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移民(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数怀念前朝的遗老遗少,在这波分地运动中,也无处遁形。
丧失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他们就是黑夜里的明灯,走到哪里就被人举报到哪里。
现在举报一名反贼余孽,可是奖赏十亩地,这个价钱都足够买一条人命了。
为了分到土地,许多山贼都洗手不干下了山。
一时间安南地区的社会治安大幅度好转,民间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唯一遗憾的是当地人纪律意识不强,经常乱哄哄的一片。
“末将遵命!”
孔玉堂当即答应道。
尽管不知道李牧为何要单独强调纪律,他还是习惯性的选择执行命令。
新鲜出炉的安南都护府,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军营。
没有足够的文官可用,李牧全盘启用军中将领管理地方。
事实上,他一度还准备把安南变成放大版的卫所。
毕竟,大家的管理经验,都是管理卫所的。
直接全盘复制过来,一点儿隔阂都没有。
只是考虑到军功田的存在,按照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问题。
估摸着要不了二十年,大虞卫所的弊端,都会在安南出现。
在利益的驱动下,军官们很容易变成趴在普通百姓身上吸血的吸血鬼。
一旦被将领利益污染,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迅速衰落下去。
索性采取了折中方案,官兵和平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无需官方插手他们的生产。
在这套体系之外,又延用了之前的管理模式,搞出了国有农场。
被朝廷流放的罪犯,以及在安南俘虏的战犯和家属,全部编入国有农场中劳动。
反正安南地区别的不多,就是待开垦的土地多。
开发完了安南,还可以开发三宣六慰,或者是继续向南扩张。
“安南都护府”安的是两广云贵以南地区,这个以南具体有多远,朝廷没有明确规定。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能力往南打,就可以一直扩张下去。
“兰先生,移民安置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
李牧转头向兰林杰询问道。
封建王朝移民,就是一部血泪史。
官方亲自下场组织的移民,肯定不能和以往一样,直接放任自流。
除了沿途提供后勤保障外,安置地还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涉及到数百万人口的迁徙,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
“侯爷,为了安置移民,我们设置了一千个临时聚居点,修建了十万套临时住宅。
前期移民主要是军属,无需在聚居点停留。
在军功田所在地,给他们划分口粮田,就近进行安置。
因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住宅只能靠他们自行建造。
都护府开放附近山林,允许他们自行伐木建房。
临时居住问题,可以把军中的帐篷借给他们。
聚居点的临时住宅,主要是为国内移民准备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预计移民将在临时聚居点停留不超过两个月,就会安排到地方上。
一应基础设施,还在筹备中。
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我们计划先安置完军户后,再让其他移民过来。
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按照我们的移民计划,未来三年内从两广引入三百万移民,这势必导致两广卫所人口亏空。”
兰林杰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没有办法,李牧的分地政策,对底层民众吸引力太大。
尤其是一众军户,他们跑的最积极。
刚开始还有人恋家不愿意离开,可是随着邻居们纷纷报名,这些人也不免受到影响。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两广卫所九成以上的军户,都报名加入到了移民大军。
这还是消息没传开,不然的话,卫所外面的民众也会跟着报名。
大量的人口离开,卫所就闲置了下来。
虽然李牧的经营重心转向了安南,但两广依然是根基之地,不能轻易丢弃。
经营好了卫所,可是能养活十几万军队。
放这么一支部队在两广境内,就算未来他从两广总督任上下来,依旧能对当地保持影响力。
“人口亏空不用担心,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两广地区人口不足,那就从其他省份拉人过来。
拿着本侯的名帖,直接和各省衙门接触即可。
尤其是北方各省,天灾人祸之下,外出讨生活的人都可以引过来。
重点放在陕西,那边的官员会给本侯面子。”
李牧想了想说道。
一门双侯的李家,虽然算不上天下第一豪门,但在关中绝对是一道护官符。
拿着他的名帖过去,有李氏宗族帮忙,移民工作会顺利很多。
人口虽然是一笔宝贵财富,但灾年遇上的不算。
对地方衙门和本地士绅来说,灾民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有人帮他们把麻烦弄走,无疑是帮了大忙,大家欢送都来不及。
灾民一旦进入湖广,后面的路上,到处都是他的旧部。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军队护送。
“侯爷,从关中引入移民不难,问题是这么一来,钱粮开销就大的去了。
事实上,光把两广的军户迁徙过来,我们就要付出数百万两的开销。
相对而言,军户的情况还算好的。
士兵们在南征中大都有所收获,加上往日里的积
丧失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他们就是黑夜里的明灯,走到哪里就被人举报到哪里。
现在举报一名反贼余孽,可是奖赏十亩地,这个价钱都足够买一条人命了。
为了分到土地,许多山贼都洗手不干下了山。
一时间安南地区的社会治安大幅度好转,民间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唯一遗憾的是当地人纪律意识不强,经常乱哄哄的一片。
“末将遵命!”
