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上命昭唐 > 第325章 议征西域

第325章 议征西域(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了解,若关中有事,二贼可会联兵来犯…  

“某何以知之?”司空延抬首截断:“某入幕不过五载。前四年,只在朱温治下管着驿站。”  

“罢了。”郑延昌不以为忤,眸中幽光流转。  

李克用性情,他尚能揣度;朱大郎心思,却如雾里观花。  

西域战事在即,若二贼趁虚作乱…当早备应对之策。  

少顷,他从马扎下抓出一叠卷宗递过:“拿去取信朱大,仰仗你的时候还多。俟平中原,莫说金银珠玉,便是郎官太守,某亦可一言而决。”  

司空延漠然。看了一会,指尖捻着卷宗凑近烛火。  

火苗腾起,黑烟如蛇般缠绕上升。  

郑延昌在烟幕里举爵,声音带着黏腻的暖意:“令郎某已接入相府。某视如己孙,自当延名师,授经史,亲传百家。”  

“呵,愿相国寿数足待彼时。”司空延喉间溢出一声冷嗤,身影没入幽暗旋梯。  

郑延昌缓缓搁下金杯。  

宰执天下,仇雠盈朝野——权相之宿命。此身早置鼎镬间,何惧薪火?  

寺钟荡入云霄。郑延昌振衣下塔,车马候于山门。  

塔下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伏跪祈祝。  

沿途兵甲如流,都是归营点卯的士卒。  

衲衣钵盂中的香资,估计也有这些武夫的贡献。沙场搏命徒,最肯掷金问卜求符,换得心安。  

军士既召,不日就将披铁操戈。待操练几日,找找紧张感,差不多就是开拔之期了。  

就在郑延昌返宫之际,和天后姐妹温存过后的圣人也离开了翻云覆雨楼,开始处理今日事。  

韩偓、李溪、牛徽等大臣已候于蓬莱殿。  

众臣先贺圣女李智愿降生,然后由尚书左仆射成汭奉上几道诏书。  

首诏为改元:“臣等奏议:关原大捷,山河重光。请改元光化,以彰鼎新之象。”  

后世这会,朝廷还在和韩李之辈周旋。回头看,真是天翻地覆。不过改元非即时生效,须待元日祀毕五帝,方昭诸道。  

圣人略览,朱批允准。  

次诏为实边令:“敕天下诸道:自今死囚流徙者,皆发金城、新秦等处。亲族愿随者,授田宅牛种以安其业。”  

河西诸州,胡人杂居。汉民稀薄,容易被反过来同化。  

这项法令暂时当然不能治本,破冰之举吧。  

过完了林林琐事,圣人拿起刘仁恭的奏书:  

“臣仁恭昧死启:沙陀犯阙,本道已于木瓜涧摧其锋镝乞授讨逆都统旌节,誓平克用!”  

自李大王败归太原,刘仁恭就像闻到了血腥气的狼,问李大王要大同军,李大王自然不肯给,随即发兵相攻。  

拉锯半载,战局渐明。  

蔚州一役,义武、河东联军战败。义武军退回易州。  

晋军折兵二万,乘雷雨南遁,平城要地尽归幽燕。  

眼下刘仁恭铁骑已陈兵代州城下。  

而再败于刘仁恭之手的李克用羞愤交加,回到北京后一病不起。据奏,太原城内暗流汹涌:沙陀、鞑靼、奚等部族军准备拥立李落落…  

“既不肯服软,自有野心家教他立身处世。”圣人扬奏轻笑,眸中寒星微闪。  

这事能怎么说?只能笑克用无用。  

李大王,似乎要完了!  

后世李大王抵得住朱温的征讨,一是因朱温用人不当,二是出兵时间不合气候,三是后勤运输困难,四是汴军马战拉垮,经常被遛狗。  

可现在么。  

只能祝他好运了。  

“至于刘仁恭所求——”韩偓出列,长袖翻卷:“岂可重蹈为朱温作嫁覆辙?任其与沙陀相噬。二贼缠斗之际,正为我经略西域之机。”  

“韩相明见。”王抟附议:“纵灭克用,刘仁恭必成新患。届时难道为河东再启战端?当以西域为先。”  

圣人略一颔首。不过授一招讨使,何惜为之至于刘仁恭欲吞河东。李大王犹据太原雄城,控驭半壁。但使敛兵固守,一二年间未易倾覆。  

“杨行密之事,又何处之?”韩偓忽转话锋。  

杨行密不知怎么回事,惹得两浙钱镠、江西刘守真、武昌吴讨、淄青王师范联名上表,请讨淮南。  

大概是过于强大吧。  

朱温之覆——吴人北取寿春,濠州,楚州。南破钱镠水师于黄天荡,西并蕲黄。江淮战舰蔽江,鄂岳屏息,俨然已成江南之患。  

“我三令五申禁绝兼并,彼等竟置若罔闻。”圣人轻叹。  

群臣垂首缄默,恐天子贸然表态,反逼反淮南,将杨行密这各中立诸侯推到对立面。  

韩偓躬身再奏:“自巢蔡板荡,皇纲解纽。今号令不出潼关,州郡视若罔闻。钱鏐之辈羽翼未丰,师范尚恭朝命,守真虽桀骜而未叛…臣愚见:既无力东顾,当遣使画疆。敕令诸镇各守封略,止戈息争。”  

“卿等善自施为。”圣人嘴角掠过一丝冷峭:“鞭长莫及之地,且任其相争。”  

待西陲砥定,王师东指,还不都是玩具?  

言毕而起,在紫檀案上摊开地图。  

诸臣环立,目随指移。  

“此番西征,万里迢遥。大军一去,经年难返。”圣人手持如意,顿在关中三道:“朱李闻我西去,必然作乱。潼关、武关、蒲津三路亟需锁钥——”  

“河中陈熊既为鲁王外翁,蒲津西岸置偏师足矣。唯潼关、武关二道…”目光扫过众臣:“我欲以吴王监国,遣常山侯、何楚玉、郭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