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调兵遣将(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过去帮忙运输。
通知下去,让各地卫所做好接收灾民的准备工作。
两广卫所迁移之后,还有大量的空置房屋,也可以安排一些灾民过去居住。
为了更好的管理地方,让各地卫所递交转业名单。
凡年满三十岁未上总旗者,年满三十五岁未上百户者,一律转入地方任职。
以往那些退役的伤兵,身体恢复过来的,稍加培训之后,安排他们到基层任职。
让军中将领做好下面官兵的思想工作,不要闹出乱子来。”
李牧略显伤感的说道。
他预想过各种移民方式,唯独没有想到,黄河决堤给他带大量移民。
不过事已至此,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善后。
至于移民过程中的损耗,直接被无视掉了。
移民之路再怎么艰难,好歹有人提供吃喝,总比留在原地易子而食的强。
为了安置移民,李牧甚至提前启动了退役制度。
按照最初的计划,退役制度应该在明年提出,然后逐步在军中推广。
事实上,在维护地方稳定上,军管制度是最高效的手段。
不过军队始终都是军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民生上。
自从采取分地措施后,安南百姓都变成了大虞百姓。
加上前面的打击士绅措施,帮当地百姓完成了物理清账,让他们弯了一辈子的腰直了起来。
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以往那些隐藏在民间的反虞力量,纷纷暴露出来。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原本忠于安南王的力量被清空,地方治安大为好转。
现在已经具备了,让地方恢复正常的条件。
“侯爷,地方治理是文官的活儿。
让军官转业到地方任职也就罢了,士兵也安排到地方上,怕是容易出乱子。”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活了这么多年,他都没见过这种操作,就连史书上也找不到先例。
如此超出认知的改革,他着实无法判断前景如何。
“放心好了,不会出乱子的。
军中最讲究的就是秩序,他们或许不是合格的施政者,却是合格的执行者。
只要能够执行都护府的命令,确保地方上的稳定,本侯就满足了。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治理地方,那些都是理想状态。
我大虞朝那么多官员,个个都饱读诗书,还不是把地方治理的一团糟!”
李牧不屑的说道。
如果让这些转业军人发展地方经济,那大概率会搞的一团糟。
可单纯只让他们维护地方秩序,传达都护府的政令,那就不一样了。
思维机械不要紧,不知变通也没关系,李牧要的是执行力。
养心殿。
“河南巡抚传来急报,叛军围困了开封府。
诸位爱卿,可有见解?”
永宁帝一脸疲惫的询问道。
赈灾的钦差还没出京,地方上又出事了。
灾民和叛军搅合到了一起,在河南攻城略地,直接打到了开封城下。
“陛下,臣这位赈灾钦差,怕是要变成平叛钦差了。
叛军能兵围开封,显然是大势已成,光靠河南官军无法收拾烂摊子。
原来在山西围剿叛军的各路官军,也纷纷损失惨重。
整个北方除九边之外的军事力量,全部遭到重创。
考虑到北虏随时可能入寇,现在唯有从江南总督和闽浙总督麾下抽调部队,组织围剿大军入河南平叛。”
谷嘉熙自嘲道。
人都没动身,就先背上了赈灾不利的锅。
赈灾钦差变平叛钦差,这绝不是什么夸奖的词。
沾上了这个污点,未来史书上他的历史评价,直接下降一个档次。
喊冤没有意义,既然到了位置上,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谷阁老,想要从两地调兵也不容易。
舞阳侯上奏,南直隶的受灾人数已过百万。
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已经调集了三镇兵马进入灾区。
江南总督治下,一共就五镇兵马。
白莲教叛军刚被剿灭,地方上还有残余力量,大军不可倾巢而出。
最多抽调一镇兵马过来帮忙,闽浙总督那边倒是可以抽调两到三镇兵马参战。
看似兵力充沛,实际上这次情况不同寻常。
大军在发起围剿的同时,还要承担赈灾重任。
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河南大地,用粮食比用军队更能瓦解叛军。
为了确保叛军不向山东、陕西、山西扩散,上述地区也要派兵驻守。”
武乡侯的话音落地,大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大虞朝的军队,居然又一次不够用了。
这让此前嚷嚷着裁军的一众大员,很是尴尬。
幸好朝廷没批准裁军,不然面对现在的困境,就只能抓瞎了。
“从京营中抽调四镇,分别进驻山东和山西,以遏制叛军向两地流窜。
至于陕西那边,只要扼守好潼关,想来不会出大问题。”
兵部尚书罗泽风当即给出了方案。
只不过这一次,群臣都犹豫了。
京营的力量,早就不复巅峰时期。
上一次北虏入侵,给京营造成的损失,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
