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混乱的开端(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大部分都是一笔糊涂账。
有阴谋诡计,有机缘巧合,还有的纯粹是误会。
甭管真相是什么,都不影响最终结局。
成国公病故,礼部以最快速度,搭设起了灵堂。
孝子贤孙们还在路上,军中将领已经接二连三赶来祭拜。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杀气。
让负责充当迎宾的礼部侍郎,很是头疼。
成国公之死,又不是他的责任。
这帮武夫把怨气往他头上撒,完全是无妄之灾。
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招惹成国公。
“大人,镇远侯到了。”
收到这个消息,杜侍郎急忙起身迎接。
内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早知道这苦差事如此棘手,就该学习礼部尚书战略性“病倒”。
成国公和镇远侯病重,在军中根本不是秘密。
现在已经死了一个,剩下的一个不安心养病,还跑出来蹦弹。
万一不小心,在祭奠过程中出点儿意外,他可兜不住。
“陛下,来过了么?”
没理会杜侍郎的客气,李原当即问出了关心的问题。
按照礼仪规制,正常情况下王公贵族死亡,皇帝只需要打发人代为祭奠即可。
可现在明显不是正常情况,成国公不光死于任上,更是死在御驾亲征途中。
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皇帝也该亲自走一趟。
“陛下,打发徐公公来过了。”
杜侍郎一脸忐忑的回答道。
事实上,永宁帝没有亲自过来,他也觉得皇帝太过薄凉。
对大虞朝来说,成国公可是力挽狂澜的大功臣。
活着的时候,权势地位就达到了顶峰,死后也该予以哀荣。
尤其是在子嗣,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朝廷更需要重视其身后事。
在普通人眼中,皇帝亲自祭奠是荣耀。
搁在勋贵身上,这就是政治表态。
很明显,永宁帝不想看着勋贵系继续做大。
舞阳侯的身后事,他就没有露面。
现在轮到成国公的丧事,他同样不想露面。
倒不是铁石心肠,主要是政治上,不容许有柔情。
勋贵系的柱石再去一位,正是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候。
一旦皇帝亲自祭奠,就会被人百官认为这是政治表态。
到时候一大堆的投机者,都会顺势倒向勋贵系。
勋贵系摇摇欲坠的局势,立即就能稳定下来。
没有了成国公,还会有其他勋贵上来补位,很容易完成权力平稳过渡。
对勋贵系是利好,对朝中其他派系,就是一场灾难。
勋贵系继续执掌朝政,大家还怎么混?
不光百官不想看到,永宁帝更无法容忍。
“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原挥了挥手说道。
确定了皇帝没来,虽然让他很是失望,但也在预料之中。
“下官告退!”
说完之后,满头大汗的杜侍郎,急忙从灵堂中退了出去。
镇远侯要干嘛,不是他有资格过问的。
“劳烦老先生,检查一下景兄的尸体。”
打发了礼部官员后,李原强忍着悲痛,对随行的仵作吩咐道。
“侯爷言重了,小人定当竭尽所能。”
说完,在李家三兄弟的帮助下,缓缓打开了棺木。
“没有外伤和中毒迹象,不过国公爷死前有过大出血,疑似有药物相克,或者是食物相克。”
半晌功夫后,老者晃晃悠悠的说道。
哪怕不懂政治,他也知道这样的结果,传出去会出大事。
可职业素养,又不允许他说谎。
“盖上吧!
今天的事情,还请老先生代为保密。
我们只是过来祭奠景兄,并没有其他事发生。”
李原平静的说道。
对眼前的结果,他非常不满意,可又不得不先捂盖子。
以景国良的身份地位,饮食起居都有专人负责。
包括御医开的方子,都会有人检查确认没问题之后,才会使用。
“药物相克”,或者是“食物相克”,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侯爷,或许可以派人检查一下,国公爷生前用的器物。”
老仵作略显持续的说道。
事实上,他是不想多事的。
经验告诉他,介入的越多,就会死的越快。
可李原的礼遇,让他忍不住多嘴。
“多谢先生提醒!”
