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战争起(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自家儿子、侄儿、兄弟、族人,在战场上和北虏厮杀,居然有人在旁边说风凉话,谁能够忍得住。
如果不是场合不对,此刻他已经挨揍了。
对眼前的变化,赖耀华心里同样打鼓。
可是没有办法,御史都察院作为大喷子机构,一直都是文武争斗的急先锋。
能够坐上左都御史的位置,他的政治立场不言而喻。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不能认。
为了文官集团的利益,把勤王置于了危险境地,在政治上是非常丢分的。
现在皇帝把问题抛了出来,文官们肯定不能接茬。
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御史就得上战场。
偏偏下面的小弟,都被皇帝的怒吼吓住了,他这个御史头子只能亲自下场。
“混账东西!”
“既然你说的这么厉害,那就干脆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北虏乖乖退兵。
没有能力,就不要在朝堂上添乱!”
镇东侯当即怒斥道。
充满杀气的目光,让附近的文官,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一步。
勋贵系巨头们不在,不等于朝中就完全无人了。
其他勋贵只是能力差了点儿,不代表就没有脾气。
“陛下,请诛此贼,以正视听!”
一旁的武乡侯更是放出了狠招。
文武纷争,再一次在朝堂上点燃。
“两位侯爷,暂且息怒!”
“赖大人,只是心直口快,一时失言,绝没有别的意思。”
吏部尚书岳铭宇急忙开口劝说道。
不过这种劝架,更像是火上浇油。
“心直口快”,用在这种场合,分明就是嫌火不够旺。
显然,文官集团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
前面为了善后,各方短暂合作一次,现在又各自分道扬镳。
文武纷争,只是大虞朝众多矛盾中的一个小分支。
平日里争斗最多的,还是文官之间的内斗。
北虏入侵,距离京师仅一步之遥,这种时候明显不适合挑起文武之争。
作为入阁竞争对手,岳铭宇果断选择打着平息矛盾的旗号,在赖耀华背后捅了一刀。
“哼!”
“哼!”
伴随着两声冷喝,文武争斗的火苗,暂时被压制下来。
大家都不是傻子,勋贵系也不愿意给文官们当刀。
赖耀华固然可恨,其他文官也不一定是好东西。
全力出手把左都御史拉下马不难,关键是这么干,勋贵集团获得不了实质性的好处。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
“陛下,北虏多是骑兵,战争一旦拖下去,勤王大军很容易被敌军围困。
短时间内,朝廷没有能力派出援兵,昌平州那边是顾不上了。
干脆下旨让舞阳侯所部找机会撤下来,前往通州驻守,保障运河大动脉的畅通。”
徐文岳缓缓开口说道。
大虞的家底被折腾的差不多了,现在拥有的精锐,差不多就是朝廷的极限。
年轻一代勋贵子弟,有点能力的都进入军中。
连同他们一起入伍的,还有各家训练的家丁。
靠着这些人,才拉起了现在的队伍。
一旦损失惨重,后面就算补充了兵力,也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军官。
“徐阁老,现在双方厮杀的这么厉害,哪里是说撤就能撤的。
北虏又不是傻子,勤王大军真要是从撤退,敌人立即就会扑上来。
稍有不慎,撤退就会变成大溃败。”
谷嘉熙摇了摇头说道。
内心深处,他也隐隐有些后悔。
早知道北虏来的这么快,就不该逼舞阳侯出兵。
北虏再次兵围京师,政治影响确实恶劣。
如果能拦得住,肯定得拦着。
现在的情况非常明显,敌人先下手为强,勤王大军在野战中步兵打骑兵。
纵使侥幸击败敌军,也很难取得战果。
京师再次被围困,几乎成了定局,那就没必要赔上一支精锐。
“借助夜色掩护,还是有机会撤下来一部分的。
就算保不住整支大军,也要保住军中的骨干力量。”
徐文岳语气低沉的说道。
战斗还没分出胜负,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无论皇帝,还是群臣的脸色都不好看。
不过这一次,大家没有急着跳出来反驳。
真要是事不可为,保住军中骨干力量,就是最好的选择。
大虞朝不缺人,普通士卒就算死上再多,都可以补充。
只要军中骨干力量在,过上一年半载,就能恢复战斗力。
“徐阁老,您未免太过悲观了。
舞阳侯乃我朝名将,论起战场局势判断,不是我等能够比的。
真要是事不可为,他自然知道怎么应对,无需我们这些人操心。”
停顿了片刻之后,罗泽风脸色阴沉的回应道。
一旦朝廷下令撤退,那就是对之前军事行动的否定。
做出了错误决策,肯定是需要有人负责的。
最适合背锅的,无疑是兵部。
无论是长城防线崩溃,还是后续战争打的一团糟,兵部都难辞其咎。
再加上一场大败,他这位兵部尚书,这辈子都别想从坑里爬出来。
如果不是前面的贪腐案牵扯人员太多,各派为了自身利益,必须力挺兵部。
罗泽风这位兵部尚书,早就进了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