,如今京师的人口,每天都在急剧的增加,都是从外地赶来的人。  

这也就是提前了十天的通知而已,京师周边的百姓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已经开始连夜朝着京师赶来。  

这还是有着束缚的关系,很多百姓都不被允许随意走到,不然若是提前两月昭告天下,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整个京师怕是都要人满为患。  

阅兵这种,在很多朝代都有发生,但那都是皇帝去巡查军营,或者就是在皇宫里举行,而不会允许百姓观礼,更别对观礼的百姓,没有限制的人数了。  

若不是外城如今禁止排队,怕是现在就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带着床褥等候了。  

这样的机会,对于忠心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  

对于心中有想法的细作来说,那是舍了命也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