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一鼓摧破(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大营之内,赵基的车骑团队反复冲击后,已散成十余股,各自纠集守兵、敢死兵、义从部队绞杀营内还在抵抗的鲜卑步骑战团。
赵基所在的车骑队伍规模最大,又射杀三十余人后,赵基不得不弃弓,手持长槊跟随战车冲驰。
基本上没有鲜卑骑士能冲到他面前,而三面大纛就如进攻号角,三面大纛组成的核心车骑团队经过时,守军振奋激战,鲜卑贵族缩头缩脑混迹人群之中。
只要是三面大纛所到之处,都能短暂压制鲜卑人时期。
我增敌减之下,使得双方进攻欲望、效率差距越来越大。
终于有鲜卑部众抵挡不住,溃退后因负责督战、弹压溃兵、组织再攻的督战队转身去救援骞曼,使得鲜卑溃兵终于可以一溃再溃,难以收拾。
以至于赵基面前出现大段鲜卑人破坏后的通道,可以直突营外,追击、收割溃兵。
赵基却忍耐住,依旧带着核心车骑队伍搅动大营。
有南部的雪橇战车…鲜卑溃兵就算人马合一变成人马,又能跑多远?
只要做几个对比实验就能清楚,马匹载人的奔跑效率最低,远比拉车低。
而拉载雪橇,对马匹的负重更小…负重小到一定地步,算上马匹自身的恢复力,这会形成一个很惊人的奔袭、运动距离!
就这样,赵基不在乎营外的战斗,更不在乎收割鲜卑溃兵。
他只想带着车骑部队快速击溃那些决死拼命的鲜卑战团,越早结束战斗,伤员越快得到救治,那整体损失就越可控。
中军功勋之士,只有他们活着,一步步占据有效的岗位,这才能逐步蚕食,控制郡县地方。
他们若是伤残或阵亡,给与他们再高的军爵,再如何恩补他们的子弟…也是无用,他们的功勋资历是不能传承作用于继承人的,他们的作战经验与忠诚,更不是其子弟能比拟的。
保住越多的中军老兵,以后应对各种变数的底蕴就越雄厚。
这一战与肤施一战不同,那一战是必须要全军拼命;而这一战,奔袭击溃步度根后,主动权就已经抓在手里。
鲜卑人想速战,这就是速战的打法;如果鲜卑人想打持久战,赵基不介意等到赵云、徐晃各军抵达后一起决战。
他对骞曼的头颅不感兴趣…说到底,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到底是自己使用军队,还是军队在使用、依靠、利用自己?
该流血就流血,不狠狠撞击一下,军队结构无法有效沉淀。
此刻赵基耐着心思,只是引领各军驱逐、绞杀大营内的鲜卑步骑,他不参与后续的溃兵追击战。
而在营外,张辽的战场关注度跟赵基无法比。
混战之中他突入鲜卑精骑阵列中,只能追砍衣着华丽者,至于对方具体身份,他无法辨别。
正是张辽在战场上的关注度不够高,骞曼也没有特殊的身份识别特征。
以至于各军吏士都不知道骞曼死活,哪怕张辽所部砍翻王庭战旗,依旧没人清楚骞曼的死活。
巨大赏格之下,他们追杀任何一个疑似鲜卑新国主骞曼的人。
鲜卑人亦有猎首传统…却没有发展出抢夺自己阵亡伙伴首级的文化。
结果就是营外追击战打的并不顺利,鲜卑人各部也不清楚骞曼的死活,稍稍能有重整队伍的机会,就会组织起来反击追兵。
而追兵喜好猎取首级,这非常的耽误时间。
往往击溃对面鲜卑人后就忙着收割首级,无法深入、连续追击,使得鲜卑人撤离战斗范围后又能重新组织起来。
混战到日暮时,汉军各部才陆续押解俘虏归营,用拿来的首级、俘虏或马匹来兑换相应规格的军票。
夕阳在侧,赵基站在观望台最高处,营中各处俘虏充当苦力,重新恢复营垒结构,或搬运死尸、打扫战场。
还未入夜,第一批经过辨认的鲜卑人尸体就被集中堆放。
地形太平了,土地又冻结,只能将这些鲜卑人尸体运到大营东北侧的一个村落戍堡里。
经过御寒资源回收的无首尸体重迭堆放在两层圆木上,而其中身上插着‘赵侯用箭’的各种尸体则完完整整搬运到观望台附近。
最初是十人一排,随着人数增多,一个百人方阵形成后,又不得不摆放第二个。
天色越发昏暗,这类被赵基射杀的尸体数量也累积到一百七十四具。
数量之多,令俘虏后的鲜卑人也不再反抗什么,彻底算是认命了。
再强的汉军,也有疏忽携带、腐朽的一日。
而汉大司马正值青年,这意味着他们的往后余生里,都无法反抗这位汉大司马。
如今被俘,或许不是什么糟糕的命运。
尤其是汉军也会收治鲜卑伤兵,这极大的稳定了鲜卑俘虏的情绪…其实对绝大多数鲜卑部众来说,如果早知道汉军连鲜卑伤兵都肯收治,那他们根本不会拼命!
当然了,这也是战败了,他们才会如此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否则的话,反正败了汉军也会收治伤员,不杀俘虏…那凭什么直接投降?
