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越来越不像人(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桌前,先是放下了关于各种刺的研究,反而开始这个‘养鬼’一道。
等全部看完。
张逢细细品悟后,发现这个理念,其实和御兽的部分方法相通,但在精神上的凝练与研究,却又比御兽要多。
比如,怎么实现‘精神波动?’
又怎么样通过散发的精神波动,去控制自己所造出来的鬼物?
想了很久。
又研究了很久,并启动记忆风暴,搜索各种所学。
张逢感觉,这应该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同频’,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对接’。
那么武学上的超频,能不能用于这种链接?
其中又在灵念能否超频的问题上,张逢以往就做到了释放出的‘气’,带有部分超频波动,以及一些控制。
但现在是精神(灵念),那么这震起来,可能不会好受。
于是,雷厉风行的张逢觉得多想不如多试。
之后一震灵念。
张逢感觉一阵眩晕,直接趴在了桌子上。
等再次睁开眼。
外面的天色大亮。
张逢才知道自己睡着了。
这个挺好,是个不错的睡眠方法,就是睡完以后头还晕。
张逢知晓这是伤着灵念了。
毕竟灵念是具象化,是一种稳固的修灵架构,又和精神相关。
这一震。
张逢其实已经抱着‘死亡’的想法。
因为现在有5次复活机会,不是很害怕。
可这一试,没有死,只是浅浅的后遗症,四五天就能修复。
张逢忽然就来了想法,决定在慢慢超频灵念内,寻找到那个‘独有的精神频道’。
理论上来说,只要找到那个频道,那么就可以实现精神链接。
虽然每个人的精神可能都不一样,所需的共振幅度也不一样。
例如,自己一秒震2.7次,才能对接青山,震1.3次对接将军,震3.5次对接林道友。
但只要先找到架构,让自己成为一种可以随时调频的‘信号塔’。
那么是可以做到实时传讯与接收。
张逢觉得应该是可以的。
并且灵念和超频,这两种方法自己也会。
现在就是琢磨出信号塔的雏形。
这个雏形,也可以用1.7笔的土墙术法。
它虽然是杀伤术法,但追溯根本上,它是一个稳定的灵气架构。
更是自己所琢磨出来的‘术法’。
专门为了测试平衡,而研究出来的术法。
整体上,也像是‘一面墙’,看着就很厚重,也很稳。
又对于里面的平衡原因,张逢也基本吃透。
然后以这个平衡结构为原型。
这样一来,灵念超频时,就可以稳定到一个频率,形成一个类似电力网络(灵气架构)的稳定信号装置。
张逢学过电力,也学过仪器组装,还有信号等方面的学识。
现在就是实践,以1.7笔为中心,并用灵念造出来。
也可以先命名为‘1.7网络’版本。
想好计划蓝本。
张逢也找了一张纸笔,开始奋笔疾书的画雏形。
因为现在头太晕,还测试不了,但通过画出来的形体,进行微调,然后在实验。
虽然没有直接试的好,也没有直接数据反馈,可也是一种小小优化。
当然,这也是一种数据演算,我朝的盒,就是科研人员们,一笔一画在纸上算出来的。
完全是靠人脑。
五天后。
将军府的人都感觉高人‘疯’了。
因为他们送饭的时候,看到满屋子都是演算草纸。
上面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们也完全看不懂。
包括林道友等人偶尔过来,也看不懂。
哪怕这个世界内的科研人员们过来,一样看不懂。
因为张逢所计算的方式,不是方程式,也不是灵器结构,而是一种‘跳跃算法’。
比如,0.511114.5
其中有5个过程,也有最终结果。
张逢却是,1.52,然后没了。
完全没头没脑。
皆因张逢完全是跳跃式的相加,并且算到了一半,就知道最后的结果了,所以就没有继续往下算了。
这就是张逢的记忆风暴,整个人已经变成了一台人脑计算机。
但比起量子算力小楼来说,就是天差地别。
例如,曾经的灵石配方,如果以张逢目前的算力,再以同样的知识,去演算最终公式。
这可能需要几千万年。
但以一座‘超导量子算力小楼’来说,最多五百年。
之前是全球算两年多,算力差不多相当于五千座普通算力小楼。
如今的小楼,是以前的二十倍算力。
只是,小楼也有绝对劣势,那就是在各种参数不足的情况下,是算不出来的。
这就比不上人的创造性了。
小楼更多是在基础上优化与创新,却无法直接创造出它本身没有任何记载的参数物体。
张逢现在学的越来越多,也能直指大道,更为简单的比喻这种创造力。
就像是给电脑输入加法规则后,让它算123…9999999,电脑能一秒内给出答案。
但要让它算11,它直接程序错误。
同样。
张逢现在正在找‘新的规则’,关于神经学与灵气架构上的通用规则。
然而,太难了。
张逢五天一
等全部看完。
张逢细细品悟后,发现这个理念,其实和御兽的部分方法相通,但在精神上的凝练与研究,却又比御兽要多。
比如,怎么实现‘精神波动?’