倒不是勋贵系不重视京营,主要是事有轻重缓急。
朝廷的财政,优先支持九边,南方平叛的经费都是自筹。
连带
通知下去,让各地卫所做好接收灾民的准备工作。
两广卫所迁移之后,还有大量的空置房屋,也可以安排一些灾民过去居住。
为了更好的管理地方,让各地卫所递交转业名单。
凡年满三十岁未上总旗者,年满三十五岁未上百户者,一律转入地方任职。
以往那些退役的伤兵,身体恢复过来的,稍加培训之后,安排他们到基层任职。
让军中将领做好下面官兵的思想工作,不要闹出乱子来。”
李牧略显伤感的说道。
他预想过各种移民方式,唯独没有想到,黄河决堤给他带大量移民。
不过事已至此,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善后。
至于移民过程中的损耗,直接被无视掉了。
移民之路再怎么艰难,好歹有人提供吃喝,总比留在原地易子而食的强。
为了安置移民,李牧甚至提前启动了退役制度。
按照最初的计划,退役制度应该在明年提出,然后逐步在军中推广。
事实上,在维护地方稳定上,军管制度是最高效的手段。
不过军队始终都是军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民生上。
自从采取分地措施后,安南百姓都变成了大虞百姓。
加上前面的打击士绅措施,帮当地百姓完成了物理清账,让他们弯了一辈子的腰直了起来。
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以往那些隐藏在民间的反虞力量,纷纷暴露出来。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原本忠于安南王的力量被清空,地方治安大为好转。
现在已经具备了,让地方恢复正常的条件。
“侯爷,地方治理是文官的活儿。
让军官转业到地方任职也就罢了,士兵也安排到地方上,怕是容易出乱子。”
兰林杰委婉的提醒道。
活了这么多年,他都没见过这种操作,就连史书上也找不到先例。
如此超出认知的改革,他着实无法判断前景如何。
“放心好了,不会出乱子的。
军中最讲究的就是秩序,他们或许不是合格的施政者,却是合格的执行者。
只要能够执行都护府的命令,确保地方上的稳定,本侯就满足了。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治理地方,那些都是理想状态。
我大虞朝那么多官员,个个都饱读诗书,还不是把地方治理的一团糟!”
李牧不屑的说道。
如果让这些转业军人发展地方经济,那大概率会搞的一团糟。
可单纯只让他们维护地方秩序,传达都护府的政令,那就不一样了。
思维机械不要紧,不知变通也没关系,李牧要的是执行力。
养心殿。
“河南巡抚传来急报,叛军围困了开封府。
诸位爱卿,可有见解?”
永宁帝一脸疲惫的询问道。
赈灾的钦差还没出京,地方上又出事了。
灾民和叛军搅合到了一起,在河南攻城略地,直接打到了开封城下。
“陛下,臣这位赈灾钦差,怕是要变成平叛钦差了。
叛军能兵围开封,显然是大势已成,光靠河南官军无法收拾烂摊子。
原来在山西围剿叛军的各路官军,也纷纷损失惨重。
整个北方除九边之外的军事力量,全部遭到重创。
考虑到北虏随时可能入寇,现在唯有从江南总督和闽浙总督麾下抽调部队,组织围剿大军入河南平叛。”
谷嘉熙自嘲道。
人都没动身,就先背上了赈灾不利的锅。
赈灾钦差变平叛钦差,这绝不是什么夸奖的词。
沾上了这个污点,未来史书上他的历史评价,直接下降一个档次。
喊冤没有意义,既然到了位置上,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谷阁老,想要从两地调兵也不容易。
舞阳侯上奏,南直隶的受灾人数已过百万。
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已经调集了三镇兵马进入灾区。
江南总督治下,一共就五镇兵马。
白莲教叛军刚被剿灭,地方上还有残余力量,大军不可倾巢而出。
最多抽调一镇兵马过来帮忙,闽浙总督那边倒是可以抽调两到三镇兵马参战。
看似兵力充沛,实际上这次情况不同寻常。
大军在发起围剿的同时,还要承担赈灾重任。
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河南大地,用粮食比用军队更能瓦解叛军。
为了确保叛军不向山东、陕西、山西扩散,上述地区也要派兵驻守。”
武乡侯的话音落地,大殿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起来。
大虞朝的军队,居然又一次不够用了。
这让此前嚷嚷着裁军的一众大员,很是尴尬。
幸好朝廷没批准裁军,不然面对现在的困境,就只能抓瞎了。
“从京营中抽调四镇,分别进驻山东和山西,以遏制叛军向两地流窜。
至于陕西那边,只要扼守好潼关,想来不会出大问题。”
兵部尚书罗泽风当即给出了方案。
只不过这一次,群臣都犹豫了。
京营的力量,早就不复巅峰时期。
上一次北虏入侵,给京营造成的损失,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
倒不是勋贵系不重视京营,主要是事有轻重缓急。
朝廷的财政,优先支持九边,南方平叛的经费都是自筹。
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