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问罪首恶(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新一轮的太阳升了起来,不过雨云遮蔽,只是天色明亮而已。
虞翻半夜出发,来不及装配、携带蓑衣斗笠,还是半路上赵部斥候借给他们一些毡笠、带毛羊皮对襟氅衣。
羊皮大氅是三张山羊皮缝合而成,初秋清冷雨水中更感温暖。
沿途自有赵部义从骑士引路,无不是铠甲之外罩着羊皮、牛皮或鼠兔皮革缝合而成的避雨大皮衣。
虞翻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惊讶不已。
北方相对来说少雨,长江流域的荆益扬三州部队才会常备雨具,中原部队只会雨季行动时配发雨具。
而吕布的部队这次为了快速运动,不仅随军粮食带的少,就连雨具也不充分。
赵基军队远道而来,这些雨具要么是出发时就携带,要么是最近从后方补充的。
他在赵基军队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汉军风采,那就是优势装备带来的自信。
不同于袁术军队的麻木、迟缓,吕布军队的严酷,赵基的军容呈现一种十分难得的活力。
哪怕是那些穿鼠兔皮革缝制雨衣的骑奴,也会在纵马轻驰之际与伙伴闲聊,打耍。
硬化不知多少年的道路上,这些年没有修葺,依旧没有生出杂草。
细碎秋雨中只有一片片十分低浅的小水泊,这些破碎水泊前后相连,涓涓细流连接彼此,向着更低处流淌。
虞翻听着车轱辘碾压地面的声音,大有一种脱离朝堂纠纷,避居山野的逍遥心气。
陈留南门大开,虞翻的车骑队伍没有被阻拦、盘问,在赵部斥候率领下直入城中。
城中街道已被改建,一些道路被封闭。
城中明显有浓郁的马粪马尿堆积发酵后的气味,虞翻隔着街道两面墙壁也看不到什么。
只是顺着斥候指引,拐了个大弯进入北城区的郡守府。
府前门阁处十二名虎贲郎外罩垂膝牛皮大衣,腰间扎铜环牛皮腰带,左腰悬长剑,右手拄着方天戟。
也都戴着传说中的大檐笠盔,正好避雨。
虞翻看在眼里,立刻就想到了这种笠盔在江淮战场上的适用性,甚至水军也很搭配这种大檐笠盔。
仅仅从笠盔形制上,虞翻就判断出这种头盔在南方战场上的优点,更觉得这是大司马有意为之,为了今后自北向南统一天下。
作为一个五世治易的家族,虞翻眼中的炎刘社稷不存在万世一系,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易经、天文、历法以及数学知识掌握的越多,对王朝兴衰、更替,人的生死变化也就看开了。
如虞翻这样的人,根本不屑于为所谓的社稷延续去牺牲什么。
因此学习、钻研天文、历法、数学和易经的家族、群体,是师生相传、父子袭替的反贼团伙。
顺天而为的坐看王朝更替,逆天而为的想要亲自动手,让该死未死的早点死。
半死不活的王朝,对上上下下的人都不是好事。
这种淡然心境下,虞翻表现的不卑不亢。
何况,就目前许都朝廷的阵营来算,他是赵氏乡党的故吏…彼此是一伙人。
郡守府后院之内,关尚引着虞翻顺着避雨走廊快步而来,彼此脚上都套着木钉屐履。
一处菜圃内,他们来时赵基正坐在屋檐前观雨,他只穿戴绯紫两色常服,这是一种从衣裳正中对开,左边是紫色,右边是绯色的衣裳。
衣袍表面再无一点花纹装饰,仅仅是赵基的侧脸容颜,就让虞翻放缓了脚步,怕过于急促的脚步声惊扰了赵基。
见虞翻趋步轻脚而行,关尚也就放缓步伐,距离赵基七八步时停下,拱手:“大司马,议郎虞仲翔来了。”
赵基回头去看虞翻,虞翻身高八尺过一点,身材壮硕。
现在穿戴正统官吏服饰,头戴二梁乌纱进贤冠,身穿黑色吏服,左腰佩挂近乎四尺的长剑,脚踩木钉屐履。
扣掉木钉屐履的高度,虞翻勉强身高近乎八尺,在江东而言已经是一位伟男子了。
至于面容五官…一个学易经、数学的家族,要什么好看的脸?
“议郎虞翻拜见大司马。”
虞翻挺直身形腰背,左手自然抓在剑柄稍稍调整挂剑的角度,让剑柄更加靠近自己的腹心,然后双手拱手长拜。
四尺汉剑,指的不是剑刃就有四尺,而是剑柄和剑刃加起来四尺。
官员的四尺汉剑,剑柄往往很长,利于双手握持,能大开大合劈斩为佳。
佩挂双手汉剑,才是勇武的象征。
身形越矮的人,就越在乎这个,太长的剑刃会拖在地上,很不雅观…那只能继续增长剑柄。
甚至还有加大剑柄的奇特审美,再加上臃肿的服饰身形,远远望着仿佛Q版人物。
望着此刻的虞翻,赵基不由回忆起了那晚的曹操,曹操佩剑剑柄真的很长很大。
“不必多礼,议郎坐近些。”
赵基抬手指了指自己左首近处,关尚转身就去搬小凳子,虞翻再道谢后,才拘束上前,坐在赵基两步外。
落座后,虞翻说:“仆此来,是为大将军陈情。大将军已知罪在张杨、陈宫,就是不知大司马欲如何处置二人与兖州?”