又怎么样通过散发的精神波动,去控制自己所造出来的鬼物?
想了很久。
又研究了很久,并启动记忆风暴,搜索各种所学。
张逢感觉,这应该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同频’,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对接’。
那么武学上的超频,能不能用于这种链接?
其中又在灵念能否超频的问题上,张逢以往就做到了释放出的‘气’,带有部分超频波动,以及一些控制。
但现在是精神(灵念),那么这震起来,可能不会好受。
于是,雷厉风行的张逢觉得多想不如多试。
之后一震灵念。
张逢感觉一阵眩晕,直接趴在了桌子上。
等再次睁开眼。
外面的天色大亮。
张逢才知道自己睡着了。
这个挺好,是个不错的睡眠方法,就是睡完以后头还晕。
张逢知晓这是伤着灵念了。
毕竟灵念是具象化,是一种稳固的修灵架构,又和精神相关。
这一震。
张逢其实已经抱着‘死亡’的想法。
因为现在有5次复活机会,不是很害怕。
可这一试,没有死,只是浅浅的后遗症,四五天就能修复。
张逢忽然就来了想法,决定在慢慢超频灵念内,寻找到那个‘独有的精神频道’。
理论上来说,只要找到那个频道,那么就可以实现精神链接。
虽然每个人的精神可能都不一样,所需的共振幅度也不一样。
例如,自己一秒震2.7次,才能对接青山,震1.3次对接将军,震3.5次对接林道友。
但只要先找到架构,让自己成为一种可以随时调频的‘信号塔’。
那么是可以做到实时传讯与接收。
张逢觉得应该是可以的。
并且灵念和超频,这两种方法自己也会。
现在就是琢磨出信号塔的雏形。
这个雏形,也可以用1.7笔的土墙术法。
它虽然是杀伤术法,但追溯根本上,它是一个稳定的灵气架构。
更是自己所琢磨出来的‘术法’。
专门为了测试平衡,而研究出来的术法。
整体上,也像是‘一面墙’,看着就很厚重,也很稳。
又对于里面的平衡原因,张逢也基本吃透。
然后以这个平衡结构为原型。
这样一来,灵念超频时,就可以稳定到一个频率,形成一个类似电力网络(灵气架构)的稳定信号装置。
张逢学过电力,也学过仪器组装,还有信号等方面的学识。
现在就是实践,以1.7笔为中心,并用灵念造出来。
也可以先命名为‘1.7网络’版本。
想好计划蓝本。
张逢也找了一张纸笔,开始奋笔疾书的画雏形。
因为现在头太晕,还测试不了,但通过画出来的形体,进行微调,然后在实验。
虽然没有直接试的好,也没有直接数据反馈,可也是一种小小优化。
当然,这也是一种数据演算,我朝的盒,就是科研人员们,一笔一画在纸上算出来的。
完全是靠人脑。
五天后。
将军府的人都感觉高人‘疯’了。
因为他们送饭的时候,看到满屋子都是演算草纸。
上面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们也完全看不懂。
包括林道友等人偶尔过来,也看不懂。
哪怕这个世界内的科研人员们过来,一样看不懂。
因为张逢所计算的方式,不是方程式,也不是灵器结构,而是一种‘跳跃算法’。
比如,0.511114.5
其中有5个过程,也有最终结果。
张逢却是,1.52,然后没了。
完全没头没脑。
皆因张逢完全是跳跃式的相加,并且算到了一半,就知道最后的结果了,所以就没有继续往下算了。
这就是张逢的记忆风暴,整个人已经变成了一台人脑计算机。
但比起量子算力小楼来说,就是天差地别。
例如,曾经的灵石配方,如果以张逢目前的算力,再以同样的知识,去演算最终公式。
这可能需要几千万年。
但以一座‘超导量子算力小楼’来说,最多五百年。
之前是全球算两年多,算力差不多相当于五千座普通算力小楼。
如今的小楼,是以前的二十倍算力。
只是,小楼也有绝对劣势,那就是在各种参数不足的情况下,是算不出来的。
这就比不上人的创造性了。
小楼更多是在基础上优化与创新,却无法直接创造出它本身没有任何记载的参数物体。
张逢现在学的越来越多,也能直指大道,更为简单的比喻这种创造力。
就像是给电脑输入加法规则后,让它算123…9999999,电脑能一秒内给出答案。
但要让它算11,它直接程序错误。
同样。
张逢现在正在找‘新的规则’,关于神经学与灵气架构上的通用规则。
然而,太难了。
张逢五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