赵基待在瞭望台最高处,他不方便行走,现在军队结构已经完善,也有各种经验,很多事情不需要他亲自处理。
他只要待在这里,让每一个人看到他,那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终于,第一批鲜卑人尸体堆积处点火了,可能是积压太多的原因,火势燃烧缓慢,生出各
赵基所在的车骑队伍规模最大,又射杀三十余人后,赵基不得不弃弓,手持长槊跟随战车冲驰。
基本上没有鲜卑骑士能冲到他面前,而三面大纛就如进攻号角,三面大纛组成的核心车骑团队经过时,守军振奋激战,鲜卑贵族缩头缩脑混迹人群之中。
只要是三面大纛所到之处,都能短暂压制鲜卑人时期。
我增敌减之下,使得双方进攻欲望、效率差距越来越大。
终于有鲜卑部众抵挡不住,溃退后因负责督战、弹压溃兵、组织再攻的督战队转身去救援骞曼,使得鲜卑溃兵终于可以一溃再溃,难以收拾。
以至于赵基面前出现大段鲜卑人破坏后的通道,可以直突营外,追击、收割溃兵。
赵基却忍耐住,依旧带着核心车骑队伍搅动大营。
有南部的雪橇战车…鲜卑溃兵就算人马合一变成人马,又能跑多远?
只要做几个对比实验就能清楚,马匹载人的奔跑效率最低,远比拉车低。
而拉载雪橇,对马匹的负重更小…负重小到一定地步,算上马匹自身的恢复力,这会形成一个很惊人的奔袭、运动距离!
就这样,赵基不在乎营外的战斗,更不在乎收割鲜卑溃兵。
他只想带着车骑部队快速击溃那些决死拼命的鲜卑战团,越早结束战斗,伤员越快得到救治,那整体损失就越可控。
中军功勋之士,只有他们活着,一步步占据有效的岗位,这才能逐步蚕食,控制郡县地方。
他们若是伤残或阵亡,给与他们再高的军爵,再如何恩补他们的子弟…也是无用,他们的功勋资历是不能传承作用于继承人的,他们的作战经验与忠诚,更不是其子弟能比拟的。
保住越多的中军老兵,以后应对各种变数的底蕴就越雄厚。
这一战与肤施一战不同,那一战是必须要全军拼命;而这一战,奔袭击溃步度根后,主动权就已经抓在手里。
鲜卑人想速战,这就是速战的打法;如果鲜卑人想打持久战,赵基不介意等到赵云、徐晃各军抵达后一起决战。
他对骞曼的头颅不感兴趣…说到底,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到底是自己使用军队,还是军队在使用、依靠、利用自己?
该流血就流血,不狠狠撞击一下,军队结构无法有效沉淀。
此刻赵基耐着心思,只是引领各军驱逐、绞杀大营内的鲜卑步骑,他不参与后续的溃兵追击战。
而在营外,张辽的战场关注度跟赵基无法比。
混战之中他突入鲜卑精骑阵列中,只能追砍衣着华丽者,至于对方具体身份,他无法辨别。
正是张辽在战场上的关注度不够高,骞曼也没有特殊的身份识别特征。
以至于各军吏士都不知道骞曼死活,哪怕张辽所部砍翻王庭战旗,依旧没人清楚骞曼的死活。
巨大赏格之下,他们追杀任何一个疑似鲜卑新国主骞曼的人。
鲜卑人亦有猎首传统…却没有发展出抢夺自己阵亡伙伴首级的文化。
结果就是营外追击战打的并不顺利,鲜卑人各部也不清楚骞曼的死活,稍稍能有重整队伍的机会,就会组织起来反击追兵。
而追兵喜好猎取首级,这非常的耽误时间。
往往击溃对面鲜卑人后就忙着收割首级,无法深入、连续追击,使得鲜卑人撤离战斗范围后又能重新组织起来。
混战到日暮时,汉军各部才陆续押解俘虏归营,用拿来的首级、俘虏或马匹来兑换相应规格的军票。
夕阳在侧,赵基站在观望台最高处,营中各处俘虏充当苦力,重新恢复营垒结构,或搬运死尸、打扫战场。
还未入夜,第一批经过辨认的鲜卑人尸体就被集中堆放。
地形太平了,土地又冻结,只能将这些鲜卑人尸体运到大营东北侧的一个村落戍堡里。
经过御寒资源回收的无首尸体重迭堆放在两层圆木上,而其中身上插着‘赵侯用箭’的各种尸体则完完整整搬运到观望台附近。
最初是十人一排,随着人数增多,一个百人方阵形成后,又不得不摆放第二个。
天色越发昏暗,这类被赵基射杀的尸体数量也累积到一百七十四具。
数量之多,令俘虏后的鲜卑人也不再反抗什么,彻底算是认命了。
再强的汉军,也有疏忽携带、腐朽的一日。
而汉大司马正值青年,这意味着他们的往后余生里,都无法反抗这位汉大司马。
如今被俘,或许不是什么糟糕的命运。
尤其是汉军也会收治鲜卑伤兵,这极大的稳定了鲜卑俘虏的情绪…其实对绝大多数鲜卑部众来说,如果早知道汉军连鲜卑伤兵都肯收治,那他们根本不会拼命!
当然了,这也是战败了,他们才会如此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否则的话,反正败了汉军也会收治伤员,不杀俘虏…那凭什么直接投降?
赵基待在瞭望台最高处,他不方便行走,现在军队结构已经完善,也有各种经验,很多事情不需要他亲自处理。
他只要待在这里,让每一个人看到他,那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终于,第一批鲜卑人尸体堆积处点火了,可能是积压太多的原因,火势燃烧缓慢,生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