孔玉堂当即答应道。
尽管不知道李牧为何要单独强调纪律,他还是习惯性的选择执行命令。
新鲜出炉的安南都护府,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军营。
没有足够的文官可用,李牧全盘启用军中将领管理地方。
事实上,他一度还准备把安南变成放大版的卫所。
毕竟,大家的管理经验,都是管理卫所的。
直接全盘复制过来,一点儿隔阂都没有。
只是考虑到军功田的存在,按照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问题。
估摸着要不了二十年,大虞卫所的弊端,都会在安南出现。
在利益的驱动下,军官们很容易变成趴在普通百姓身上吸血的吸血鬼。
一旦被将领利益污染,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迅速衰落下去。
索性采取了折中方案,官兵和平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无需官方插手他们的生产。
在这套体系之外,又延用了之前的管理模式,搞出了国有农场。
被朝廷流放的罪犯,以及在安南俘虏的战犯和家属,全部编入国有农场中劳动。
反正安南地区别的不多,就是待开垦的土地多。
开发完了安南,还可以开发三宣六慰,或者是继续向南扩张。
“安南都护府”安的是两广云贵以南地区,这个以南具体有多远,朝廷没有明确规定。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能力往南打,就可以一直扩张下去。
“兰先生,移民安置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
李牧转头向兰林杰询问道。
封建王朝移民,就是一部血泪史。
官方亲自下场组织的移民,肯定不能和以往一样,直接放任自流。
除了沿途提供后勤保障外,安置地还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涉及到数百万人口的迁徙,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
“侯爷,为了安置移民,我们设置了一千个临时聚居点,修建了十万套临时住宅。
前期移民主要是军属,无需在聚居点停留。
在军功田所在地,给他们划分口粮田,就近进行安置。
因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住宅只能靠他们自行建造。
都护府开放附近山林,允许他们自行伐木建房。
临时居住问题,可以把军中的帐篷借给他们。
聚居点的临时住宅,主要是为国内移民准备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预计移民将在临时聚居点停留不超过两个月,就会安排到地方上。
一应基础设施,还在筹备中。
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我们计划先安置完军户后,再让其他移民过来。
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按照我们的移民计划,未来三年内从两广引入三百万移民,这势必导致两广卫所人口亏空。”
兰林杰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没有办法,李牧的分地政策,对底层民众吸引力太大。
尤其是一众军户,他们跑的最积极。
刚开始还有人恋家不愿意离开,可是随着邻居们纷纷报名,这些人也不免受到影响。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两广卫所九成以上的军户,都报名加入到了移民大军。
这还是消息没传开,不然的话,卫所外面的民众也会跟着报名。
大量的人口离开,卫所就闲置了下来。
虽然李牧的经营重心转向了安南,但两广依然是根基之地,不能轻易丢弃。
经营好了卫所,可是能养活十几万军队。
放这么一支部队在两广境内,就算未来他从两广总督任上下来,依旧能对当地保持影响力。
“人口亏空不用担心,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两广地区人口不足,那就从其他省份拉人过来。
拿着本侯的名帖,直接和各省衙门接触即可。
尤其是北方各省,天灾人祸之下,外出讨生活的人都可以引过来。
重点放在陕西,那边的官员会给本侯面子。”
李牧想了想说道。
一门双侯的李家,虽然算不上天下第一豪门,但在关中绝对是一道护官符。
拿着他的名帖过去,有李氏宗族帮忙,移民工作会顺利很多。
人口虽然是一笔宝贵财富,但灾年遇上的不算。
对地方衙门和本地士绅来说,灾民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有人帮他们把麻烦弄走,无疑是帮了大忙,大家欢送都来不及。
灾民一旦进入湖广,后面的路上,到处都是他的旧部。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军队护送。
“侯爷,从关中引入移民不难,问题是这么一来,钱粮开销就大的去了。
事实上,光把两广的军户迁徙过来,我们就要付出数百万两的开销。
相对而言,军户的情况还算好的。
士兵们在南征中大都有所收获,加上往日里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