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朱棣的野望(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于大明的统治来说,有很长的意义。  

最大的好处,就是意味着大明对于曾经蒙古帝国所有统治过的区域,都有合法收回的理由,这便叫:师出有名。  

蒙古帝国有多大?  

只说其稳定时期,版图面积超过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俄罗斯诸公国,南达爪洼中南半岛。  

版图最大时期面积甚至超过四千五百万平方公里,是现在后世版图的四倍有余,占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还多。  

要知道整个亚洲的陆地面积,包括所有岛屿在内,也不过四千四百万平方公里。  

这也就意味着,朱元璋的在承认蒙元正统后,大明作为后续继任的皇朝,对于所有蒙元帝国征服过疆域,都有合法统治的理由。  

派兵出征的时候,那不叫侵略,那叫收复疆域,而且是非常有利于统治其他少数民族。  

现如今的朱元璋治下,搞的就是民族大团结,所有的民族不分高低贵贱,都属于大明皇朝,所有向蒙元朝贡过的国家,也必须向大明朝贡。  

比如朱元璋若是去攻打安南,他就会告诉将士们,安南本就属于咱们大明的领土,我们是去收服安南,解救在那里的百姓。  

对于华夏文化来说,这样的师出有名,是非常必要的,胡乱的入侵,只会被自身的汉文化所否认,从而冠上暴君之类的名头,在很多方面都会遭到反对。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这般,在原历史上,哪怕是后世的满清帝王,顺治,康熙,都将朱元璋当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  

尤其是康熙,已经是朱元璋的小小小小迷弟了,不仅是六次南下去南京孝陵亲自祭拜朱元璋,更是为其立碑‘治隆唐宋!’。  

哪怕是在后世,那块碑也依然存在着。  

并不是普通的祭拜,作为满清皇帝,康熙本人在朱元璋的陵墓前,那可是三跪九叩。  

这其中当是有作秀的成分,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到了满清时期,朱元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依然是极为强势。  

自古杀开国忠臣者,无比背负骂名,唯有朱元璋,不管是汉人,亦或是其他民族,凡生存在神州大地上,对其皆是保持极为崇高的仰慕。  

宁妃关于滴血认亲的事情,在朱元璋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有助大孙名正言顺的继承自己的皇位。  

关于滴血认亲的结果,就朱元璋看来,那绝对是板上钉钉,没有任何问题的。  

滴血认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合血法,便就是清水碗里滴上两滴血液,相融便是亲人。  

还有一种叫滴骨法,滴血在先人的尸骨上,若是能够渗透进去,便是至亲。  

现在朱标的尸身正保存于仁智殿中,显然滴血和滴骨都是行不通的。  

死后的血液凝固,显然合血不可能,将血肉剔去,露出尸骨,那就是大不孝了。  

或许常氏的尸骨可以,但挖掘先母的尸身,这也不是个好主意。  

自古只有父子滴血认亲,爷孙好像没此先例,不过好在还有朱允熥,朱明月这样的同胞弟妹,也不至于无人可验。  

深夜,朱棣坐在大帐之内,和麾下两大将商讨此次扫平倭寇的方针。  

倭寇在大明的踪迹,主要以山东沿海为主,然后是江苏,浙江,目前来说福建及广东沿海地区,倭寇的活动还比较稀少。  

朱棣负责的地方,主要以山东为主,这里是倭寇侵袭最严重的地方,毕竟曾经的朱棣在军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负责山东地区,也是理所当然。  

朱棣有三大助力,其一便是耳熟能详的姚广孝,其实就目前的大明来说,姚广孝并不出名,是在靖难之后才会众多人所熟知。  

现在朱棣真正意义上的左膀右臂,便是张玉,朱能。  

燕王麾下诸将,“张玉善谋,朱能善战。”  

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臣,张玉和朱能及姚广孝,便是第二功臣。  

“殿下,如今山东沿海的倭寇行踪,大致已经摸清,请殿下示下接下来如何。”  

朱能询问说道。  

他虽然也姓朱,但并非朱元璋的朱,不过其父老家怀远人,和朱元璋也算是半个家乡人。  

朱能身材魁梧,说话的时候嗓门比较大,不过在朱棣的面前,刻意的压小了自己的声音。  

朱棣闻言说道:“现如今征伐倭寇并非本王一人,三哥也在,且三哥所负责的浙江地区,远比山东要轻松些。”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得主动出击。张玉,你看如何。”  

说到后面,朱棣向张玉询问道,在语气上也比较随意,没有端着自己亲王的架子。  

面前二人都是心腹,如姚广孝一般,甚至单论忠诚,比姚广孝要强得多。  

张玉今年已然是五十不惑之年,两鬓发白,和朱能这才二十二岁的壮小伙截然不同。  

听到询问后,并未急着回答,先微微沉吟片刻后才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晋王想来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急于证明自己。”  

“若是抢先在殿下之前,将浙江倭寇平定,这会让天下人都觉得殿下曾经的军功,不过是运气一说。”  

“唯有在晋王前率先平定倭寇,才能维持殿下的声势。”  

听到这番分析,朱棣点点头,在很多方面,张玉都能和自己想到一块去。  

张玉可不是什么没名气的人。  

早期在元末,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