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全能大画家 > 说日式英语的小哥,在屋顶上跳舞的女孩,以及掌中的水晶球

说日式英语的小哥,在屋顶上跳舞的女孩,以及掌中的水晶球(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就算是男女朋友,也不能晚上男生和女生一间混住。  

很抱歉,严格了一点,这是这里的规则。  

“PLEASE!PLEASE!PLEASE!”  

求求啦!  

我至今记得英方女老师脸上不厌其烦的告诫表情。  

我想她大概真的不了解我们,我觉得对我们这些学生,对我们的带队老师来说,这难道是需要用“求求啦”这样的词汇来特意跑过来叮嘱的事情么。  

但凡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用她“Please.”我们这边那位可怜的中学老师,已经心脏发出尖锐的爆鸣,选择去狗带了。  

因为文化差异。  

那场游学里,不同国家的人汇聚在一起,发生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每天我们上午都在学校里上课。  

班级里有位日本小哥,说着一口日式英语。  

我是一个很讨厌很讨厌地域歧视或者口音歧视的人,我觉得因为一个人的口音嘲笑别人不太好。  

我以前听过很多有关日式英语的段子…据说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听不明白,日本本地人都觉得沟通困难。  

我一向都觉得,那就是一种无聊的玩笑罢了。  

但那个日本小哥的日语,真的——  

只能说很独特。  

每个人,每个人,包括本地的老师,都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他一开口,大家就都在笑(这样不太好)。  

他也是一个很腼腆的人,有点社恐,闹得很不好意思。  

再后来。  

小组讨论的时候,他看了我一眼,想了想,他开始避开老师的视线,拿出一根铅笔,偷偷在讨论的纸条上写汉字。  

写他的名字。  

写他的观点。  

他写得很慢很慢,颠三倒四,但我能大概看懂,他所写得是什么样的含义。  

效率比说英语要高。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下午,他偷偷拿了一张纸条,用铅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慢慢的开始写字时的拘谨神态。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  

在距离东亚十个小时远飞机航程的地方,大家在一场英语外教课上,避开英国老师巡查的视线,偷偷摸摸的看一张张日本人写满着汉字的小纸条交流。  

真是分外神奇的经历。  

我还记得班级里还有一个女孩子,她来自中东的某个国家,我忘了具体的名字了。  

叙利亚么?亦或黎巴嫩?  

我就记得,她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那位英方教授震惊脸的说道——新闻上说,那地方是还在打仗吧?  

我记得小组交流的时候,她拿手机给我看,介绍她和朋友在乡下的那种小平房上光着脚跳舞。  

然后我给她介绍,为了开足马力备战高考,熬夜刷卷子的经历。  

想想看。  

其实也蛮自闭的。  

但我想,或许我不曾有过在房顶跳舞的时光,我这样稳定的,详和,宁静的读书时光,也是她所追求的。  

战乱地区的人民也在努力的生活。  

和平与繁荣真的是很好的事情。  

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  

那场旅行里,而那座城堡真的像是一只水晶球,天南地北的人们同时居住在小小的一域,一起学习与生活。  

很多刻板印象得到了消融。  

除了少数的两个——日式英语,以及伦敦的黑暗料理,在回国前的一周,去中餐馆吃饭的时候,我真的热泪盈眶了。  

但我想,我了解的又未必是真实的他们。  

有未必是真实的那些国家。  

大概很多日本人也能说很标准的英语,一个能暑假去欧洲游学,能在房子上跳舞的女孩子,也未必能代表动乱国家真实的生活面貌,后来我又知道,伦敦其实有好多好多高级餐厅。  

而且——  

戈登·拉姆齐竟然是英国人,认真的?  

所以我说——就像是水晶球。  

所有背景都被隐去了。  

只剩下了另人印象深刻的个体演员。  

哦,我还记得。  

有一天下午,英国老师很兴奋的告诉我们UAE的团要过来,每天都有很多国家的学生来,每天都有很多国家的学生离开,只有UAE是不同的。  

UAE联系了派对公司还是什么。  

整个学校都直接停课了。  

大家在草坪上开派对。  

我以前还以为UAE是迪拜,那时才知道UAE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反正应该都差不多。  

校园的草坪上播放着阿拉伯的音乐,巨大巨大的旗帜蛋糕,忘了有多大了,反正一百人吃不完的那种,自助餐,白袍飘飘的学生们在其中穿行,四周摆放着各种各样的UAE的国家展示板,还有微缩的哈利法塔的模型。  

他们邀请很多国家的学生都去体验那种白袍服饰,合影,听他们介绍本地的建筑。  

还有各种各样的礼品赠送。  

化妆品,首饰盒什么的。  

就真的很是离谱。  

我是一个很社恐的人,上述的事情都没有参与,但还是蹭到了安慰礼品,一只UAE的帽子,一只UAE的书包,还有个什么来着,记不太清了。反正只要去逛一圈,人人都有。  

于是。  

又一个刻板印象被加深了。  

就是中东的阔哥们是真的超有钱。  

可我又在想,同在学校里,UAE的派对和那个战乱国家的女孩,哪个更能代表真实的那里呢?  

都能代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