“你来的太快了。”
赵基看一眼虞翻露笑,又回头看檐下雨帘:“天意不使我与他交战,你若不来,我与他各自退兵,此事也就过去了。可如今来了,就要有个说法。”
虞翻微微侧头看雨帘,也是面
虞翻半夜出发,来不及装配、携带蓑衣斗笠,还是半路上赵部斥候借给他们一些毡笠、带毛羊皮对襟氅衣。
羊皮大氅是三张山羊皮缝合而成,初秋清冷雨水中更感温暖。
沿途自有赵部义从骑士引路,无不是铠甲之外罩着羊皮、牛皮或鼠兔皮革缝合而成的避雨大皮衣。
虞翻看在眼里,心中也是惊讶不已。
北方相对来说少雨,长江流域的荆益扬三州部队才会常备雨具,中原部队只会雨季行动时配发雨具。
而吕布的部队这次为了快速运动,不仅随军粮食带的少,就连雨具也不充分。
赵基军队远道而来,这些雨具要么是出发时就携带,要么是最近从后方补充的。
他在赵基军队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汉军风采,那就是优势装备带来的自信。
不同于袁术军队的麻木、迟缓,吕布军队的严酷,赵基的军容呈现一种十分难得的活力。
哪怕是那些穿鼠兔皮革缝制雨衣的骑奴,也会在纵马轻驰之际与伙伴闲聊,打耍。
硬化不知多少年的道路上,这些年没有修葺,依旧没有生出杂草。
细碎秋雨中只有一片片十分低浅的小水泊,这些破碎水泊前后相连,涓涓细流连接彼此,向着更低处流淌。
虞翻听着车轱辘碾压地面的声音,大有一种脱离朝堂纠纷,避居山野的逍遥心气。
陈留南门大开,虞翻的车骑队伍没有被阻拦、盘问,在赵部斥候率领下直入城中。
城中街道已被改建,一些道路被封闭。
城中明显有浓郁的马粪马尿堆积发酵后的气味,虞翻隔着街道两面墙壁也看不到什么。
只是顺着斥候指引,拐了个大弯进入北城区的郡守府。
府前门阁处十二名虎贲郎外罩垂膝牛皮大衣,腰间扎铜环牛皮腰带,左腰悬长剑,右手拄着方天戟。
也都戴着传说中的大檐笠盔,正好避雨。
虞翻看在眼里,立刻就想到了这种笠盔在江淮战场上的适用性,甚至水军也很搭配这种大檐笠盔。
仅仅从笠盔形制上,虞翻就判断出这种头盔在南方战场上的优点,更觉得这是大司马有意为之,为了今后自北向南统一天下。
作为一个五世治易的家族,虞翻眼中的炎刘社稷不存在万世一系,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易经、天文、历法以及数学知识掌握的越多,对王朝兴衰、更替,人的生死变化也就看开了。
如虞翻这样的人,根本不屑于为所谓的社稷延续去牺牲什么。
因此学习、钻研天文、历法、数学和易经的家族、群体,是师生相传、父子袭替的反贼团伙。
顺天而为的坐看王朝更替,逆天而为的想要亲自动手,让该死未死的早点死。
半死不活的王朝,对上上下下的人都不是好事。
这种淡然心境下,虞翻表现的不卑不亢。
何况,就目前许都朝廷的阵营来算,他是赵氏乡党的故吏…彼此是一伙人。
郡守府后院之内,关尚引着虞翻顺着避雨走廊快步而来,彼此脚上都套着木钉屐履。
一处菜圃内,他们来时赵基正坐在屋檐前观雨,他只穿戴绯紫两色常服,这是一种从衣裳正中对开,左边是紫色,右边是绯色的衣裳。
衣袍表面再无一点花纹装饰,仅仅是赵基的侧脸容颜,就让虞翻放缓了脚步,怕过于急促的脚步声惊扰了赵基。
见虞翻趋步轻脚而行,关尚也就放缓步伐,距离赵基七八步时停下,拱手:“大司马,议郎虞仲翔来了。”
赵基回头去看虞翻,虞翻身高八尺过一点,身材壮硕。
现在穿戴正统官吏服饰,头戴二梁乌纱进贤冠,身穿黑色吏服,左腰佩挂近乎四尺的长剑,脚踩木钉屐履。
扣掉木钉屐履的高度,虞翻勉强身高近乎八尺,在江东而言已经是一位伟男子了。
至于面容五官…一个学易经、数学的家族,要什么好看的脸?
“议郎虞翻拜见大司马。”
虞翻挺直身形腰背,左手自然抓在剑柄稍稍调整挂剑的角度,让剑柄更加靠近自己的腹心,然后双手拱手长拜。
四尺汉剑,指的不是剑刃就有四尺,而是剑柄和剑刃加起来四尺。
官员的四尺汉剑,剑柄往往很长,利于双手握持,能大开大合劈斩为佳。
佩挂双手汉剑,才是勇武的象征。
身形越矮的人,就越在乎这个,太长的剑刃会拖在地上,很不雅观…那只能继续增长剑柄。
甚至还有加大剑柄的奇特审美,再加上臃肿的服饰身形,远远望着仿佛Q版人物。
望着此刻的虞翻,赵基不由回忆起了那晚的曹操,曹操佩剑剑柄真的很长很大。
“不必多礼,议郎坐近些。”
赵基抬手指了指自己左首近处,关尚转身就去搬小凳子,虞翻再道谢后,才拘束上前,坐在赵基两步外。
落座后,虞翻说:“仆此来,是为大将军陈情。大将军已知罪在张杨、陈宫,就是不知大司马欲如何处置二人与兖州?”
“你来的太快了。”
赵基看一眼虞翻露笑,又回头看檐下雨帘:“天意不使我与他交战,你若不来,我与他各自退兵,此事也就过去了。可如今来了,就要有个说法。”
虞翻微微侧头看雨帘,也是面