“李来,取百两纹银赠与先生。”
李原缓缓说道。
如果换个时间点,他多半会选择灭口。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身体到了这一步,他也没多久好活的,没心思替大虞收拾烂摊子。
无需担心消息走漏,他自己就准备把事情捅出去,顺便向永宁帝要个说法。
到了这种时候,甭管永宁帝是否对景国良出手,都不再重要。
关键是政治补偿,必须要争取到手。
右路军身陷重围,景家的局势危在旦夕。
如果皇帝不明确表态予以支持,后续少不了一些列的麻烦。
一旦景家倒下了,一家独大的李家,也就陷入了众矢之的。
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够压制各方不服,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朝中的权势,还能更进一步,真正实现权倾朝野。
可一旦他故去,袭爵的幼子,根本无法接收这笔庞大
有阴谋诡计,有机缘巧合,还有的纯粹是误会。
甭管真相是什么,都不影响最终结局。
成国公病故,礼部以最快速度,搭设起了灵堂。
孝子贤孙们还在路上,军中将领已经接二连三赶来祭拜。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杀气。
让负责充当迎宾的礼部侍郎,很是头疼。
成国公之死,又不是他的责任。
这帮武夫把怨气往他头上撒,完全是无妄之灾。
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招惹成国公。
“大人,镇远侯到了。”
收到这个消息,杜侍郎急忙起身迎接。
内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早知道这苦差事如此棘手,就该学习礼部尚书战略性“病倒”。
成国公和镇远侯病重,在军中根本不是秘密。
现在已经死了一个,剩下的一个不安心养病,还跑出来蹦弹。
万一不小心,在祭奠过程中出点儿意外,他可兜不住。
“陛下,来过了么?”
没理会杜侍郎的客气,李原当即问出了关心的问题。
按照礼仪规制,正常情况下王公贵族死亡,皇帝只需要打发人代为祭奠即可。
可现在明显不是正常情况,成国公不光死于任上,更是死在御驾亲征途中。
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皇帝也该亲自走一趟。
“陛下,打发徐公公来过了。”
杜侍郎一脸忐忑的回答道。
事实上,永宁帝没有亲自过来,他也觉得皇帝太过薄凉。
对大虞朝来说,成国公可是力挽狂澜的大功臣。
活着的时候,权势地位就达到了顶峰,死后也该予以哀荣。
尤其是在子嗣,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朝廷更需要重视其身后事。
在普通人眼中,皇帝亲自祭奠是荣耀。
搁在勋贵身上,这就是政治表态。
很明显,永宁帝不想看着勋贵系继续做大。
舞阳侯的身后事,他就没有露面。
现在轮到成国公的丧事,他同样不想露面。
倒不是铁石心肠,主要是政治上,不容许有柔情。
勋贵系的柱石再去一位,正是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候。
一旦皇帝亲自祭奠,就会被人百官认为这是政治表态。
到时候一大堆的投机者,都会顺势倒向勋贵系。
勋贵系摇摇欲坠的局势,立即就能稳定下来。
没有了成国公,还会有其他勋贵上来补位,很容易完成权力平稳过渡。
对勋贵系是利好,对朝中其他派系,就是一场灾难。
勋贵系继续执掌朝政,大家还怎么混?
不光百官不想看到,永宁帝更无法容忍。
“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原挥了挥手说道。
确定了皇帝没来,虽然让他很是失望,但也在预料之中。
“下官告退!”
说完之后,满头大汗的杜侍郎,急忙从灵堂中退了出去。
镇远侯要干嘛,不是他有资格过问的。
“劳烦老先生,检查一下景兄的尸体。”
打发了礼部官员后,李原强忍着悲痛,对随行的仵作吩咐道。
“侯爷言重了,小人定当竭尽所能。”
说完,在李家三兄弟的帮助下,缓缓打开了棺木。
“没有外伤和中毒迹象,不过国公爷死前有过大出血,疑似有药物相克,或者是食物相克。”
半晌功夫后,老者晃晃悠悠的说道。
哪怕不懂政治,他也知道这样的结果,传出去会出大事。
可职业素养,又不允许他说谎。
“盖上吧!
今天的事情,还请老先生代为保密。
我们只是过来祭奠景兄,并没有其他事发生。”
李原平静的说道。
对眼前的结果,他非常不满意,可又不得不先捂盖子。
以景国良的身份地位,饮食起居都有专人负责。
包括御医开的方子,都会有人检查确认没问题之后,才会使用。
“药物相克”,或者是“食物相克”,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侯爷,或许可以派人检查一下,国公爷生前用的器物。”
老仵作略显持续的说道。
事实上,他是不想多事的。
经验告诉他,介入的越多,就会死的越快。
可李原的礼遇,让他忍不住多嘴。
“多谢先生提醒!”
“李来,取百两纹银赠与先生。”
李原缓缓说道。
如果换个时间点,他多半会选择灭口。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身体到了这一步,他也没多久好活的,没心思替大虞收拾烂摊子。
无需担心消息走漏,他自己就准备把事情捅出去,顺便向永宁帝要个说法。
到了这种时候,甭管永宁帝是否对景国良出手,都不再重要。
关键是政治补偿,必须要争取到手。
右路军身陷重围,景家的局势危在旦夕。
如果皇帝不明确表态予以支持,后续少不了一些列的麻烦。
一旦景家倒下了,一家独大的李家,也就陷入了众矢之的。
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够压制各方不服,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朝中的权势,还能更进一步,真正实现权倾朝野。
可一旦他故去,袭爵的幼子,根本无法接收这笔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